劉備在許縣滅火,劉標則引大軍急追曹操。

趁著曹操病,要曹操的命。

曹操是頭虎,也是頭屢敗屢戰也不會丟了信心的猛虎。

劉標是不會放虎歸山的。

若讓曹操逃去了關中,憑藉潼關天險,就可在關中稱王逍遙。

劉標若要征討關中,又得修養幾年。

到關中沿途消耗的糧草軍械也會是個天文數字。

故而。

劉標不能讓曹操逃去關中。

曹操必須死!

“傳令各軍騎將,抄近路去洛陽方向,一定要將曹操給攔在潼關以東。”

劉標的軍令,相繼傳達。

桃園軍的趙雲張遼甘寧紛紛引騎兵先行,周瑜、呂布、關羽三路也派了騎兵繞道。

眼下正是白日,眾騎兵也不擔心夜路難行,紛紛賣力往洛陽方向奔走。

而另一邊。

曹操也帶著眾將士家眷,向潼關方向匆匆而行。

來不及哀悼曹彰的死亡以及許褚的未歸,曹操必須搶在劉標的追兵攔截前抵達潼關跟鍾繇合兵,才有機會東山再起。

急奔數日,曹操在嵩山腳下落腳。

見眾將士都是愁眉苦臉,曹操放聲大笑:“勝敗乃兵家常事。孤雖然丟了許縣,但兵馬尚在,亦可再據守關中。”

“爾等一遇挫折就垂頭喪氣,如何能當得起重任啊?”

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等將,皆是口舌發苦。

曹操有如此心態,眾將卻沒這心情。

“明公,不如在這嵩山腳下跟劉標決一死戰,好過倉皇而逃。”曹仁道出了眾將心中的想法。

眾將都不傻,經此一敗,即便退去了關中也無法東山再起。

曹操老了。

猶如昔日年邁的董卓入了關中一樣,不可能再有時間讓曹操再度崛起了。

曹操又不像劉備,有劉標這般出色的兒子。

若曹丕有這能力,眾將必然不會失去信心。

只是現在,眾將只想好好的在這嵩山腳下跟劉標大戰一場。

即便敗了,也不留遺憾。

都是刀口舔血的,誰又會畏懼一死?

曹操沉默。

良久。

曹操又開口問道:“你們都是這般想的嗎?”

夏侯惇道:“明公,我寧可一戰,也不願去關中苟且偷生。”

夏侯淵也道:“男兒何懼一死,敗就敗了,馬革裹屍也好過病死床榻。”

“更何況,以我軍目前的行軍速度,劉標完全有時間派遣輕騎去洛陽方向阻攔我等。”

“我等,極有可能到不了潼關;即便到了,也會被劉標的騎兵以逸待勞。”

“與其如此,不如在嵩山設伏,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其餘眾將,也是紛紛請戰。

跟喪家犬一般逃去關中,真不如在這嵩山腳下跟劉標一戰。

見眾將激憤,曹操閉眼一嘆:“既如此,就依眾將言,孤就在這嵩山,跟劉標決一死戰!”

曹操也是個行動派。

見眾將都不願意西逃,遂主動選擇了跟劉標在嵩山腳下再來一戰。

如此,也是考慮到劉標的騎兵繞道去了洛陽方向,直面劉標的步兵也是有一定的優勢的。

見曹操不跑了,劉標也是心生疑惑。

遠遠的安營紮寨,等眾軍都跟上了才引兵推進。

而在嵩山腳下,曹操已經讓眾將士飽餐一頓,準備跟劉標決一死戰。

然而。

就在曹操等人以為劉標會來決戰時,劉標卻忽然在見到曹操的軍陣齊整後,直接退兵了。

這將夏侯惇等眾將給整不會了。

你是來追我們的啊!

你見了我們不應該喊一聲“曹賊休走”然後將我們圍了嗎?

見了我們就退兵,幾個意思?

曹操卻是看懂了劉標的用意。

即便到了最後關頭,劉標也沒對曹操放鬆警惕。

劉標這是故意想要拖垮曹操。

將曹操的戰鬥力拖到最弱,再趁著最弱的時候發動攻擊。

若換做是曹操,曹操也會這樣做。

如曹操猜測。

劉標的確是存有拖垮曹操的用意的。

孫子兵法中有個詞叫:窮寇勿迫。

正常情況下,窮寇勿迫是沒問題的,困獸猶鬥,蜂蠆有毒,窮追陷入絕境的殘敵,容易陷自己於不利境地。

然而。

皇甫嵩在征討涼州叛黨王國時又曾對窮寇有不同的對策。

即“前吾不擊,避其銳民。今而擊之,待其衰也。所擊疲師,非歸眾也。國眾且走,莫有鬥志。以整擊亂,非窮寇也”。

大意就是:一開始不追,是避其鋒芒;現在追就是趁其勢衰。以精銳追擊疲師,賊兵奔走沒有鬥志。

劉標遵循的也是這個道理。

追歸追,不會輕易跟曹操交鋒,反正急的不是劉標而是曹操。

拖著就行。

如此三日,曹兵越發的心慌,不復三日前的鬥志。

而在這三日時間。

劉標派去繞路攔截的騎兵也自西面推進而來,將曹兵圍在了嵩山。

這下曹操連逃向潼關的機會都沒有了。

劉標同樣沒有選擇進攻,依舊選擇了兵圍嵩山。

曹操不先動,劉標也不先動。

曹操要動,劉標就會將曹兵驅趕回嵩山。

曹操畢竟是在逃命,這糧草帶的不多。

到了第六日。

曹兵的糧草盡絕,只能去嵩山上獵殺些野味充飢。

然而野味也不能讓曹操這幾萬將士都分得吃食,大部分將士依舊得捱餓。

期間。

曹操也指揮眾將衝殺突圍好幾次,都失敗了。

到了第八日。

曹兵開始殺馬,軍中也疑似有非戰馬肉出現。

到了第十日。

有忍不住的曹兵,開始出逃投降。

劉標接納了投降的曹兵,又令投降的曹兵返回去勸降。

帶回一個降卒,可以編戶入籍不用當俘虜和屯田民;帶回十個降卒,可以分得田地;帶回百個降卒,可分得房子。

這可把最先投降的曹兵樂壞了。

投降了還能得到田宅,這好處平日裡如何能尋得到?

一時之間。

曹兵逃跑的不計其數。

到了第十五日。

曹操身邊只剩下嫡系數千餘人。

這些人多為眾將親衛和宗族,平日裡受到恩惠極重,自然不會被輕易招降。

“不曾想,孤竟淪落至此。”

兵敗如山倒。

雖然在許縣兵敗的時候,曹操就預感到了有這麼一天,但曹操沒想到這一天來得如此的快。

劉標越是在最後關頭越是謹慎,絲毫不給曹操有覓得劉標疏忽大意的機會。

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將,也如同鬥敗的公雞一般。

除了突圍的時候劉標會驅兵強攻,其餘時候劉標都只圍不攻。

這讓曹仁等將十分的挫敗。

早知如此,還不如直接去關中,至少還能待在關中惡心下劉標。

到了夜間。

嵩山周圍,紛紛唱起了楚地民歌。

曹操聽得心驚,駭然而起:“劉標小兒,今夜必會進兵。”

眾將也是紛紛凜然。

當此情景,跟項羽被圍困在垓下,四面楚歌又何其相似?

劉標是在用楚歌來告訴曹操等人:遊戲結束了。

而如曹操預料的一般,劉標的確趁著夜色發動了強攻。

圍困曹操十五日,曹兵再多的銳氣也得消弭乾淨。

這個時候,正是全面圍殺曹操的時機。

“傳朕軍令,一個不留!”

願意投降的,這十五日裡已經都投降了。

剩下不願意投降的,都是曹操的死忠。

即便降了劉標也不敢接納投降,誰也不能斷定其中是否會有刺客。

劉標也不會去賭人性。

投降的機會,劉標給了。

既然不肯降,那就全都給曹操陪葬!

沒有多餘的廢話,只有毫不留情的廝殺。

這一戰。

劉標麾下的大小虎將幾乎齊上。

以眾敵寡,以力擊疲,曹操不會有反敗為勝的可能!

雙方混戰到天明。

曹操麾下如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大將,盡數戰死在嵩山。

曹操的子嗣如曹丕曹植等,也都死於亂軍之中。

就連曹操及眾將的家眷,也同樣死在了亂箭之下。

劉標說是一個不留,就一定是一個不留。

戰到天明。

嵩山腳下只剩下曹操還活著。

看著滿地的屍骸,曹操手杵著長槊,艱難的看向策馬而來的劉標。

“劉孟臨,是你贏了。”

“沒想到孤縱橫多年,竟然會落個如項羽一般的下場。”

劉標面無表情,冷喝道:“曹孟德,朕也不想跟你廢話,你有兩個選擇。”

“一,朕讓人用麻繩將你綁回去,然後斬首示眾。”

“二,你自刎此地,朕留你一個全屍,也讓你跟追隨你的將士同葬一穴。”

魏續扯了扯手中的麻繩,躍躍欲試:“陛下,我覺得還是綁了吧,好歹讓我的麻繩有點兒傳承價值。”

曹操看著魏續手中的麻繩,仰天慘笑一聲,隨即倒轉長槊,直接刺穿了脖子。

一代奸雄,落幕於此。

“大將軍,立即引騎兵入潼關,招降關中鍾繇,如若反抗,朕今後破了關中,必誅其三族。”

劉標絲毫沒有因為曹操的兵敗自刎而有感慨,即刻下令讓呂布引騎兵入潼關。

雖說戰後還有很多事得去處理,但至少在名義上,劉標要統一諸地。

在呂布離開後,劉標又兵往洛陽。

同時下令各州郡運送糧草入洛陽。

彭城雖然是劉標的立都之地,但不適合作為國都。

滅了曹操後,劉標的敵人就不在中原,而在邊地了。

以天下之中的洛陽為都城,才能方便策應四方,也能方便號令四方。

劉標乾淨利落的解決了曹操,這個訊息傳到許縣後,僥倖活下來的許縣百官和士民,又是驚駭又是快意。

驚駭的是劉標的狠辣和果斷,快意的是曹操焚燒許縣時將百官士民都當成了誘餌、如今曹操死了自然快意。

驚駭和快意之餘,百官士民又都變得忐忑不安。

劉標沒有如預期一般順位繼承,自然也就不會給許縣的百官士民予以優待了。

十月。

關中的鐘繇率眾投降。

十一月。

右扶風的馬超韓遂也率眾歸降。

十二月。

西川的劉璋驚恐的送上降書,希望能回江夏故居養老。

章武四年(210)年,正月。

劉標正式定都洛陽,昭告天下,復漢正統,改元建興元年。

又論諸將功勞。

以呂布為大將軍,封九原侯。

以關羽為驃騎將軍,封解侯。

以張飛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涿侯。

以趙雲為衛將軍,封真定侯。

以周瑜為前將軍,封舒侯。

以張遼為左將軍,封馬邑侯。

以黃忠為右將軍,封新野侯。

以太史慈為後將軍,封黃侯。

又復中山國,以劉備為中山王,督青冀幽並四州軍政,賜節。

廢三公,立丞相。

以諸葛亮為丞相,掌丞皇帝,助理萬機。

以龐統為天策令,司職天策府諸事且獨立於丞相之外。

其餘文武,大抵沿用漢舊制,或是封侯拜將,或是封官加吏。

建興元年(210),四月。

劉標頒佈了《漢憲》。

《漢憲》總綱第一條,就規定了大漢帝國“農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

且再次明確了“尊神農,定炎漢,炎漢以農為立國根本,供奉天地農君,萬民農為根,君親師在後。”

總綱第二條,又規定了“稷學”為大漢帝國的國學。

歷代君王,每年皆要下地耕田,識農時,曉農術。

對士子的選拔和官吏的考核,也對應增加了農政一科。

同時。

又制定了對虛報農業產量的懲罰規定。

《漢憲》總綱三十六條,皆是涉及士政、農業、工業、商業、文學、軍隊、外交等新規定。

總綱之下,又有細綱六百四十條。

這套《漢憲》,劉標在立了稱帝之心後就已經在著手準備了。

用了幾年的時間,才完成總綱和細綱的編寫。

劉標要單開族譜立祖宗制度,不是說著完的。

因為劉標很清楚。

這些制度只有自己能制定。

哪怕是聰慧的太子劉乾都沒這個資格。

劉標制定了《漢憲》,有任何反對的勢力都能被劉標鎮壓。

皇權本質上就是個暴力組織。

我跟你講道理的時候你如果不想聽,我也可以跟你講拳頭。

頒佈了《漢憲》後,劉標又讓稷門學子將《漢憲》抄錄了數萬份,前往各州郡宣傳。

其實劉標可以利用印刷術和造紙術來完成《漢憲》的刊印。

不過想到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俗語,如果稷門學子都沒抄錄過《漢憲》,又怎麼能理解《漢憲》的內容,然後去前往各州宣傳?

劉標轟轟烈烈的大改制,也的確引起了各州郡世家豪族的恐慌。

不過劉標暫時沒有大規模的改革土地制度,雖然引起了恐慌但也沒引起大的動亂。

劉標很清楚。

如果不能先啟民智,不能先讓《漢憲》深入人心,土地改革毫無意義。

建興二年(211)年,劉標委任了大量的稷門學子為“漢師”。

在各州郡縣鄉設立學校,將“漢師”納入行政編制,最低享受亭長俸祿待遇,高的可以享受跟縣令同等的俸祿待遇。

教學以學以致用為核心,主要目的為掃盲、傳授農術和宣傳《漢憲》,不與現行計程車子選拔考核衝突。

劉標依舊沒動土地根本。

到了建興四年(213)年,劉標忽然下達了“查戶令”和“度田令”。

普查各州郡縣鄉戶籍人口,丈量土地。

在劉標溫水養青蛙以及大量“漢師”的掃盲和宣傳下,雖然有不少世家好強想要滋生事端,但從眾者極少。

再加上劉標只是普查戶口和丈量土地,依舊沒有動土地根本,很快就鎮壓了叛亂。

又過了兩年。

到了建興六年(215)年,劉標讓十五歲的太子劉乾參政議政。

劉乾在參政議政半年後,聯合太學生向劉標獻上了《農政三策》。

第一策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種。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好醜各一半”

第二策為:著佃交糧,要求佃戶直接將糧稅交給糧官不用再交給地主。

第三策為:凡天下婚姻,不論財,不允許買賣婚姻。

這《農政三策》,實質上是在動土地根本,挖兩漢以來形成的世家豪族的根本。

比起前幾年的溫水政策,一旦太子劉乾的《農政三策》被採納,整個大漢的世家豪族都得聞訊生亂。

不肯坐以待斃的世家豪族,紛紛拉幫結派,上書反懟太子劉乾的《農政三策》。

聰明點的則是看出了端倪。

這哪裡是劉乾的《農政三策》,這分明是劉標再借劉乾的口來試探各州郡對《農政三策》的反應。

由於這次反對的聲音太大,劉標只採納了劉乾的第三策“凡天下婚姻,不論財,不允許買賣婚姻。”。

又責令太子及跟著太子上書的太學生全部下鄉當知青,體驗民生疾苦,不要“亂獻國策”。

同時又安撫了反對的世家豪族,減免了賦稅,又開了恩科取士,在常規取士下,錄用了一部分反對的世家豪族優秀子弟為侍郎。

《農政三策》除了買賣婚姻順利執行後,分田納稅兩策不了了之。

太子劉乾則跟太學生下鄉當了三年的知青。

說是當知青,實際上跟微服私訪沒什麼區別。

尤其是針對當初反對聲音最大的世家豪族,不少太學生以身為誘,或死或殘。

太子受辱、太學生或死或殘,這還了得?

部分駐紮在各地的軍中悍將,主動替太子“討公道”,然後又自縛去洛陽請罪。

而這些悍將全都被劉標“發配”去了邊地。

到了建興九年(218)年,太子劉乾返回洛陽,再次向劉標獻上了《農政新策》。

即:廢除佃戶,改佃為工。租種地主的田變為替地主耕田,地主需要拿出糧食作為農工的報酬。考慮到糧食是先收到農工的家裡,故而農工得積極替地主繳納糧稅。扣除報酬和替地主繳納的糧稅,剩餘的糧食才交給地主。

《農政新策》一出,再次震撼了世人。

只是被溫水煮了的世家豪族,已經凝聚不起有效的反對力量了。

就連被恩科取士選為侍郎的家族,都被各自的子嗣規勸要響應太子的新政,不要耽誤了他們的前途云云。

八年的時間。

劉標完成了初步的土改,將世家豪族的封建佃農制度改為了農工制。

雖說農工制也有弊端,但相較於原有的世家豪族擠壓佃戶的生存空間,農工制暫時緩解了矛盾。

真正要解決矛盾,還是得將矛盾對外。

建興十年(219)年。

劉標以鮮卑有犯境的跡象為由,決定在並在屯田,以高出世家豪族正常三倍報酬的待遇,徵募大量農工前往幷州屯田。

以此方式,進一步削弱世家豪族對人口的掌控。

建興十二年(221年),太子劉乾及冠,劉標替劉乾取字恤民。

同年。

鮮卑犯境,劉標令太子劉乾監國,又親至幷州,發諸郡精兵征討鮮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