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人將徐晃送往睢陽後,關羽又派軍吏去葉縣調兵。

軍吏沒行多久,就遇到了前來打探情報的朱治和呂岱斥候,遂又來朱治和呂岱的營寨。

得知關羽擊敗曹仁又擒了徐晃,朱治和呂岱又驚又喜。

驚的是關羽竟然在距離昆陽不到五里的地方埋伏了曹仁,喜的是曹仁這一敗,昆陽就唾手可得了。

當即。

朱治和呂岱盡起營中兵馬來見關羽。

關羽論了朱治和呂岱的功勞,又親率眾將士,叩城昆陽。

而在昆陽城中。

曹仁也瞭解到了最新的軍情:李典和樂進在渡黃河入兗州的時候遭到了周瑜的埋伏,死傷過半,樂進更是身負重傷。

奉命阻攔田豫和牽招的張燕見勢不妙,孤身入牽招營中請降。

而在鄴城的荀衍,則因城內袁氏故吏被袁譚策反,開門放周瑜入城而被生擒。

黃河以北,已經不屬曹操了!

雖然這跟曹操的戰術部署有關,但黃河以北的兵馬卻沒能如願的撤回,反而折了荀衍傷了樂進。

曹仁又想到從南陽撤回的兵馬同樣折損過半,連徐晃也沒能歸來,不由心中沮喪。

“軍師,曹公還能贏嗎?”曹仁的語氣中充滿了忐忑。

荀攸面色複雜。

若是以往,荀攸必然會說:會贏的。

而現在。

荀攸已經看不請了。

自滅了袁紹後,荀攸本以為天下二分,曹劉之間會步入拉鋸戰模式。

可沒想到的是:劉標在袁紹死後竟然頻頻用兵!

更是以摧枯拉朽之勢,先是奪回了襄樊和上庸,然後滅了袁尚袁熙,屠了柳城烏桓王庭,緊接著又開啟對曹操的決戰。

如此迅猛的攻勢,不僅曹操沒能料到,荀攸也沒能料到。

都以為劉標怎麼也得謀定而後動,然後雙方鬥智鬥勇的爭搶一城一池。

不曾想劉標從亮劍的一開始就沒想過收劍回鞘。

開戰即決戰,一戰定乾坤。

要麼曹操死,要麼劉標亡。

疾如風,烈如火,壓根不給曹操休養生息的機會。

這次跟劉標的對決,整個曹營上下對劉標的預估都存在重大的失誤。

劉標以前各種權衡利弊、且能不動武就不動武的風格,太具備迷惑性,以至於沒人相信劉標會毫無徵兆的跟曹操決戰。

要知道。

一旦劉標敗了,穩了十幾年的基業就得一朝盡毀。

不論是曹操還是荀攸等人,都未能真正看清劉標的本心。

一個不願意被漢代思想束縛且同化、且在劉備還沒生出稱王之心時就已經有稱帝想法的現代人,又豈會去遵循固有的套路和規矩。

誠然。

不論是曹操還是荀攸等人,都很聰明。

可有著俯瞰上下五千年歷史且能以史為鑑,又在漢代摸爬打滾二十餘年的劉標,同樣不笨。

劉標一開始存的心思就是破而後立,而非按部就班的走劉邦和劉秀的統一路線。

先滅掉最強的袁氏,然後滅掉旗鼓相當的曹氏,那麼這天下就只剩下些小賊小寇。

沒了袁氏和曹氏,剩下的都只能稱為“平叛”,而非“逐鹿”。

不論是西川的劉璋、交州計程車燮,還是遼東的公孫康、西涼的韓遂,都不足以稱雄。

要平這些地方割據勢力,遣一大將前往即可。

唯有袁紹和曹操,需要劉標親自來對付。

當曹操選擇跟劉標同盟先滅袁紹時,就已經落入了劉標的算計。

論單打獨鬥,劉標不懼袁紹和曹操任何一方,也唯有袁紹和曹操聯手,劉標才會感到棘手。

巧的是。

曹操也是這麼想的,所以才有曹操跟劉標聯手滅袁紹。

而現在。

明顯曹操對劉標的整體實力預估不足,以至於如今各處戰場都處於了下風。

就在曹仁沉悶間,人報關羽挑著徐晃的將旗引兵叩城。

曹仁面色大變:“如今我新敗於關羽,又折了公明,昆陽難守,不如趁著關羽尚未對昆陽形成包圍,速速棄城回許縣。”

曹仁喪膽,已經沒有跟關羽再戰的信心了。

荀攸也知如今昆陽難守,遂同意了曹仁的提議,趁夜帶著輜重倉惶而走。

關羽也不窮追,只是一路將兵將曹仁驅趕去許縣。

旬月之間。

又拿下襄城、臨潁等城池。

其餘小城,兵力幾乎都被曹操抽調,紛紛望風而降。

而在穎水方向,陸遜也攻破了汝陽,控制了穎水。

關羽又揮師定潁,強攻定潁。

本就有斬殺于禁的威名在前,如今又有敗曹仁擒徐晃的兇名在後,定潁的守軍士氣幾近崩潰。

即便有滿寵和朱靈勉勵維持,也是無濟於事。

朱靈在突圍時被關平一刀斬殺,滿寵死於亂軍之中。

許縣以南,盡被關羽取得。

關羽本就有戰兵、輔兵、役夫八萬餘人,如今又得了大量的俘虜,號稱的十萬之眾變成了真.十萬之眾。

大軍分別駐紮在許縣以南以㶏強為中心的穎水河畔,連營數百里。

而在兗州的夏侯淵夏侯惇撤回許縣後,呂布陳宮也緊追而來,先破了陽夏的曹洪,然後兵入許縣北面的鄢陵。

陳縣的張遼也奉命出兵,佔了許縣東面的長平。

三路強兵推進,聲勢浩大更勝於昔日官渡之戰。

章武三年(209)。

在正月兵圍許縣後,劉標沒有強攻許縣,而是變為轉攻為守。

以㶏強、長平、鄢陵三城為中心,沿途修建了大量的烽火臺和工事,直接圍了許縣。

期間。

曹操曾多次出城搦戰,劉標卻嚴令各處不城池和關津隘口只困敵退敵不追敵。

令曹操又急又氣又無可奈何。

劉標忽然轉攻為守,用意不言而喻:消耗許縣的糧草!

曹操雖然棄城保軍儲存了軍力,但糧草卻無法儲存,大軍每一日都有恐怖的消耗。

劉標有整個青州、徐州、揚州、荊州的糧草儲備源源不斷的運往前線,甚至還有時間和精力去安排新一年的春耕,曹操卻只能坐吃山空。

四月。

劉備自宛城而來,在許縣西南的潁陽駐兵。

幽州的牽招田豫、幷州的高幹、青州的周瑜,也趁著黃河水暖渡河入了兗州,往許縣而來。

五月。

周瑜等人抵達許縣西北的長社。

除了西面給曹操留了條路,從西北的長社到北面的鄢陵,從東面的長平到南面的㶏強,再到西南的潁陽。

劉標的五大主力軍已經對許縣形成了最終的合圍之勢。

六月。

劉標下達了新的軍令:步步為營,深挖圍塹。

昔日公孫瓚為了抵擋袁紹,深挖十層圍塹,又在圍塹中築高樓,都有五六丈高,囤積了三百萬石的谷。

公孫瓚的部下也都紛紛蓋高樓,在圍塹中蓋了上千高樓,用於自守。

劉標如今則反其道而行之。

先是令五路大軍推進到許縣城池十里外,然後在許縣城池外深挖圍塹、修築高樓。

依舊是除了西面一條大路不理會,從西南繞東面到西北,一大圈子的深挖圍塹、修築高樓。

每當曹操派兵出來破壞時,眾軍士則避而不戰;等曹操兵馬回城後又再次返回修補,堅決踐行“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戰術。

如此反覆幾次後,曹操也不敢再輕易派兵出城破壞圍塹高樓。

七月。

劉標又下令,將圍塹推進到距離許縣城池五里處,依舊深挖圍塹、修築高樓。

如此層層遞進,讓曹操痛苦不已。

打吧。

劉標的兵馬一見城內出兵就避讓。

不打吧。

劉標又一直在外深挖圍塹、修築高樓。

再這般下去,劉標怕是能直接在許縣城外再修個外城。

城內。

曹操頭疼欲裂。

劉標是懂心理戰的。

圍而不管比直接攻城,其實更能帶給人壓力。

若劉標直接攻城,曹操還能透過擊退劉標的攻勢來提升士氣,摧毀劉標的兵馬士氣。

雖然劉標的兵勢強大,但攻城不利也會師老兵疲引起軍士厭戰之心,還容易因為疏忽而被守城方算計。

劉標深諳這幾千年的征戰歷史,不論是玉璧大戰的高歡還是釣魚城大戰的蒙哥,以及一個個以寡敵眾兵敗而歸的例子,都教會了後人一個深刻的道理:

不要以為佔了優勢就能所向披靡,哪怕你是皇帝御駕親征,也有可能因為攻城不利突遭橫禍而死。

故而。

在迫使曹操將兵力集中在許縣後,劉標就一改先前的迅猛攻勢,由急變緩,慢慢的跟曹操磨時間。

曹操的主力兵馬都被困在了許縣,劉標也不擔心曹操會分兵寇略諸縣。

曹操越是求戰,劉標越不遂曹操的意。

自去年正月高幹叛亂,再到如今,戰事已經持續了一年半了。

曹操在許縣囤積的糧草,也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如今的許縣城內,已經實施了軍事管制。

不管你是世家大族還是平民百姓,都沒資格私藏糧食。

只是如此一來。

這城中也變得人心惶惶、怨氣滔天。

若不是曹操還有十餘萬大軍在許縣城內,估計早就鬧翻天了。

皇宮內。

曹操獨自坐在皇位上,痛苦的捂著頭。

雖然曹操不是皇帝,但當了這麼久的“假皇帝”,曹操一直都暫代皇帝之職坐在本該由皇帝坐的皇位上。

且已經養成了習慣了。

這一年以來,由於軍事上的不利,曹操的頭風病不僅沒有得到好轉,反而發作的時間越來越頻繁。

曹操有預感。

或許自己會跟袁紹一個下場。

當初袁紹就是被困鄴城然後不能安心養病而死。

如今曹操也近乎於復刻了袁紹昔日的場景。

同樣受困於城不能擊退劉標,又同樣不能安心養病。

“孤不能坐以待斃!”

曹操的眼中閃過兇光。

若要如袁紹一般屈辱的病死在床榻之間,曹操寧可戰死在沙場上。

轉念間。

曹操想到了賈詡的下下下策。

在面對劉標的攻勢時,賈詡曾獻三策:

下策:由曹操引許都百官,前往睢陽,迎楚王劉標,登基為帝。

下下策:聚兵許都,跟劉標來一場生死決戰,勝則收回城池,敗則退往關中。

下下下策:請君入甕,火燒許都。

這最毒辣的下下下策,雖然因為荀彧和郭嘉的反對而沒能實施,但曹操卻是將這計策給記住了。

仁義道德?

若曹操信這個,也不會有今日了。

對曹操而言: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只要能贏,任何的毒計都是可以用的。

最多是權衡利弊,是否有必要用毒計。

而如今。

只用賈詡的下下策,曹操已經無法擊敗劉標了。

若不想就此退往關中,步入董卓的後塵,曹操就必須尋求新的突破口。

而這個新的突破口,就是賈詡的第三策。

賈詡第三策有兩個前置條件,那就是要同時執行前兩策。

如今這兩個前置條件,還差一個:以百官和滿城百姓為誘餌,迎劉標為帝,發洛水之誓。

想到這裡。

曹操召來了夏侯惇夏侯淵夏侯廉曹仁曹純曹洪曹休七人,商議火燒許都的計劃。

眾將聽得心驚。

曹仁急勸道:“明公,城內尚有十餘萬大軍,又何懼跟劉標小兒一戰?倘若以百官為餌、火燒許都,明公今後又當如何立足?”

夏侯惇等人雖然沒有開口問,但看向曹操的表情也有疑惑。

曹操嘆氣道:“子孝,城內雖然有十餘萬大軍,但糧食卻只夠一個月了。”

“劉標小兒又故意圍城避戰,每每我軍出城,劉標小兒的兵馬就退走;城外修的高樓又都是適合居住的民房,不適合駐守。”

“孤決策失誤,以至於如今困守孤城,若不冒險,等一個月後糧盡,城內軍士都會譁變。”

“十餘萬大軍崩潰,也在頃刻之間。”

曹仁沉默。

糧食才是最核心而道。

曹仁也沒想到,聚兵許縣後,劉標竟然會如此的“賴皮”。

不僅不打,還在許縣周圍深挖圍塹、修築高樓,修築的高樓還是民房而非軍事工事。

這是想等今後直接分給人住?

曹仁的猜測,也的確是劉標的想法。

後世有一種釘子戶,在所有人都同意拆遷後拒不同意拆遷且堅持要高價,於是就會直接放棄釘子戶,在釘子戶周圍大搞基建。

劉標其實也是受到了啟發。

直接在許縣周圍大搞基建民房,今後還能分給人住。

即便沒人住,也能用作於義舍或驛站等等。

基建屬於硬性資產,在沒飽和的情況下怎麼修都是不會虧的。

見曹仁也不再反對,曹操又道:“此計過於狠辣,孤信不過旁人,只能由爾等來助孤執行。”

要以百官為誘餌,荀彧首先就不會同意。

曹操要保命,讓百官毀名聲,百官自然是不會樂意的,不是誰都是蔣濟。

眾夏侯眾曹,只是低語了一陣,就紛紛領命。

眾夏侯眾曹,跟曹操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曹操若是沒了,眾人也會變成喪家之犬。

只許縣城內,哪怕是荀彧郭嘉被俘虜了都能得到劉標的善待,而眾夏侯眾曹是絕對不可能得到善待的。

在場七人,哪個手頭沒在屠徐州士民的時候沾染鮮血?

劉標要為徐州士民做主,就必然會除掉眾人,即便劉標不親自動手,也會讓眾人如昔日的韓馥一樣。

虎落平陽被犬欺,被不知道何處來的仇人打斷了兒子的退,然後被逼無奈在廁所自盡。

一想到今後可能會跟韓馥一個下場,眾人心中就生起了狠意。

能跟著曹操且混成曹操親信的,又有幾個會是心慈手軟的?

只要自己不死就行了,哪管他人是否受災?

見眾人同意,曹操當即下達了指令,令眾將在城中準備。

同時又裝成一副病入膏肓的模樣,召集百官來到大殿。

見到曹操如此“憔悴”,百官皆是大驚。

曹操又讓太后伏壽和太子妃曹節帶著太子劉敦也來到大殿。

待得眾人皆齊,曹操這才“艱難”開口:“孤近日病重,恐無法帶領諸位擊退偽帝劉標了。”

“孤自問這一生,無愧於大漢,奈何天命不肯眷顧孤,讓孤染上惡疾。”

“孤知道諸位都是大漢的忠心之臣,孤也不忍諸位今後受辱,故而今日孤為諸位尋了一個求生之計。”

“孤欲效仿大將軍竇武迎靈帝登基舊事,迎楚王劉標登基稱帝。”

“劉標自立為帝,在法理上都不合規矩,若孤與諸位能迎劉標登基繼位,劉標就是法理上的順位繼承。”

“諸位有擁立之功,即便今後不能擔任高管,亦不會沒了前途。”

“若諸位同意,孤這就派人去向劉標請降。”

百官更驚。

紛紛面面相覷,不知道曹操是真有請降之意還是在說胡話。

孔融當先問道:“韓公雖有請降之心,但劉標未必會信,韓公如何讓劉標相信請降誠意?”

曹操抬頭看向孔融,語氣“艱難”:“孤願指洛水為誓,決不食言;若再有諸位聯名作保,劉標又豈會不信?”

“即便孤真的食言了,難道諸位還會放棄名聲來支援孤食言反叛嗎?”

“更何況,孤如今病入膏肓,時日無多,孤也得為夏侯氏和曹氏設想啊。”

“昔日高祖起兵反秦,孤的先祖夏侯嬰和曹參,皆是高祖的左膀右臂,孤又豈會不以大漢基業為重?”

“還請諸位,助孤一臂之力,一同光復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