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靠衣裝。
當穿戴青龍盔甲和青龍戰袍,手持青龍偃月刀的關羽出現在眾將吏面前時。
那獨樹一幟的風采,瞬間印入眾將吏的腦海。
“好甲,好袍,好刀。”
劉曄一連三個“好”字,由衷而贊。
雖說如此裝束的關羽在戰場上太醒目,但如今的關羽已經不經常衝陣,更多的時候都是在牙旗下指揮戰鬥。
顯眼一點,反而更容易激起將士對關羽的關注。
即便扛牙旗的牙旗手出意外了,只要看到關羽那一身青綠色以及火紅色的赤炭火龍駒也能維持士氣不崩。
稱讚之餘。
劉曄又有些羨慕。
雖然關羽不姓劉,但關羽受到的待遇遠勝於劉姓宗室。
這讓劉曄又多了幾分希冀。
因為劉標看的是真本事而非僅僅只是親疏。
對於有才能的外姓,都會真心結交且委以重任。
劉曄雖然也姓劉,但這個漢室後裔的身份其實跟劉標沒稱帝前一樣,也僅僅佔了個姓劉的身份。
最多能得到善待。
能不能被委以重任,始終看的還是才能。
劉曄自認為才能不弱,如今欠缺的也只是立功的機會。
這世間有才者不少,有立功幾乎的卻不多。
而現在。
劉曄有了機會!
想到這裡。
劉曄獻策道:“君侯斬了于禁,威震天下,如今又兵近許縣,威逼曹操。”
“曹操如今,要麼遷都暫避鋒芒,要麼與君侯決戰。”
“遷都雖然能暫避鋒芒,但也會讓南陽的曹仁徐晃、兗州夏侯惇夏侯淵、冀州的荀衍、幷州的李典樂進等幾路兵馬都遇到危機。”
“曹操麾下的潁川士人,也不會讓曹操輕易遷都。”
“故而我以為,曹操定會設法跟君侯決戰。”
聽到劉曄的判斷,關羽不由冷哼:“曹操想跟關某決戰,也正合關某之意。”
“只要斬了曹操,天下都將再歸於漢,孟臨也能君臨天下,再創光武之業了。”
非正式場合,關羽對劉標的稱呼依舊是孟臨。
為了避免被人詬病,劉標在給關羽的封侯詔書上,也專程提了這句。
正式場合,劉標是君關羽是臣。
非正式場合,劉標是侄關羽是叔。
關羽對曹操的鄙夷,多了幾分驕狂。
劉曄則是繼續道:“曹操若要跟君侯決戰,必會調其他路兵馬返回許縣。”
“故而我以為,我可以用以逸待勞之計,在南陽軍撤回許縣的必經之地埋伏。”
“即便不能斬殺曹仁,亦可繳獲曹仁的輜重。”
關羽大笑:“子揚之計,甚合我意。就依子揚之言,先派人打探南陽軍情,然後擇選合適的埋伏地點。”
在關羽打探軍情的期間。
曹操撤兵的軍令,也逐一送到了各處重城和關津隘口。
宛城的曹仁最先得到軍令。
只是見到這軍令時,曹仁一臉的難以置信。
“于禁,被關羽衝陣斬殺了?”
衝陣斬殺敵方主將,對曹仁這等猛將而眼也是有戰績的。
不過。
曹仁斬殺的敵方主將,多為平叛時的叛方賊首,以及以前陶謙的部將。
殺的都是些無名小輩。
可於禁不一樣。
于禁是從底層一步一個腳印賺軍功賺出來的,屬於不依靠裙帶關係當上的將軍。
也是成名大將!
而這樣一個成名大將,被關羽在萬軍中突陣斬了。
在曹仁看來,這就好比自己能在萬軍中突陣到呂布將旗下且將呂布斬殺一樣離譜。
然而。
當得知這個情報是荀攸傳出的,且荀攸還是于禁的軍師時,曹仁沉默了。
荀攸,那可是曹操麾下最重要的幾個謀士,是有真才實學的!
于禁加荀攸,在互相算計下,結果被關羽突陣將於禁斬了!
“我等以前,都小覷關羽了。”
“本以為劉標以呂布為大將軍,又以劉備為車騎將軍,是麾下無大將可用。”
“沒想到還藏了個關羽!”
感嘆之餘,曹仁又感到一陣頭疼。
雖然曹操讓曹仁撤軍,但曹仁也不是想撤就能撤的。
城外還有劉備親自帶來的精兵強將在虎視眈眈。
曹仁也曾出城作戰過。
然而。
那一次,曹仁差點回不了城!
劉備在宛城有兩員大將,一個張飛,一個黃忠。
出城的時候被張飛殺敗,牙旗也被黃忠射落。
若不是曹純的虎豹騎及時來救又偷襲了劉備的後方,宛城都淪陷了。
曹仁尋來曹純,商議撤兵。
曹純雖然也驚訝曹操的撤兵軍令但很快又沉下心來,主動請命道:“我觀劉備缺少騎兵,可用騎兵擾亂劉備的判斷。”
“我在黃昏時率虎豹騎出西門,子孝你則在天黑後走北門撤兵。”
“劉備必會誤以為我等有陰謀而不敢輕動。”
“如此一來,子孝你能撤回潁川,我也能去南鄉接應徐晃。”
曹仁點頭:“就依子和之計。若要出城,輜重糧草難以多帶,可再留下一波人手燒燬輜重糧草,不可讓劉備得逞。”
曹純則道:“既然是要回許縣決戰,那何不再狠一點,將宛城全都燒了。”
“劉備在荊州自詡仁義,宛城走火,這些宛城計程車民他救也得救,不救也得救。”
若是旁人在此,或許還會猶豫下。
對曹仁曹純兄弟而言,這些年跟著曹操也沒少幹生孩子沒屁眼的事。
燒了宛城,將劉備的兵馬都攔在宛城,也可以減輕曹操決戰劉標時的兵馬壓力。
曹仁幾乎想都沒想,就同意了曹純的提議。
到了黃昏。
曹純引虎豹騎出西門。
情報很快也送到了宛城外的劉備手中。
“宛城的騎兵出城了?莫非是去救南鄉的?”劉備心有疑惑。
張飛性子急,當即請命道:“兄長,俺帶人去攔截。既然宛城的騎兵出了城,就斷不可再讓其回城。若能斬將,還能壞宛城計程車氣。”
劉備不置可否,目光又看向沉思的法正。
良久。
法正徐徐開口:“前幾日才得到關將軍斬殺于禁的戰報,宛城的騎兵今日又忽然出城。”
“我覺得這事,恐怕沒那麼簡單。”
劉備點頭:“我也覺得,這其中有些蹊蹺,我準備臨時攻打宛城,以探城內動靜,孝直以為如何?”
法正道:“我也正有這想法,最好是四門齊攻,先來一場夜戰。”
“不管曹仁玩什麼詭計,只要我等攻城,他就必須守城!”
劉備沒有遲疑,果斷下令:“張飛、黃忠聽令!著你二人各引本部兵馬,攻打宛城的西門和東門。”
“其餘眾人,隨我攻打宛城南門。”
眾將吏紛紛抱拳領命。
劉備軍來得很快。
從曹純離開宛城到劉備兵臨城下,期間不到半個時辰。
曹仁聽得心驚不已。
說好的我有陰謀你不敢亂動,你跑來攻城?
雖然不知道劉備為什麼會忽然攻城,但眼下也不是離開城池的時間,曹仁只能調派兵馬入城頭防守。
然而。
劉備卻是鐵了心要跟曹仁夜戰。
攻勢十分的猛烈。
而在登城作戰時,又有一人表現十分搶眼。
身披重甲,扛著旗子,第一個登上城頭。
雖然很快又被逼退,但這人又十分的頑強,竟然反覆登了三次!
劉備舉目眺望,詢問左右:“這是誰人的部下,竟如此驍勇?”
軍吏翻了翻出戰的將校名單,又仔細辨認了旌旗,道:“是折衝校尉魏延,是尚書令的部下。”
劉備大笑:“黑夜中看得不甚清楚,竟是魏延這小子。他不去指揮兵馬,怎親自登城了?”
劉備越看越愛。
雖然沒能在城頭站住腳,但能三次登上城頭,武勇上已經值得誇耀了。
而在陣前。
魏延向傅肜比了個挑釁的手勢:“我登了三次!”
傅肜不服:“可你每次都沒撐住十息。”
魏延呵呵一笑:“你若是能比我多撐住一息,我請你喝酒。”
傅肜接了這個挑戰,道:“只多撐一息算不得本事,能真正搶佔城頭,才算大功!”
傅肜接替魏延,開啟了第二波登城攻勢。
這段時間的攻城,宛城的護城河早就被填了,攻城也到了最後的登城階段。
不論是魏延還是傅肜,亦或者第三隊的鄧芝和第四隊的宗預,都想拿下“先登”之功。
這四個曾經由諸葛亮舉薦的四個“農夫”,如今也變成了軍中驍校。
傅肜同樣驍勇。
在城頭第一次登城,竟然還真的比魏延多撐了幾息!
不過傅肜比較倒黴,第三次要登城的時候遇到了曹仁的驍將牛金,又比魏延少了幾息。
雖然很不甘心,但傅肜也只能退下,交給第三隊的鄧芝。
這般的車輪攻擊,是法正向劉備獻的策。
法正認為宛城易守難攻,當以消耗為主,不可讓將士因為疲憊而累死。
劉備採納了法正的計策,又完善了攻城方式。
鄧芝不同於魏延和傅肜。
相對於魏延和傅肜喜歡身先士卒披甲先登,鄧芝更側重於箭矢掩護,然後指揮軍士往城頭防守薄弱處攀登。
鄧芝過後,又是宗預。
宗預的戰法跟鄧芝也相差無幾。
四個校尉輪番強攻,讓城頭的曹仁苦不堪言。
曹仁不是怕守不住城池,而是怕時間耽誤太久影響撤退。
“該死的劉備,這是要攻到什麼時候!”
“難道他想夜戰到天明嗎?”
曹仁罵罵咧咧。
本來這幾日,劉備就一直沒有攻城。
結果曹純剛出城,劉備就來強攻城池,似乎絲毫不擔心曹純會偷襲後方似的。
曹仁還是小覷了劉備,也小覷了劉備身邊的謀士法正。
若只有劉備在,劉備沒人印證心中的想法,未必會下定決心在夜間強攻宛城。
可有法正的印證,劉備就能放心的來強攻宛城了。
至於出西門的曹純,劉備只需在營寨部署一軍提防,就不怕曹純偷襲。
曹仁的罵罵咧咧成真了。
劉備還真準備夜戰到天明!
直到天色將明,劉備這才引兵退去。
曹仁心中氣惱不已。
打了一晚上,將士都疲憊不堪,壓根沒辦法出城,更遑論偷偷出城了。
劉備回到營寨,又派探子去打探出城的騎兵。
結果探了五十里都沒探出城的騎兵去了何處。
劉備心中生疑:“出城的騎兵,該不會去南鄉了吧?”
法正也是如此想。
劉備遂派斥候去南鄉方向打探。
斥候剛到中途,就遇到了孟達派來的信使。
得知宛城的騎兵入了南鄉城,劉備更疑,心中有了個不好的猜測。
幾乎是異口同聲。
劉備和法正同時開口:“曹仁要逃!”
張飛聽得迷糊:“曹仁要棄城而逃?這不太可能吧?”
“曹仁在宛城死守了這麼多天都沒想到逃,怎麼會現在就要逃?”
劉備沒有開口,示意法正先說。
法正道:“宛城騎兵出城時,我就在猜測,若我是曹操,會如何應對於禁被斬。”
“只是欠缺很多關鍵的情報,故而不能有肯定的猜測。”
“我本以為宛城的騎兵出城,是有陰謀,這才提議強攻宛城,讓曹仁的陰謀無處遁形。”
“然而,昨夜強攻一夜都沒看見出城的騎兵,這本就可疑;今日又得知宛城的騎兵去了南鄉,這就更可疑了。”
“我猜測,應該是曹仁想用這支騎兵向南鄉的守將徐晃傳達某種緊急的軍令。”
“而這個軍令,也是曹操應對於禁被斬的新對策:棄城保軍,調南陽之兵回許縣!”
張飛驚道:“那豈不是說,昨夜我們誤打誤撞,正好撞破了曹仁棄城而逃的準備?”
“曹仁昨夜,原本是想棄城而逃的?”
就在這時。
法正忽然驚呼一聲“不好”,隨即急聲道:“使君,速速圍城,否則曹仁極有可能毀城。”
“毀城?”劉備吃了一驚,不太明白。
法正凝聲道:“曹仁昨夜就想跑,只因使君忽然攻城,沒能跑掉。”
“如今又過了大半日,曹仁的將士也休憩了幾個時辰了,有了足夠的體力行軍。”
“故而曹仁今日必定會跑。”
“可曹仁又擔心使君攔截,必會設法攔截使君。”
“使君一向仁義,曹仁唯有針對使君的仁義,以毀城之計,方能拖住使君。”
“唯有速速圍城,才能讓曹仁不敢毀城。”
劉備駭然而起。
若是曹仁毀城,那宛城計程車民可就無家可歸了。
劉備又不能看著宛城計程車民,見死不救。
就在劉備準備下令時,一小校匆匆入內,急聲道:“報!使君,宛城忽然多處起火,又有百姓開啟城門,向城外逃竄!”
法正也是臉色劇變:“曹仁的動作好快!這是要燒城!”
一瞬間。
劉備也想明白了。
曹仁這燒城的準備,必然是騎兵出城前就已經在部署了,只因昨夜攻城太急,曹仁無法實施。
白日裡休憩了幾個時辰,曹仁又怕劉備圍城,故而不等天黑就燒城而走。
“曹仁賊子,甚是可惡!”
劉備心中惱怒。
你想跑就跑,將城毀了作甚?
即便你要毀城,好歹也將百姓帶走啊?
“使君。”法正剛要開口,就被劉備伸手阻止:“孝直,我知道你想說什麼。”
“百姓受難,我不能不救;這也是我與孟臨的共識:軍爭可敗,民心不能丟。”
“傳我軍令,立即兵發宛城,助宛城士民滅火。”
“若有人敢趁機哄搶財物壞士民性命,軍法處置!”
眾將吏也是紛紛惱恨不已。
要打就正面打,就知道利用使君的仁義玩這種損招!
由於曹仁焚城,又故意驅趕百姓出城,成功的讓劉備放棄了追擊之心。
看著身後沒有追兵追來,曹仁暗暗鬆了口氣,內心又有幾分得意:“劉備,虛偽之輩。我略施小計,就讓你放棄了追我的機會。”
“哼!”
曹仁冷哼一聲,帶著兵馬往許縣而走。
而在當日黃昏,南鄉城的徐晃和曹純忽然殺出。
圍南鄉的只有孟達的偏軍,面對徐晃和曹純的迅猛攻勢,孟達軍一時之間也沒能擋住。
等孟達反應過來,徐晃和曹純已經追之不及了。
不過。
孟達也不在乎徐晃和曹純逃跑,只要南鄉城得到,孟達就是大功一件。
引兵入城後,孟達先是派人安撫城內士民,然後將審問城中士吏的結果,匯總成戰報送往劉備處。
而宛城的大火燒了三日,才被完全撲滅。
這還得益於一場大雨,否則以宛城的火勢,估計還得燒三日。
看著城中的狼藉和一眾無家可歸的宛城士民,劉備無法再抽身去追曹仁,只能先將軍糧分給受災計程車民。
曹仁還燒燬了城中的糧倉,這讓劉備只能動用軍糧來賑災。
法正勸慰道:“雖然不能追擊曹仁,但使君也因此收穫了民心。”
“自此之後,南陽諸地,皆會傳頌使君的仁義,諸縣只需傳檄就能定了。”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雖然丟了軍爭戰機,但也因此贏得了民心。
對劉備劉標父子而言,這反而是更大的好處。
這意味著。
等滅了曹操後,想要穩定諸州郡就會變得更輕鬆了。
而在另一邊。
關羽的探子也探得了曹仁的行蹤。
得知曹仁徑直往葉縣而走,關羽不由大笑:“曹仁這廝,竟然還想趁機奪取葉縣,想必是從宛城逃跑的時候糧草不多,想拿下葉縣以作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