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這一通喝罵。
酣暢淋漓。
三軍皆肅。
即便是張飛都忍不住驚愕的看向劉備,喃喃自語:“俺幾乎忘卻了,兄長也是伶嘴之人。”
劉協更是被罵得目光呆滯。
回想起即位以來,奸雄並起,先受董卓之禍,再遭李傕郭汜之亂。本以為曹操是社稷之臣,不曾想曹操跟董卓一樣,都專國弄權,擅作威福。
想到這一生,在董卓面前唯唯諾諾,在李傕郭汜面前唯唯諾諾,在曹操面前唯唯諾諾。
劉協不由悲從心來。
或許當日,朕就不該擋在皇兄身前喝斥董卓,否則也不用當個無能之君。
朕,愧對列祖列宗。
身後。
許褚策馬上前,護在曹操身側,低語道:“明公,郭祭酒讓我近前護衛,不要中了劉備的詭計。”
曹操蹙眉看著神態沮喪的劉協。
郭嘉方才是聽了劉備那句“宗廟罪己、拔劍誅賊”,怕劉協忽然有了血性真的給曹操一劍。
雖然劉協的氣力不大,但只要這劍擊中了曹操,就中了劉備的算計。
若劉協當眾拔劍誅殺曹操,劉備就更有理由了!
曹操雖然不信劉協有這血性,但眼下劉協被劉備罵得神情恍惚,留在這也沒用了。
“帶天子回陣!”
曹操冷喝一聲,讓許褚將劉協的戰馬牽回本陣。
看著怒目圓瞪的劉備,曹操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喝道:“劉備,“上庸和襄樊,孤讓給你。”
“待孤回了許都,必參你以下犯上不敬之罪。”
說完。
曹操轉身即走。
看著退去的曹兵,劉備緊蹙了眉頭。
張飛更是驚訝:“曹操這就走了?他真要放棄上庸和襄樊?”
徐庶策馬向前,語氣擔憂:“使君,謹防有詐。”
劉備同樣沒看清曹操的目的,道:“吩咐諸軍,今夜謹守營寨,謹防曹操劫營。”
劉備不相信曹操,會如此輕易的服輸。
曹操帶著兵馬返回。
一路上,劉協神情恍惚,不斷的喃喃自語。
還未返回新野,劉協就昏倒在馬背上。
令醫官視察了劉協的病情,曹操召集眾將:“傳孤令。”
“陛下得知楚王劉標叛亂,不忍同宗相殺,親至樊城,想要勸降劉備。”
“不曾想,劉備竟然辱罵陛下,陛下憂憤交加,不幸染病,性命垂危。”
“韓公曹操,不得不班師回朝。”
眾將皆是心驚。
曹操也不多言。
留下曹仁守宛城,引大軍往許都而走。
兩日後。
劉協病情加重。
曹操來到病榻,手中還有一份早已經擬好的詔命。
“陛下勿憂!皇子敦,可為帝。”曹操的語氣冷漠,看劉協也如看死人一般。
劉協掙扎著起身,不甘的看向曹操:“韓公,為何如此待朕?”
曹操冷哼:“若無孤,天下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
“陛下不僅不信任孤,還賜密詔給董承,想讓董承取孤性命。”
“孤只當陛下受奸人蠱惑,不願跟陛下計較。”
“沒想到陛下在劉備面前,不僅不能立君威,反而還被劉備喝罵。”
“陛下,你已經不適合再當大漢的天子了!”
“陛下放心。大漢有孤執掌,陛下妻兒,孤也會善養。”
“敦皇子雖然年幼,但孤也會扶敦皇子登基為帝。”
劉協心氣更悶,氣血上湧:“韓公,你是想當王莽嗎?”
曹操不屑一笑:“陛下還是不懂孤,孤是大漢的韓公!”
“亦或者說,孤可以當大漢的韓王,不會當王莽!”
“孤會替陛下,掃滅劉標,一統天下的。”
劉協心頭頓如明鏡。
不當王莽卻要當韓王,曹操這是想讓曹丕去稱帝啊!
劉協悽慘一笑:“想當就當,何必再裝忠臣;即便你再怎麼裝,後世的史書也不會稱你曹孟德,是大漢忠臣的。”
曹操呵呵:“若孤姓劉,孤也會如劉標一般,稱王興漢。”
“奈何孤姓曹,若是效仿袁術僭越稱帝,下場也會如袁術一般。”
劉協更是不甘:“為什麼不把復興漢室的權力交給朕?”
“為什麼非得讓朕死?朕姓劉,朕也能興漢!”
“韓公,只要你助朕,朕可以讓你當姜尚!”
曹操輕輕搖頭:“陛下雖然跟劉標同齡,但遠不如劉標啊。”
“陛下當真以為,只有孤不想陛下活著嗎?”
“劉標,同樣不想陛下活著!”
“唯有陛下死了,劉標才能真正的上尊號。”
“劉標比孤想象中更有膽氣。”
“孤原本只是想讓陛下死在樊城,嫁禍給劉備;沒想到劉備竟然當眾辱罵陛下,陛下又恰巧的病了。”
“如此一來,孤也不用親自動手了。”
“陛下,你放心離去,大漢有孤執掌!”
劉協只感覺當頭一棒,求生的最後一點希望也破滅。
當夜。
劉協高呼“愧對列位先帝”,吐血病逝。
曹操命人打造靈柩,又遣快馬回許都報喪。
隨即。
曹操又召來郭嘉商議。
“如今陛下病逝,孤雖然可以歸罪於劉備,但陛下的死也應了劉標的心意。”
“孤料劉標極有可能上尊號。”
“今後時局,更難預料了。”
曹操面色凝重。
直到劉備當眾怒斥劉協的時候,曹操才反應過來:劉標早就在等著劉協死了!
這其實不能怪曹操疏忽大意。
倘若劉標是土生土長的漢代人,走的路線必然是“稱王后掃滅群雄,然後劉協禪讓帝位”。
畢竟曹操沒準備當王莽,不會效仿王莽代漢立新,劉標也走不了光武帝的稱帝路線。
曹操壓根想不到,劉標不僅僅是要稱帝,還要“破而後立”!
若讓劉協禪位,那麼劉標只能是劉協之後的某個皇帝,得尊光武及歷代皇帝的“祖制”!
還得尊朝廷公卿世家大族約定成俗的“規矩”。
劉標若想改革,就會有一大堆的“祖制”和“規矩”出現,讓劉標改不了!
東漢兩百年,積弊難返。
在這基礎上想改革,是改不了的。
故而。
劉標必須“單開族譜”!
為此。
劉標甚至都沒讓劉備稱王。
劉備如今才四十多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若劉備稱王稱帝,即便劉備再信任劉標,也不可能讓劉標的任何決定都付諸實現!
屁股決定腦袋。
真到了那個位置,劉備也想憑自己的想法幹出功績來。
而不是,事事都聽劉標的。
因此,劉標直接掐斷了決定會被劉備否決的可能!
父為將,子為王。
一切的規矩,都由劉標來建立!
一切反對的聲音,都由劉標來壓制!
只有掌握最高的權力,劉標才能真正的大刀闊斧的改革,而不是拿把小刀在這割一刀在那割一刀。
稍微割狠了,就會被人高呼“不合乎祖制”“不合乎規矩”“請讓我等教陛下如何當一個賢名聖君”。
曹操沒想到。
郭嘉同樣沒想到。
畢竟。
穿越者的思維是不能用土生土長漢代人的常規思維去揣度的。
劉標又不是個甘願被同化的。
仔細想了想。
郭嘉道:“我以為,今後的時局,並非不能預料。”
“劉標想讓天子死,只有一個理由:他不想受到光武帝以來的祖制約束。”
“亦或者說,劉標想當開國之君!”
“可劉標又是漢室後裔,註定只能當大漢的君王。”
“不能改朝換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脫離光武一脈,分宗立皇譜!”
“這大概也是劉備劉標父子,時常將中山靖王之後、孝景帝玄孫掛在嘴邊的原因。”
“以此度之,劉標是想改革。”
曹操蹙眉:“莫非劉標,是想動公侯世家的規矩?這個猜測,會不會太過了?”
“沒了公侯世家的支援,劉標又如何能當得了大漢的天子?”
公侯世家,曹操也動過。
最終發現。
沒有公侯世家的支援,壓根無法立足!
兗州全境皆反,雖然直接原因是曹操殺了邊讓,但核心原因還是曹操招降的三十萬黃巾動了兗州公侯世家的根本利益。
曹操選擇跟潁川士族聯合,其實也是被社會給毒打了一頓。
郭嘉堅持心中的猜想,道:“明公可知,劉標最擅長的是什麼?”
曹操沉思一陣,道:“奉孝指的是,農術?”
郭嘉點頭:“沒錯!就是農術!”
“劉標的農術可以讓糧食增產,而且不分良田和貧田。”
“這讓劉標獲得了大量的流民及百姓的支援。”
“而劉標的農術又跟以往口口相傳不同,是可以形成文字記載成冊的。”
“劉標沒有如其他世家大族一般,將農術視為傳家的珍寶,而是不吝授業。”
“這讓劉標獲得了大量士人的支援。”
“不僅如此,劉標還掌控了青徐荊揚十萬步騎,掌兵者除了劉備一系和呂布一系外,幾乎都是劉標親自提拔招募的。”
“這讓劉標獲得了大量軍中將校的支援。”
“有民眾支援,有士人支援,有軍中將校支援,劉標就具備了改革期間對抗老公侯世家的力量。”
“公侯世家的確力量很龐大,可公侯世家又不是不能替換!”
曹操的臉色更凝重:“自古王朝積弊時,都會有人變法圖強。”
“戰國時期,天下競相變法。魏有李悝、楚有吳起、齊有鄒忌、趙有趙武靈王、燕有燕昭王、韓有申不害、秦有商鞅。”
“只要變法行之有效,王朝都會變得強大。”
“倘若劉標真的改了百年來的積弊,孤難以為敵啊。”
郭嘉笑道:“明公勿憂。此一時,彼一時。”
“戰國變法,跟今漢改革,是截然不同的。”
“戰國的老貴族,跟今漢的公侯世家,也不可同日而語。”
“劉標要動公侯世家,公侯世家也不是泥做的雕像。”
“劉標要動誰,明公就保誰。”
“彼消此漲,明公只需要以靜制動,那些自詡百年或幾百年的公侯世家,都會主動投入明公麾下。”
“就比如河內司馬氏,也得主動向明公低頭。”
四年前。
即建安六年,曹操聽聞上計掾司馬懿的名聲,想要徵辟司馬懿。
結果司馬懿裝風痺症。
曹操何等奸詐的人,又豈會看不懂司馬懿是在假裝?
之所以不點破,是曹操在跟袁紹爭奪河內,不想得罪河內的世家大族。
聽了郭嘉的分析,曹操心神領會,內心的擔憂也少了大半。
在跟郭嘉商議細節後。
曹操又散佈訊息。
稱劉協因為受到劉備的辱罵,憂憤交加,病重而亡。
雖然劉協的死亡跟劉備的喝罵有關,但這是明面上的。
如果沒有曹操故意綁著劉協來樊城,又不給劉協車駕,讓劉協在疲累的時候又被劉備喝罵,劉協也不會染病。
劉協染病後,曹操又讓劉協行軍兩日,這才讓劉協病重不能治癒。
只不過。
這些內幕,曹操肯定是不會提的。
現如今傳出的流言,幾乎就成了“左將軍劉備以下犯上辱罵天子,導致天子病逝。”
在斷章取義帶節奏上,兩千年來都是一個樣。
只是聽到劉協病逝的流言,劉備的內心還是有觸動。
相較於劉標這個表面遵守規矩內心鄙視規矩的,劉備這個土生土長的漢室後裔,始終是有禮法觀念的。
劉備甚至還拒絕了徐庶“張貼榜文澄清事實”的提議。
不過劉備雖然拒絕了提議,張飛卻不肯讓劉備平白受冤。
於是張飛跟徐庶一合計,將劉備怒罵劉協的話整理記錄,連夜送了一份去江陵諸葛亮手中。
同時。
又將襄樊的戰報快馬送往彭城。
諸葛亮也知道流言的危害。
流言雖然能止於智者,但智者是很少的。
若不及時澄清,流言就會變得如猛虎一般。
也幸虧。
張飛、徐庶、諸葛亮處理得及時,才沒讓曹操散佈的流言在荊州引起軒然大波。
彭城。
司探中郎將陳大,早一步返回了彭城。
且將劉備陣前怒罵劉協以及劉協在返回許都的途中病逝的情報,逐一向劉標和龐統彙報。
聽聞劉協已死,即便是劉標也難掩心中的激動。
“陳大,你乾得很不錯!”
“即日起,你升任為司探將軍。”
“以你的功勞本可封侯,只是現在封你為侯,你的身份就難以隱藏,會給你帶來未知的危險。”
“故而功勞暫記,待我得了天下,再累積功勞。”
劉標的許諾,讓陳大激動萬分。
陳大叩首道:“能為楚王辦事,是末下的榮幸。即便不封侯,末下也無怨言。”
陳大這是真心話。
想當初,陳大隻是郝萌麾下的一個小卒,只因護送劉標回府就結下了緣分。
又因陳大和張醜殺了袁術的使者而被下獄,得到了劉標的信任開始組建情報組織。
如今的陳大。
跟了劉標十年了。
十年的時間,從一個每日裡還在想著怎麼吃下一頓的小卒,變成如今的司探將軍。
司探將軍,即專司刺探的將軍。
是劉標自創的將軍位。
如果要將楚國的將軍分梯隊。
第一梯隊是前後左右,五虎上將軍
第二梯隊是四徵四鎮四安四平。
司探將軍,就在第三梯隊。
如此地位,陳大在十年前郝萌麾下時,做夢都不敢想!
劉標扶起陳大,笑道:“我一向賞罰公平,說會記功封侯,就一定會記功封侯。”
“其餘弟兄,都按天策府的賞罰條例,該賞的賞,不可吝嗇!”
“記住:只有賞罰公平了,眾弟兄才會真心效力!”
陳大心中一凜,領命而去。
待得陳大離去,劉標再也忍不住喜悅。
“劉協終於死了!”
“從今以後,我就如鳥上青天,再不受約束了。”
劉標開懷大笑。
作為穿越者最討厭的是什麼?
陳規舊習。
封建餘毒。
動不動就不合禮法、不合規矩。
甚至取個名有時候都得忌諱下,因為那是皇帝用過的!
在這方面。
劉標挺佩服劉病已的。
劉病已改名時曾下詔。
大意是:我聽說古代天子的名字,民間都不常用,所以很容易避開。而如今我的名字民間常用,以至於很多士民因為冒犯了忌諱受到刑罰,這讓我很痛苦。因此我改名為劉詢。
而這刑罰,小的挨鞭子,大的直接處死。
這讓劉標很是反感。
劉標本就喜歡混跡於百姓中,若這些百姓因為忌諱劉標或劉標兒子的名字就要改名,那劉標今後還有什麼顏面面對舊識父老?
這樣的封建惡習,劉標是一定要破除的。
而且也只能由劉標來破除。
百官士民即便有這想法也不敢提,否則劉標不動手就會有一大批人趕著動手。
唯有如劉病已一般,以皇帝的身份下詔。
如此。
不僅能解決問題,還能受到稱讚。
這也是劉標緻力於“單開族譜”的原因。
劉標的規矩,才是規矩!
儒家老頑固想教劉標怎麼當皇帝怎麼守禮法?
門都沒有!
大笑之餘。
劉標又想到了被袁尚帶走的傳國玉璽。
袁紹死後,傳國玉璽到了袁尚手中。
在逃離鄴城前,袁尚就將傳國玉璽帶走了。
這讓劉標很是不爽。
給袁紹的傳國玉璽,袁尚你有什麼資格帶走?
“士元兄。”
“如今曹操放棄了襄樊和上庸,劉協也死了。”
“曹操想穩固許都的朝政,以及穩定河內、幷州、魏郡、關中和西涼等地,短時間內不會再跟我兵戎相見。”
“我準備先滅掉袁尚,奪回傳國玉璽!”
“你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