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器工坊中。

幾位男女議論起來,蠢蠢欲動的報名,想做哪一類工種。

“石料工由於勞累一些,都必須由男子來勝任。”

“控火工需要心細,有耐心,我建議女子來做,其餘的兩個工種男女即可,你們自己選擇。”

陳青雲介紹了一下。

“好了,先別急著選擇。控火工只需要一人,其餘的石料,熔鍊和塑形三個崗位,每個崗位都需要三人。”

“我想帶你們熟悉一下這些工種的工作流程,等你們上手後,就能知道自己適合哪一類了。”

在陳青雲的教導下。

他們開始熟悉這裡的煉器操作。

如何調節控火陣法的溫度,如何熔鍊,如何塑形等等。

他們的可塑性很強,熟悉了幾次便都瞭然於心。

撥動操縱桿啟動控火陣法,取下赤鐵礦,放入熔爐之中熔鍊。

這看似簡單的操作,對於他們來說,既感到新奇,又覺得十分緊張。

只是片接,十位陳家族人思索再三,經過商議,最終都確定好了擔任哪個工作崗位。

“你叫什麼名字?”

陳青雲看著一名模樣平平的青年問道。

十人當中,他選擇了一人作為管事,在生產的同時,也會便於管理其它人。

這裡必須有一個領頭者,他不可能時時刻刻待在這裡。

“回聘仙師大人,小的名叫陳寶財。”

青年躬身作揖回應道,即便年齡到了二十五六歲,可對於陳青雲不敢有絲毫輕視。

“你也是我陳氏族人,就不必這麼多禮了。”

陳青雲淡淡點頭,吩咐道。

“從今天開始,你就是他們的領頭人,負責塑形的同時,也要帶領他們好好勞作,若是遇到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大可來找我。”

“那是,那是,仙師大人放心。”

陳寶財連連點頭,露出幾分憨厚笑意。

教這些陳家凡人參與煉器。

陳青雲這兩天一直待在煉器工坊中。

陳寶財等人,從開始的對熔鍊的控制時間把握不精準。

又到融合,塑形出現一些小問題。

陳青雲不斷指出錯誤,一步步讓他們熟悉操控。

為了精確熔鍊時間。

陳青雲又打造了三尊時鐘,立在三尊熔爐旁邊。

三尊時鐘以靈石作為驅動力,又以前世世界的時分秒來計算。

陳青雲教他們對照時鐘生產,如何讀取這些時間。

有了時間作為參考,工作起來就更方便了許多。

一塊赤鐵的最佳熔鍊時間是多久。

百鍊鋼多久可以融化成液體。

融合兩種材料的需要注意什麼,融合量掌控在什麼份量。

乃至初次選擇赤鐵的大小,這些都需要一個個教導。

看著簡單,也料想到會出現一些問題,現實情況便是,出現的問題超乎了陳青雲的預料。

好在,這些大大小小的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

很快,在他們的操作下,一把赤鐵劍雛形正式出爐。

當詢問陳青雲,得知飛劍雛形煉製成功後,這些陳家凡人都手舞足蹈的歡呼了起來。

對於他們來講,參與了法器煉製,煉製出了法器雛形,這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哈哈哈,我也能參與法器煉製了!”

陳寶財高興像個孩子,其餘幾人也都笑開了花。

有了第一把飛劍雛形誕生,接下來便是第二把,第三把。

這幾天。

陳青煙也經常來煉器工坊觀看。

看到十名陳家凡人已經上崗,開始煉製飛劍雛形,只感覺這一切像是做夢一樣。

誰能想到,除卻銘陣之外,現在煉製法器,都不需要煉器師來參與。

這在之前,如果有人和她這麼說,她一定會覺得對方是在天方夜譚。

現在親眼所見,她不得不佩服陳青雲的想象力,而且還能將這種構想實現。

後續的幾天時間,煉器工坊持續煉製飛劍雛形。

三條生產線,共計生產了60次,產出了49把飛劍雛形。

從這個成品率來講,剛開始的幾天,這些陳家凡人來熟悉煉製,多多少少會折損一些材料。

後面熟能生巧,手法越發爐火純青之後,成品率自然就會升上來了。

這也不能著急。

看著面前的49把飛劍雛形,陳青雲將其轉移到了煉器房中,開始親自動手,一把把銘刻陣紋。

花費了一個天的時間,最終有45把赤鐵劍出爐。

他發現,只是單純的銘陣,他的煉製成功率好上太多。

按照正常的時間來講。

一名煉器師要煉製出45把飛劍,至少也需要沒日沒夜,持續煉製三天以上的時間。

這其中的差距有多大,陳青雲想想就越發覺得努力沒有白費。

這煉器工坊做的值!

規模還得再擴大起來!

看著面前的一排排赤鐵劍,陳青雲並未急著分解掉,拿著一個儲物袋統一收好。

旋即,他給家族發去傳訊,說起了這件事。

他在傳訊中表明,近期可以接手家族的赤鐵劍生產。

陳仙鳴收到傳訊後,即便心中疑惑,這煉器工坊真可以進行法器嗎?

但第二日清晨,他就找了陳道仁,讓這位老人家去一趟振海島。

陳道仁得知了煉器工坊的存在,心中帶著濃濃的好奇,同時也有著不可置信。

直到抽空來到振海島。

在陳青雲和陳青煙的帶領下,參觀了赤鐵劍的生產,這才信以為真,在感慨他們這些老一代煉器師落伍了嗎?

熔爐還可以這麼用。

模具還能用來塑形。

最神奇的是那控火陣法,兩根操縱桿就可以啟動,控制地火的溫度。

這邊熔鍊工在熔鍊材料。

那邊的那名女子,則擔任著控火工的任務,在掌控地火溫度。

石料工在運來一塊塊切割好的礦石材料,又時而清理製作產生的廢料。

這一個個分工明確,井井有條,工作起來一點也不顯得人多雜亂。

這一切在陳道仁看來都十分新奇,足足是在這裡觀摩了足足大半天時間,時不時點頭稱好。

“只可惜銘陣的問題我還沒有辦法解決,如果可以在這裡完成銘陣,也不需要煉器師出手,這座煉器工坊也就可以徹底成型了。”

陳青雲聳了聳肩。

最近時常回來這裡觀察,發現不足,就改正不足。

“讓凡人來銘陣?”

陳道仁聞言,露出幾分詫異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