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流逝,家裡條件越來越好了。
爺爺奶奶一起努力,掙了不少錢,眼饞的人開始蠢蠢欲動了。
大伯母一個人在屋裡想,用什麼法子可以將爺爺奶奶的積蓄騙過來。
經過一夜的苦思冥想,她有了鬼主意。
第二天,天剛剛亮。
大伯母將眾人叫在一起,並叫了村幹部過來,還有村裡一些有履歷的長者。
村長聞言震驚,一臉的不可思議,“什麼!你要分家,你想好了嗎?子涵他媳婦,你昨晚是不是沒睡好,開始說胡話了。”
“娘,村長,還有各位叔叔伯伯,你們聽我說。家裡現在吃的、用的,都沒有及時分清楚,各自用起來,誰家出力多都不清不楚的,眼看老三家是不是越來越有錢了,肯定是他們拿出來的少,佔我家的東西多,才富起來的。”
被她的虎狼之詞嚇到了,幾位老人都覺得荒謬。
其中一位長者,拍打著桌子,發出疑問。
“子旭媳婦,你說你三弟家佔你家便宜,可有根據啊!我可是聽說家裡大部分開銷都是子旭家出的錢財,而且子旭有固定工資,他媳婦也有能力做東西變賣錢財。你家除了子涵有能力掙點錢,你好像沒有收入吧!”
大伯母見外人對家裡事情摸得清清楚楚,支支吾吾半天,扭捏的說道,“伯伯,你是不知情啊,他們家掙得錢全花在自家孩子身上了,所以他根本拿不出其他的錢給家裡置辦東西,大家都同意我的請求吧!這樣誰也不要佔誰的便宜。”
外人見她都這麼說了,也不好說啥,只等老太太發話了。
大伯母見老太太眉頭緊鎖,害怕自己婆婆拆臺,說出不利於她計劃的話語。
於是,搶先一步做出動作,走到老太太身邊,在老太太耳邊說了半天悄悄話,說的老太太喜笑顏開,眉頭漸漸的舒展了。
老太太看著大家質疑的眼神,解釋道,“各位辛苦你們過來一趟,為了我家這點小事情,麻煩諸位了。就聽子旭媳婦的,聽她的意見,分開過吧!”
說完轉頭盯著我奶奶,眼神裡沒有剛剛那般柔情,問我奶奶贊不贊成。
我奶奶看了看爺爺,“我都聽子旭的,他同意我也同意,沒有任何意見。”
經過大家的調解和見證,大伯母如願所償。
斷官司的人前腳剛離開,她迫不及待的開始搬東西,什麼好的桌子、櫃子,和其他物品都往自己屋子裡搬。
當時家裡院子超級大,於是為了公平起見,他們分了一半院子,我們家分了另一半。
大伯母覺得外院地理位置更好,而且靠近巷子外邊,有什麼事情可以很快得到一手資料,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外院。
晚上,大伯母向自家男人邀功,男人誇她聰明能幹。
在男人稱讚下,大伯母上頭了,更是覺得自己智商高,其他人都是二比,被自己耍的團團轉。
大伯母問自家男人,什麼時候有時間,在院子中間砌牆,和老三家分開,不想讓他們看見自家院子裡的情況。
大伯敷衍的回答,會加快速度的,儘早完成她的心願。
她聽後高興的很,結果失眠了,一晚上沒睡著。但是這都不重要,因為終於有自己的家了,有獨立的院子了,她覺得一切都值得。
按理來說,分家她啥也不是。摸著良心講,她吃的用的全是我家的,離開爺爺奶奶的幫襯,她生活才不會過得順風順水的。
但是這個女人聰明就聰明在,她在眾人面前搶先說明她和子涵會扶養老太太,會盡心盡力伺候婆婆,生病了也會不離不棄,讓老太太安度晚年。
老太太見大媳婦態度誠懇,說的那麼動聽,被哄的一愣一愣的,高高興興答應了大伯母說的。
這樣一來,太奶奶的那部分財產和物品他們也霸佔過去了,包括爺爺奶奶上交的工資也都拿走了。
所以分家對大伯母百利而無一害,她既分到了一大半的院子,又得到了老太太的嫁妝和百寶箱,一時間,看上去年輕了好幾歲。其他人看見了,都要誇幾句她越活越年輕。
大伯母以為分開住了,我們家情況會變糟糕,意想不到的是,我家越來越有錢,買的東西都是上好的。
這些天老有媒婆上我家說親。
“你家二丫頭年紀大了,該出嫁了,和她一樣這麼大的孩子們,都有孩子了。你們作為父母的應該上點心,為孩子的終身大事著想。”
媒婆為了那點介紹費,苦口婆心的勸我爺爺奶奶。
說什麼夫家條件也挺好的,雖然那男的他爹是外地來的,但是在我們這邊也呆了一段時間,大家可以先見見面。
將男方誇上了天,小夥子能吃苦,踏實能幹之類的。
經不住媒婆小嘴勸說,我爺爺奶奶終於鬆口了,同意先見見面,考察一下再說。
二姑姑也知道媒婆來家裡的事情,充滿了期待。畢竟和她一起的小夥伴早早嫁人了,她羨慕極了,一直在等家裡人記起她,果然皇天不負有心人,這天終於盼來了。
很快,雙方家人吃過飯,見過面。二姑和那男的也偷偷看過對方了。在雙方家長的支援下,沒多久就結婚了。
宴席當天,來了不少親朋好友。大家見二姑姑婚事辦的風光,家裡給的嫁妝那麼多。有羨慕的,有妒忌的,還有怨恨的。
家裡親事剛辦完,有人上門借錢,爺爺給借出去了。
其他子女覺得不解,家裡條件雖然好了,但也是爺爺奶奶辛辛苦苦勞作的結果。為啥白白借給他們,而且借了不一定會還。
但是大人壓根沒有將孩子的話放在心上,他們還是自顧自的這樣做。
一傳十,十傳百的,好多人都知道了爺爺奶奶大方,有上門來借糧食、借糧票、借錢,各種借的人越來越多。
和爺爺奶奶關係好的,關係一般,甚至關係不好的都借了點什麼回去。
關鍵他們心裡清楚這些人有借無還,但是他倆覺得都是一個村的,借給他們無所謂,不還就不還。錢沒有了自己再掙,東西沒有了買,抱著這樣的心態借出去了一批又一批。
有更離譜的是,鄰居家兒子結婚,他爸找我爺爺奶奶借了彩禮錢,借了吃席用的所有東西,相當於他兒子結婚花的用的,吃的穿的都是我們家的東西。
關鍵這還不滿足,鄰居家三天兩頭過來借米麵油,一會說調料沒有了,一會又說借點布要給兒媳做衣服,總之能借的都借了個遍,借走了就沒有東西的痕跡了。
另一個鄰居也一樣,三天兩頭拿著米袋子來我家裝半袋米,或者今天裝了面,明天過來拿著油罐子裝油。
一個個嘴上說的好聽,說是借,就是要,明晃晃的來乞討。
天天這樣下去,爺爺奶奶也煩了。開始拒絕有些人了,見爺爺奶奶變了,開始道德綁架,強迫妥協。
甚至有的人不達目的不罷休,賴在我家不走了。爺爺奶奶啥時候鬆口,他們啥時候走人。
見其他人用的方法奏效,有的直接拿著包裹住在我家,吃我家的用我家的,狗皮膏藥一樣趕不走。
沒有辦法,找村長爺爺幫忙,終於在村長和其他村幹部的努力和施壓下,這些人終於消停了。
離得遠的村民是安靜了,但是近點的鄰居還是沒完沒了的,吃的那些就算了,就連鋤地用的工具也借過去,或者在家裡沒人時,進我家偷東西等。
最後,家裡人對他們的不要臉行為都習慣了,甚至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
每次見到王婆、張嬸她們,孩子們都問她們今天要什麼,麻利的給她們找過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