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靜,幾人的酒也喝得差不多,紛紛離去。

這一夜,朱高煦輾轉難眠。

第二天,一大早,朱棣便下旨令眾人趕到大帳,商量著大軍該怎麼進發。

他坐在主位上,凝視眾人,“說說吧,都有什麼意見。”

“高煦你先說,昨日你去打探過訊息。”

朱棣親點漢王,讓他第一個發表意見。

朱高煦聽從的點點頭,走到沙盤前,“草原騎兵最強,這點是我大明比不了的。”

“倘若擺開戰陣廝殺,即便我方軍力遠超三部落,也並不是好的迎戰方式。”

“我覺得該揚長避短,利用神機營的優勢,火器殺敵!”

聽到這些,朱棣點點頭,“說得不錯,還有嗎?”

朱高煦指向沙盤某處,“我們應該在這個地方迎敵,先派出騎兵只敗不勝,誘敵軍追擊。”

說完,朱高煦的手指猛得劃過一條直線。

“這裡埋伏神機營,其後是五千營,當埋伏仗開始時,再令騎兵反撲,最終派步軍阻斷其退路。”

朱高煦說完,一眾將領拍手叫好。他說得通俗易懂,連朱高爔這個沒怎麼打過仗的人,都覺得挺不錯的。

但朱棣和張輔卻並未出聲,只是靜靜的看著沙盤。

朱高煦緊張的盯著皇帝,希望能得到父親的誇獎。

在他心中覺得,這計劃已經幾乎完美。

可結果出乎意料之外,朱棣沒有稱讚,只是盯著兒子,淡然開口,“若是阿魯臺識破了你誘敵的計謀,不帶兵深入,又當如何?”

“這………”

朱高煦愣住,確實他的計劃,要依託別人中計,才能施展,倘若別人不中計,就顯得有些搞笑了。

“兒子知錯了…”

看著兒子頹敗的低下頭,朱棣擺了擺手,“無妨,今日父皇教你,你要記在心裡,還有老三老四,都記住。”

說著,一直在旁邊摸魚神遊的朱高爔也被點名了。

“一句話,永遠不要低估你的對手,否則會吃大虧的。”

“特別是戰場上,一次錯誤的決定,便會導致士兵傷亡慘重,甚至滿盤皆輸。”

在這點上,朱棣很有發言權。當初奉天靖難,他的大侄子朱允炆,就是犯了這個錯誤。

低估了自己這位叔叔。

覺得區區一個燕藩,能掀起多大風浪?

起初派兵鎮壓的時候,未出全力,等發現情況不對的時候,朱棣已經勢不可擋了。

最終也因為大意丟掉了皇位。

歷史上,諸如此類的列子數不勝數。

曹操兵敗赤壁,關羽大意失荊州,都是太不把對手當回事了。

教導完兒子,朱棣看向張輔,笑道:“英國公,朕的兒子都說了戰策,你總不能一言不發吧?”

聞言,張輔立馬上前,將早就在心中盤算好的計謀,說了出來。

“稟報陛下,臣覺得可依漢王殿下說得計謀,進行改進。”

聽到這話,朱棣表現出了很濃的興趣,“哦,那你說說,怎麼改進?”

張輔走到沙盤前,也伸出手指點在了一個位置,“臣覺得,可以與三部落在這展開決戰。”

“這裡地形狹窄,並不利於騎兵衝鋒,可以很好限制草原騎兵的發揮,用大軍合圍,三部落必定兵敗。”

“其二,在這裡決戰,並不用太過誘敵深入,只要給阿魯臺一點希望,他肯定會鑽進圈套。”

朱棣淡然一笑,這跟他的想法不謀而合,“呵呵,那你說說,該給什麼樣的希望,才能讓阿魯臺上當?”

張輔單膝跪地,朗聲道:“陛下,臣願當誘餌,去誘阿魯臺過來!”

聽到這,始終在摸魚的朱高爔也聽明白了,就是用關鍵人物,以身犯險,去勾引阿魯臺輕兵冒進。

這計劃可行性很高。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一軍主帥,看到敵方重要將領兵敗,會不會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拿下戰爭的勝利。

這計劃確實不錯,只不過當誘餌的那個人,會很危險。

朱棣點了點頭,“這計劃不錯,可是,還不夠好!”

皇帝冷冽一笑,突然聲音大了起來,“朕要把誘餌在做大點。”

“大到阿魯臺拒絕不了!”

眾人疑惑,皺著眉頭看向皇帝,還有誰去當誘餌,能比英國公還大的?

“高煦,高燧,高爔聽令!”朱棣朗聲下旨,軍帳中的眾多武將,瞬間神色大變。

這是要點三位王爺去當誘餌!

朱棣看著上前的三個兒子,沉默了片刻後,不再遲疑,“朕令你們各領兩萬騎兵,三路分進,去戰阿魯臺。”

“引誘他進伏擊之地!”

朱棣話說完,張輔首當其衝跪在地上,驚呼道:“陛下不可阿!”

“王爺們千乘之尊,如此也太過冒險了,而且是一下子去三位王爺!”

“陛下,臣也覺得不可!”

“陛下,臣……”

瞬間,大帳中,所有武將盡數跪下。

朱棣看著幾個兒子,皺起了眉頭,作為父親,他也捨不得。

可作為大明皇帝,他也不能私心太重,幾個兒子都被他封去了重要的邊城,替國家戍守邊關。

若是不能打仗,還怎麼替大明守國門,這是真正的歷練。

怎麼才能成為戰爭主帥,那就只有經歷血與火的歷練。

“朕只有四個兒子,何嘗不心疼他們。”

“但是,戰爭就是殘酷的,普通百姓可以死兒子,丈夫。”

“那朕的兒子,怎麼就不能冒險了?”

“爾等不必再多言了,朕心意已決,就派三個兒子去誘敵!”

確實,朱棣這誘餌準備很大,大到阿魯臺,哪怕知道是埋伏,他可能都拒絕不了。

大明三大藩王啊!

倘若能一戰擊殺或者生擒,何等的榮光,草原上任何一個男人,都拒絕不了這樣的榮耀。

皇帝鐵了心,要讓三個兒子身涉險境。

朱高煦首當其衝,當仁不讓的答應,“兒臣接旨!”

他聲音激動,帶著一絲興奮,顯然很高興。

這一次,他終於擺脫漢王的名號,衝在了將士們的前面。

見老二都答應了。

朱高燧朱高爔,這兄弟倆,也沒有多說啥。

果斷應旨。

“兒臣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