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殺意瀰漫,群臣不敢再提賠款這種服軟的事。

可對於不出兵的意見,依舊堅持。

這讓朱棣心中很不舒服,他皺起眉頭,看向大兒子。

“太子,你說呢,該怎麼打?”

朱高熾上前,在眾人的注視下,說了句令人哭笑不得的話。

“爹,打仗我不反對,但是沒錢啊!”

“只是趕走三個部落倒還行,可若是追到草原上,太過勞民傷財,百姓苦啊!”

聽到這話,朱棣神色逐漸冷冽,沉聲道:“我的話你聽不懂嗎,朕說的是該怎麼打!”

“不是問你該不該打!”

“沒錢是真沒錢啊!”

無論皇帝怎麼說,朱高熾就只有這句話。

這讓老二漢王不爽了,“老大,皇帝讓你理政,你怎麼管的,錢呢,都跑哪去了?”

“不會是讓你私吞了吧。”

朱高熾聞言,冷冷道:“我手裡的金豆子,可沒你漢王殿下多!”

兄弟二人當著群臣的面,拌起了嘴,朱棣臉色不停變幻。

“夠了,吵吵吵,還嫌不夠亂的嗎!”

見意見不能統一,貴為皇帝的朱棣,金口玉言,用不容置疑的語氣道:“朕決定了,這仗必須打!”

“三個部落敢挑釁大明,那就必須付出代價。”

“否則還以為永樂皇帝,是個軟柿子,想捏就捏。”

皇帝下旨,群臣也不敢再多言,隨後兵部,內閣,還有漢王趙王,這些懂打仗的人。

商量戰術,該如何出兵,派多少人與輜重,又該從哪裡開始打。

這一系列的作戰計劃,朱高爔不太感興趣。

他在角落處,找了個椅子躺下。大晚上的,覺還沒睡好呢。

直至天亮,作戰計劃制定結束。

由皇帝御駕親征,率領三王,即漢王,趙王,遼王。

以及諸多名將,其中也包括了朱高爔的岳父,張輔。

親率五十萬大軍,不日出兵漠北!

“老四,別睡了,回家準備準備,得上戰場了。”

睡夢中的朱高爔被人搖醒,睜開眼,正是二哥。

“二哥,你剛剛說誰要上戰場?”他睡得有些迷糊,沒聽清。

“除了太子監國,咱哥幾個都去。”

都去戰場?

朱高爔沒想到,睡了一覺,就得上戰場了。

不過,他也並不抗拒,反正老爺子親征,還有五十萬大軍跟著,這一趟就是妥妥去刷軍功去了。

記憶中,史書記載,永樂帝第一次遠征漠北,大勝而歸。

其實朱高爔想得沒錯,朱棣讓幾個兒子跟著,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給年輕人的鍛鍊,畢竟都是大明王爺,還是他的兒子,怎麼能打不了仗呢。

第二,就是當父親的私心了,確實想讓三個兒子刷點軍功。

這樣在大明諸多藩王中,幾人地位也能不斷拔高。

至於太子朱高熾,他未來會成為皇帝,完全不需要軍功。

朱高爔跟著兩位兄長出宮,沒看見太子的身影,估計現在肯定著急去籌備軍資。

老爺子就是這樣,張口一句打仗,就啥都不管了。

都是由太子大哥籌備軍糧,和兵部商量細節。

反正皇帝就在戰場上,指揮千軍萬馬殺敵,準備東西這些無趣的事,就由太子操辦。

在這點上,老爺子比不上太祖皇帝。

幾人走出宮外,天已經大亮,兩兄弟要回去補覺,他們可不像朱高爔,別人議事能躺那睡覺。

哥哥們走後,朱高爔也邁步朝府中走去。

“王爺留步!”突然,身後傳來呼呼喊,回頭一看,是岳父張輔。

“國公有事?”朱高爔盯著他,神色疑惑。

“請王爺到府中一敘。”

張輔邀請,這還是件稀罕事,自從跟張清玥大婚後。

他能察覺到,這位岳父有意無意的在疏遠自己,原因是什麼,朱高爔也能猜到。

無非就是怕太子忌憚,所以跟自己保持距離。

但今日主動邀請,估計肯定有事相求,否則不會如此。

“好,去國公府一敘!”

說著,二人便朝著英國公府走去。

來到府中,朱高爔發現,王妃居然也在這裡。

“王爺,你回來了!”

二人剛進府,張清玥便神色欣喜,迎了上來。

這時張輔開口,“王爺,今日準備了家宴,希望您能跟王妃留下。”

朱高爔笑著擺了擺手,“國公這是哪裡話,吃頓飯而已,沒必要如此慎重。”

很快,到了午飯時間,隨著一盤盤佳餚被端上桌。

朱高爔被請到主位上坐下。

這在藍星是不敢想的事,有幾個人敢去了老丈人家,坐在主位上的。

沒一會,小不點,張夫人,還有國公府的兩位公子。

張亭,張雄。

二公子張雄見過,至於大公子張亭,朱高爔還是第一次見。

生的面如冠玉,劍眉星目,一襲白衣配的上翩翩公子的形容。

“見過王爺!”

二人非常客氣,衝著朱高爔見禮。

“都是一家人,不用如此客氣!”朱高爔笑著示意二人免禮。

一家人坐下。平日裡,看見吃的就控制不住的小不點,今天居然破天荒的不敢動筷子。

顯然張輔是有事相求,否則不會如此凝重。

猜出了想法的朱高爔,笑著出聲,“國公大人,倘若有事便說吧。”

“咱們之間,無需客套。”

聽到這話,張輔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這種走關係的事,他還是第一次做,有些不習慣。

“王爺,你既然如此,那我就直說了。”

“這次陛下御駕親征,親點了幾位王爺跟隨,其中也包括你。”

“根據大明律,每位王爺可以帶兩位親侍,我想讓兩個兒子,跟著王爺您。”

朱高爔一聽,笑了出來,他當是什麼大事。

原來就是張輔想讓兒子上戰場,然後又不好意思弄到自己麾下,怕別人說他謀私,便想著讓兒子跟隨自己。

而他貴為遼王,肯定是跟在老爺子身邊的。

軍功有的立,又相對安全,並且他的兩個兒子,還能在皇帝面前混個臉熟。

只要肯豁出性命,殺敵勇猛,被皇帝看見了,說不定當場賜官都是有可能的。

在一家人期待的目光中,朱高爔笑著點頭“行,國公說的事,本王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