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裡,淮安王和關內侯靜靜的觀望著燕王。
兩人眼神當然和周圍的百姓不同。
此時,周圍的百姓眼神是狂熱的,但是他們的眼神無比的清明!
看著燕王的車架,兩人也是忍不住笑了笑。
剛才燕王的話,他們也聽到了。
當然,和普通的百姓不同,他們的看法是完全不一樣的!
燕王說這些話,在他們眼裡,那就和放屁一樣!
普通百姓當然只看到了女帝面對北元使者的軟弱,只看到了燕王口號喊得響亮。
普通的百姓,當然會相信燕王,覺得燕王能帶著他們站起來,能帶著他們壓住北元,能帶著他們挽回屬於大周的驕傲!
但是這兩個人是誰?
一個是淮安王,一個是關內侯!
他們知道的內幕更全面啊!
就拿上次來說,十八萬鐵騎進入大周,這十八萬鐵騎是怎麼來的?
燕王放進來的!
北元大軍明明是他放進來的,他卻是說寸土必爭?
淮安王和關內侯又不是什麼傻子。
他們知道內幕,自然也猜得出來,剛剛那番表演,很明顯就是做樣子給老百姓看!
當然淮安王和關內侯爺明白燕王的意思。
做樣子給百姓看,卻能對女帝和唐乾啪啪打臉。
拿到了民心,再憑藉燕王的權勢,就能更好的撈取那潑天的富貴。
但是對於一個手握六十萬大軍,還有打王棍的王爺而言,什麼才是王爺的富貴?
這其中的東西,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兩人心中都明白燕王想要什麼,也知道,目前的這個局勢,對於燕王而言,的確是一片大好。
所以即便兩人清楚閻王的虛偽,清楚燕王這個傢伙口號喊得賊響亮但是屁事不幹。
但是這兩人卻依舊沒有說什麼燕王的反話。
恰恰相反。
作為朝堂上的人,兩人心裡都明白,此時他們應該做什麼。
準確的說,他們現在表現一下支援,如果燕王真的當了皇帝,當然不會忘記他們了。
至於燕王當不了皇帝,這麼多人都在喊萬歲,他們也不會被追責。
所以兩個人帶著奴僕大喊,“燕王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話一出,彷彿開啟了什麼奇怪的開關。
周邊的百姓都反應了過來,一下子就跟著喊了起來!
兩人這麼一搞,不少人都這麼說,於是更多人都跟著喊了起來!
當然,是不是真心的,大家也說不明白。
人嘛,都是有從眾心理的。
在大家看來,周圍人都在這麼喊,他們當然也要這麼喊了。
一時間,整條街道上,鋪天蓋地的喊聲都是,“燕王萬歲萬歲萬萬歲!”
馬車內,燕王驚訝之餘,又懵逼了一瞬間。
他曾經無數次夢到過這樣的場面。
他一出場,所有人高呼萬歲,那是何等的威風啊?
畢竟,萬歲的稱呼,那可是皇帝才配有的專屬稱號啊!
他做夢都想要得到這個稱號!
甚至於,他一度接近過這個位置。
上次北元十八萬鐵騎入侵,燕王甚至感覺自己馬上就要達成目標了!
仔細想想,十八萬人,那麼多人都打不過,馬上就要打到京都了,一旦京都被拿下,除了他燕王,還有誰配當這個皇帝?
可是唐乾一巴掌把他扇醒了。
這一次,燕王聽著耳邊的喊聲,心中的激動,那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
看著西邊幾萬老百姓,燕王又是驚喜又是不知怎麼回答。
這是夢裡的場景,當發生在現實之中,他一時之間都有些不知道怎麼張口說話了!
他甚至感覺,這是他距離那個位置最近的一次!
此時他看著周圍的百姓,眼中的一些情緒都快要化作實質了!
而另一頭,他的表情,關內侯和淮安王看得清清楚楚。
關內侯冷笑一聲,“燕王這個老雜毛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啊!”
聽到這話,淮安王也是微微點頭。
聯絡燕王之前的一些舉措,可以毫不客氣的說,燕王的心思,他們都瞭解。
甚至不止是他們,很多人心裡都清楚!
只不過,這一次,還真的讓燕王做到了這個地步,就算是淮安王也是有些驚訝的。
要知道,這可是京師的二十萬百姓!
只怕是燕王一聲令下,淮安王都怕這些百姓像是衝進了戶部尚書家裡一樣衝向皇宮!
關內侯扭頭看向淮安王,“這一次的陣仗頗大,看起來,這老東西這一次很大機率要搞定唐乾和女帝了,他這樣子,估摸著是要自己做皇帝了,淮安王,你說咱們要不要現在出去打個招呼迎跪一番呢?”
關內侯也是有想法的,若是可以第一時間在燕王面前表示支援,這樣一來,燕王如果真的當了皇帝,那麼第一個想起來的自然也是他們。
雖說他們當不了皇帝什麼的,但是多多少少,燕王也要給他們一些好處吧?
所以他才會這樣提議。
但是淮安王的想法不同啊!
淮安王也不是年輕人,他本身也不至於為了那一點的好處就冒這個風險。
因為在淮安王看來,提前跪迎,這是要冒風險的。
要是燕王沒有當上皇帝,女帝到時候清算,你往哪裡跑?
到時候撈不著好處還只能惹一身騷!
當然,最重要的是,淮安往的想法,不僅僅是因為有風險!
很簡單的道理,現在的燕王,氣勢太勝了!
甚至可以說,所有人都看出來他想要當皇帝的心思。
這對於淮安王來說,實際感覺是危險的。
燕王想要當皇帝,這沒錯,但是你可以像是上次那樣,悄咪咪的放十八萬鐵騎入關,這樣你還能有退路。
但是你現在這麼堂而皇之的帶著人入京都,聖旨聽著別人口呼萬歲還沒有任何的表態,這算是什麼?
這算是招搖!
至少就淮安王的認知裡,沒有幾個招搖的人能真的當上皇帝的!
淮安王深吸一口氣開口道,“咱們目前只可以造勢,靜觀其變吧,先不要著急戰隊,我總感覺老東西這麼招搖,鋒芒太露,關內侯你聽說過拔苗助長的故事吧,我們切不可以操之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