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章 引氣入體
生活啟動管理 閒魚不嫌 閒魚不嫌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叮囑好了熊大和小熊,又去看狗大。這邊還好。四頭奶牛就一頭在產奶,多米現在喝的奶,都是皮皮來收的。
其他雞鴨什麼的,也都適應了現在的環境,畢竟空間溫度適中,天氣也沒什麼變化,除了房子裡的臥室,其他地方只有白天。
最後洗漱完,把衣服洗了洗,囑咐皮皮到了什麼時間叫自己,就去了那間練功房。
她不懂小靈說的引氣入體怎麼練,還是打算試試,相信沒有人能拒絕這樣的機會,何況她還有引氣入體的丹藥。
推開房門,屋裡黢黑,就看到有一個蒲團周圍,還有一點微光。
走到蒲團坐下,先把腿盤好,閉上眼睛感受了一會,差點睡著…
武悠悠:挺佩服我自己的!
拿出引氣丹,吃下去,還喝了杯靈泉水,精神好了很多,這次一點都沒有怠慢,閉上眼睛一直認真感受身體的每個反應。
不知道過了多久,觀到自己的天靈蓋上,有氣進來。隨呼而進,呼氣之時,又感覺有濁氣從腳底板走掉。
又不知道過了多久,呼吸之間身體會發熱,有舒坦的感覺,渾身某些地方會有輕重的,冷熱、微痛感,隨著這些感覺慢慢消失,天靈處出現了小小的一個光點,光點慢慢的在體內遊走,最後留在丹田。
隨著光點停留在丹田那一刻,全身像做了個Spa,還有暖洋洋的舒適感。
又過了不知道多久,感覺光點沒什麼變化了,就收回感官,睜開眼睛。
起身感覺自己身上黏糊糊的不舒服,又去洗了個澡,換了身衣服。
把換下來的衣服洗了洗晾好,感覺肚子餓,又去吃東西。
吃完東西看了看時間,也就外面早上三點左右,還能睡一覺。
這一覺睡的比較沉,外面有人叫門才醒過來,多米還沒醒,趕緊換好衣服洗漱完,又給自己用了深色粉底。
叮囑好了大白,皮皮和小小看好多米,就出了空間。
武悠悠開啟門,是原主娘楊氏在拍門,讓她起來燒火,今天輪到楊氏做飯,也應該是在家最後一頓飯,田老爺子叮囑要做好,吃飽了好趕路。
楊氏嫌棄開門慢,一直在叨叨:
“……以後路上有你哭的時候,起個床還這麼久!我飯都做一半了…”
武悠悠:“沒床”
楊氏:
武悠悠安安靜靜的燒火,院子裡也已經熱鬧起來了,為了帶哪樣不帶哪樣爭吵聲不斷。
楊氏也出去收拾東西,就留下武悠悠自己一個人廚房燒火,既然給她機會了,她豈能不用?
先是喝了碗小米粥,又吃了個肉夾饃,最後喝了杯靈泉水。吃飽喝足都沒人來看一眼,看樣關注點都用收拾東西上了。
最後還是楊氏,著急忙慌的進來看了看飯好了,就張羅著開飯。
武悠悠吃的快,吃完就在院子裡尋摸,最後在她住的那間柴房,找了塊油布,洗刷了一下,又擦乾淨水。
又在那屋放破被子的底下,扒拉出一塊破草蓆,拿出來清掃乾淨。
最後用油布把被子,衣服、和一個缺齒的梳子捲起來,外面用草蓆再卷一圈,找了繩子綁好。
想到柴房裡,還有些斷了的繩子,就都拿出來,做了個吊床,雖然結打的有點多,應該還隔人,但好在成型了。看著還有繩子,就又做了一個。
田忠成吃完飯,出來看二丫在那裡搗鼓破繩子,也沒說什麼,就問有什麼東西,要收拾好,一會要帶走,以後可能不能回來拿了,別丟下了。
武悠悠就點點頭,指了指她打包好的草墊子,還有這些看著挺亂的破繩子頭。
田忠成:真是苦了這孩子了。
吃完飯洗刷完,老爺子吩咐燒水,把所有水壺水囊都裝滿水,把鍋碗瓢盆大鐵鍋裝好,最後把大木桶也裝板車上,大木桶現在不用裝水,可是裡面能裝東西,除了大水缸沒拉走,其他能裝水的都拿了。
等一切東西都收拾好,一家人有拉著板車的,還有揹著東西的,最後看了看這個家一眼,就去村口集合了。
武悠悠墨嘰到最後,把水缸收了,把屋裡的桌椅床也收了…柴禾也沒放過,等收乾淨才快走幾步,跟上後面推獨輪車的三叔。
“二丫,要不到村口把這些繩子扔了吧,咱們出門真用不著這個,如果你想要,等咱們到了地方,三叔也給你買好的。”
“三叔不能扔,有用的,扔了二丫哭。”
“…好,咱不扔,三叔給你推著,誰也不能扔。”
楊氏:“三弟,你不能這麼慣著她,這孩子又不懂事。在慣壞了怎麼辦,那沒用的一堆破繩子不佔地方嗎!”
田忠成:“二嫂,這孩子不捨得扔,肯定有用,這叫不浪費東西,哪裡不懂事了?再說了,二嫂什麼時候慣著二丫了?還是說誰疼過她了?”
張氏:“三弟啊,看你說的,傻丫雖然是給你二哥養著的,咱們家可都是一樣疼她的。”
楊氏:“是啊三弟,你撿傻丫回來你哥可還沒成親呢,是看你面子才收養的傻丫,現在也是養了十幾年的人了,情親在那擺著呢,能不疼她嗎?”
武悠悠:還真不是親生的,就這麼當她的面說,還真沒把她放眼裡,原來二丫是三叔撿來的。
田忠成:“你們一口一個傻丫的,不過分嗎?誰家親人這麼說自己孩子的?你們怎麼疼的?讓一個女娃每天干重活,這叫為她好,疼她?還有,可別說是看我的面,那是二哥看孃的面。”
張氏:
楊氏:
武悠悠:說的好,你以後就是我親叔了。
說著話,已經有不少村民陸陸續續出來了,還沒到村口,街上已經聚集不少村民了,都是拖家帶口的,往前也走不動了。
還有一些不願走的,也出來或觀看,或送行。但大多都是老人。
村民的心情沒幾個好的,不是萬不得已。誰也不願意背井離鄉,除了隱忍哭泣的送別,就是勸說的大哭,就連小娃娃都是看大人氣氛不對,不怎麼出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