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格外靜謐而又神秘
四合院少年開局打殘棒梗 南亞的玄兒宇濤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槐花放下手中的麵包,笑眯眯地看著蘇銘,“好啊,我正好今天沒什麼事情。不過,你打算轉行做餐飲業或者是零售業嗎?”
蘇銘思索了一下,認真地說道,“嗯,其實我覺得餐飲業和零售業比較穩定,也能夠創造一些穩定的收入。我之前看了一些市場分析,覺得這兩個行業未來還是有發展空間的。”
槐花點點頭,表示理解,“確實,餐飲業和零售業是比較具有潛力的行業,特別是在我們這樣的城市。你看中的那幾家店鋪在哪裡?”
蘇銘從包裡拿出一份記錄,展示給槐花看。“這兩家飯館位於市中心的商業區,生意還算不錯,而且裝修和設施都比較現代化。另外一家超市則在附近的社群裡,附近人流量大,市場也比較穩定。”
槐花仔細地看著每家店鋪的介紹和圖片,沉吟片刻後說道,“這幾家看起來都不錯,不過要考慮到投資和經營的成本,以及市場競爭的情況。我們可以先去看看,感受一下現場,再做決定。”
蘇銘點頭同意,“嗯,正好今天天氣也不錯,我們可以先去看看飯館,然後再去超市。”
他們吃完早餐,整理好行裝,便出發前往第一家飯館。這家飯館位於市中心的一條繁華街道上,外觀現代簡潔,大門上掛著鮮豔的招牌。蘇銘和槐花進入店內,一股熱鬧和食物香氣撲面而來。
“歡迎光臨!”一位服務員熱情地迎接他們,“請問您們是來看店鋪的嗎?”
蘇銘微笑著點點頭,“是的,我們對這家店鋪感興趣。”
服務員領著他們四處參觀,介紹著餐廳的各個區域和設施。“這是大廳區,可以容納約六十人同時就餐,裝修是最近才重新裝修過的,設施也都很新。”
槐花仔細打量著每一個角落,感受著空間和氛圍。“看起來確實很不錯,裝修很現代化,而且位置也很好,生意應該不錯吧。”
蘇銘點頭同意,“是的,位置確實很重要。這裡離市中心的商業區很近,步行幾分鐘就可以到達,有很多辦公樓和商鋪。”
他們繼續向服務員瞭解了店鋪的經營情況和轉讓條件,包括租金、人員安排以及日常經營的一些細節。蘇銘做了些筆記,準備回去再和槐花仔細商討一下。
出了飯館,他們驅車前往第二家飯館的位置。這家飯館則是位於一個比較熱鬧的小區裡,雖然不如第一家那麼市中心,但店鋪的規模和裝修也都讓人印象深刻。
“哎呀,這家的裝修風格和菜品風味有些不同。”槐花在飯館內走動,觀察著裝飾和擺設,“感覺更適合年輕人聚餐。”
蘇銘也仔細瀏覽了一番,他覺得這家飯館的氛圍確實很有特色,“是的,這裡的風格和第一家不同,適合不同型別的顧客。不過,我還是覺得位置對生意的影響很大。”
他們和第一家一樣,向店主瞭解了店鋪的經營情況和轉讓條件。店主是一位中年女性,熱情地介紹著菜品和客流情況,讓蘇銘和槐花對店鋪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離開第二家飯館後,他們開車前往最後一家超市的位置。這家超市位於一個居民密集的社群中心,門口停滿了各種小轎車和腳踏車,生活氣息濃厚。
進入超市,他們看到各種貨架上擺放著的商品琳琅滿目,從日常用品到食品飲料應有盡有。超市內人流不斷,不少居民在挑選商品或者結賬。
“哇,這家超市的規模比想象中要大。”槐花看著四周的貨架,驚訝地說道,“而且商品種類也很齊全。”
蘇銘笑著點頭,“是的,超市的經營面比較廣泛,而且這裡的居民密度很高,有很好的客戶群體基礎。”
他們邊走邊看,逐漸瞭解了超市的運營情況和轉讓條件。與店主交流後,蘇銘和槐花對這家超市的發展潛力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也意識到了投資和管理超市的挑戰。
蘇銘的童年是在南方的一個小城市度過的。父親蘇建中是一個普通的公務員,母親李慧是小學教師。從小,蘇銘就聽父親講起過這座四合院的故事。父親說,這裡曾是蘇家最輝煌的象徵。祖父蘇博文是一位學者,祖母陳靜是一位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大家閨秀,他們的愛情故事和對四合院的深厚感情一直在父親的講述中鮮活地存在。
然而,隨著時光的流逝,四合院幾經易手,已經不再是蘇家的產業。直到最近,蘇銘在機緣巧合下得知這座四合院即將被拍賣,他毫不猶豫地參與了競拍,併成功購得了這塊傳承已久的宅院。
推開那厚重的大門,一股陳舊的木頭香味撲面而來。院子中央是一棵參天的古槐樹,樹幹粗壯,枝葉茂盛,彷彿在向他張開雙臂,歡迎他歸來。院子的四周是對稱分佈的四棟房屋,每一棟房屋都有著精美的雕花窗欞和簷角,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青石板上,斑駁陸離的光影讓整個院子顯得格外靜謐而又神秘。
蘇銘沿著石板路,走向正房。推開吱呀作響的木門,他看到了一張已經褪色的八仙桌和幾把老舊的太師椅,牆上掛著幾幅已經泛黃的山水畫。這裡的一切都彷彿停留在那個輝煌的年代,等待著某個人來將它們重新喚醒。
蘇銘知道,要恢復這座四合院昔日的風貌,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和時間。但他並不急躁,因為他深知,這不僅僅是一座房子的修復,更是他與祖輩們的對話,是他對家族歷史的一種敬仰和傳承。
他決定先從正房開始修繕。正房是四合院中最重要的部分,曾是家族長輩們議事、接待賓客的地方。為了保持原汁原味,蘇銘請來了幾位有著豐富經驗的古建築修復師傅。這些師傅們一邊細緻地勘察,一邊向蘇銘講解修繕的細節和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