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致在北里出生,她小的時候家裡還很窮,90年代嘛,父母帶著她出來務工,先開始爸媽在路邊賣菜,後面還做過運輸、經銷商。

北致媽想起北致小時候的日子,就禁不住流眼淚。北致媽也是家裡的幼女,不會做飯、不會做衣服、不會縫被子,到了嫁人的年紀就嫁給了北致爸。本以為嫁給了家中唯一男丁的北致爸,北致媽會享福、過好日子,但是那個年代,似乎婆婆都是個厲害人物,兒媳婦都得“守規矩”。

從北致媽嘴中,婆婆嘴似刀子,天天罵罵咧咧的,人還特別摳,最重要的是不會過活。北致媽是家裡的小女兒,雖然出生在70年代,但是並沒有過過苦日子,她從小隻幫家裡撿過麥穗、賣過饅頭,沒有幹過特別累和髒的活兒。

北致姥姥姥爺特別勤快,家裡永遠都是乾乾淨淨的,姥爺種地,姥姥照顧一家老小吃喝並養些雞、鴨、鵝。

想到姥姥姥爺,北致心裡湧起一股暖流。看著高速公路兩側亮起的路燈,北致從思緒中抽出來。她稍微抓緊了一下丈夫的手,心跳也有些加速。雖然爺爺奶奶對他們並不是很關心,但是畢竟也是一家人啊。

津周按了按北致的手,“別擔心,奶奶吉人自有天相”。

北致點點頭,車裡又陷入沉默,兩個人都不太想說話。

北致在高一那年才吃到奶奶做的飯,第一頓飯是炒土豆絲。奶奶炒的土豆絲跟媽媽和學校食堂做的完全不一樣,她切的土豆絲很厚,而且會放一些醬油。說實話,她也不知道為什麼此時很想吃土豆絲,帶醬油的土豆絲。

在北致小的時候,爺爺奶奶很少來北里住,他們更習慣待在老家。剛開始,北致也認為爺爺奶奶一直住在老家,但是後來有一次父母吵架,才得知爺爺奶奶每年會在姑姑家住上個半年左右。怪不得小學和初中的每個暑假,爸爸都要買水果、牛奶和補品去姑姑家。有時爺爺奶奶會說他們來北里看病,有時他們會說來看望朋友。小時候,北致相信所有大人說的話。

奶奶一輩子都在家裡忙活,她沒有工作過。在北致看來,家裡條件一點點變好,離不開爺爺的早年努力。爺爺是個聰明人,他年輕時走街串巷做些小買賣,但是因為常年在外,因此爸爸也只有大概過年會見到爺爺幾次。爺爺腦子靈,他鼓勵家裡的孩子去北里做生意,說無論做什麼、只要付出就一定能賺到錢。

北致爸很聽話,在不到20歲就來北里闖蕩,熬了三、四年終於找好了營生。北致爸極其孝順,老家人都說“北致爸太孝順了,都有些愚孝了”。無論爺爺奶奶說什麼,北致爸也會默默承受,這也是北致爸媽經常矛盾的雷點。

將近兩個小時,計程車在路邊緩緩停下,津周拿著包牽著北致下車,二人急匆匆向手術室跑去。等北致到達手術室,爸媽、大姑大姑父、二姑二姑夫和小一輩男孩都到了。

爺爺沒來?北致來不及想,問了奶奶的情況。

“還在做手術,醫生下病危通知書了,如果今天出不來,那就……”北致爸小聲說道。

北致媽站在人後面一點,她作為兒媳婦自然比親兒女靠後一些。弟弟老三和大姑的兒子劉宇、二姑的兒子孫寧站在一起。這個家還是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在,大孫女、孫子和外孫子在重要時刻都得在。

北致先走向北致媽,跟媽媽低聲交流了一會,然後去找弟弟們了。

“姐,你這跑過來累了吧,你家太遠了。早上吃點東西沒?我去給你買點”,劉宇看著走近的表姐連忙說道。

北致擺擺手,表示不吃了。津週一直跟著北致,到弟弟們面前,整個人都放鬆了一些。北致讓他們男生站在一塊,她去陪媽媽了。

奶奶是在北致爸家送去醫院的,媽媽這時候肯定也害怕。

“你奶奶這回可能真的不行了?你爸一直叫你奶奶,她都沒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