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子黨的勢力再次崛起的日子裡,李世民正忙於韜光養晦,而高良才也在這個氛圍中過得小心翼翼。
他深知自己已經成了太子黨的眼中釘,所以不敢隨意外出,選擇了深居簡出,窩在研究院裡專心致志地研究著一些秘密武器。而在這其中,他也時刻督促著工匠們加緊製作摺疊弩。
為了保密起見,參與制作摺疊弩的木匠僅有三人,包括牛木匠在內。這些摺疊弩設計精巧,製作過程複雜,自然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
然而,高良才卻並不著急。他心知肚明,玄武門之變還有一段時間才會發生,他們有足夠的時間來精心製作出兩三百副摺疊弩。
於是,日子就這樣在緊鑼密鼓的研究和製作中一天天過去,轉眼便來到了武德七年。
太子李建成在李淵的寵愛中日漸得意,而那個曾因謀殺兄長而被軟禁在府上的李元吉,竟然也由於嬪妃們在李淵耳邊的柔聲細語,漸漸得到了李淵的諒解。他被釋放後,又如影隨形地跟在李建成身旁,開始四處囂張起來。
與此同時,李世民在李淵眼中的地位每況愈下,他時常受到李淵的訓斥和警告。
然而,李世民並未因此而屈服,他倔強地與李淵對抗,這使得李淵對他更為憤怒。
就在李世民處境堪憂之際,一道來自邊境的緊急戰報如疾風般飛進了長安的太極宮。
突厥的大可汗頡利頡利與他的侄子小可汗突利已經聯手出兵,他們傾全國精銳之師南下,兵鋒直指長安。
面對如此大敵,李淵不得不暫時放下對李世民的懲處。畢竟,國家的安危比起家族的紛爭更為重要。此刻,他必須團結所有力量,共同抵禦外敵的入侵。
當李世民參加完李淵召開了御前會議後,憤怒地回了府,召集一眾心腹,將會議上的事說了。
原來,在會上,有人竟然提出了遷都的議案。其理由令人啼笑皆非——他們說,因為長安離邊境太近,所以突厥才會頻繁入侵。他們建議一把火燒了長安,把都城遷移到內地,彷彿這樣突厥就會自此消失似的。
李世民講述到這裡,每個親信的臉上都露出了驚愕和憤怒的表情。
這麼荒謬的提議,李淵竟然表示贊同,太子、齊王和尚書僕射裴寂等人也紛紛附和。只有李世民一人在會議上據理力爭,堅決反對遷都。
“你們一定在想,陛下怎麼會做出這麼荒謬的決定?遷都以躲避突厥,這不是讓全天下恥笑我們嗎?”
房玄齡嘆了口氣,道出了其中的隱情,“其實,陛下並不是真的想遷都。他只是想透過這個議案來敲打秦王殿下,是對殿下‘挾突厥以自重’的嚴厲警告。”
別以為只有李世民你能對付突厥。
就算沒有你李世民,他李淵也絲毫不懼怕。
他甚至敢於提出燒燬長安這樣的瘋狂計劃,來遏制你的鋒芒。
為了達到他的目的,他還有什麼不敢豁出去的呢?
聽完這一切,周圍的氣氛瞬間凝固,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李世民現在的處境堪憂,可以說是岌岌可危,幾乎已經無望繼承皇位。如果李建成成功登基,他們這些人勢必會面臨嚴峻的考驗。
高良才,這個來自後世的人,對歷史的走向有著清晰的認識。他深知李淵這樣的態度,玄武門之變已經是在所難免。
房玄齡的看法也得到了驗證,遷都的提議只不過是用來敲打李世民的幌子。最終,李淵還是打消了遷都的念頭,命令李世民掛帥出征,迎擊突厥。
這次出征,李世民特意帶上了高良才,希望他能親身體驗戰場的氛圍,深入瞭解各種軍械,為將來的研究奠定基礎。
面對離別的時刻,高良才拜別了眼中泛著淚光的老爹,將高升留在了家中,只帶著嶽寒和幾名護衛,跟隨著李世民的大軍踏上了征途。
這一刻,他們都明白,接下來的路將充滿未知與危險,但他們仍然義無反顧地向前邁進。
高良才的第一次隨軍出征就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難。
由於關中連日來天降暴雨、洪水氾濫,許多道路和橋樑被阻斷,加劇了行軍的難度,後方的糧草和補給又供應不上,致使軍中士氣消沉。
高良才是軍中的長史,一直跟在李世民身邊,不像普通士卒那樣遭罪,但也好不到哪去,在雨水和泥濘中行軍,就算騎著馬也不好過。
走了大半個月,唐軍與突厥大軍在豳州的五隴阪正面遭遇了。
突厥迅速搶佔有利地形列陣,唐軍也在對面紮下了營盤,兩軍對峙,一場惡戰已經在所難免了。
如果全軍都能一心一意聽從李世民的指揮,那麼說不定他們就有機會一鼓作氣擊敗突厥。可是,這次的戰局卻有些不同尋常。為了遏制李世民的勢力,李淵竟然派來了李元吉作為副帥。
而李元吉呢,他公然挑戰李世民這個主帥的權威,聲稱突厥兵力強大,不應該輕易出戰。令人驚訝的是,其他的將領竟然也和李元吉一個鼻孔出氣,全都採取了消極避戰的策略。
這樣一來,李世民顯然被孤立了起來。
這個曾經對軍隊擁有絕對控制力的秦王、天策上將、十二衛大將軍,現在卻突然變成了一個沒有實權的光桿司令。
現在的李世民,連自己的部屬都無法有效支配,這樣的局面,還怎麼打仗?
李世民看著李元吉,臉上露出淡然的微笑,說道:“既然你不敢出戰,那明天我就單獨前往,你就在大營裡安全地觀戰吧。”
說罷,他轉身離開,打算率領身邊僅有的百餘名親兵前去迎敵。
這時,高良才得到了訊息,匆匆趕來。他看到李世民和親兵們正在整裝,程咬金一身戎裝,緊緊護衛在李世民身旁。
看著高良才一臉緊張,李世民安慰道:“良才,你不必擔心。我並非魯莽之人,此次前往並不是要與突厥大軍決一死戰,而是用氣勢威懾他們,讓他們知難而退。”
聽到這番話,高良才稍微鬆了口氣。他知道李世民膽識過人、武藝超群,只要不是貿然衝進突厥軍營,他相信李世民必定能夠安然脫身。
然而,高良才心中仍然有些許不安。誰知道歷史會不會改變,萬一李世民死在這裡,那一切都完了。
是時候拿出他的秘密武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