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城門入城!
李建成恍然大悟,他一直派人盯著李世民的一舉一動,並沒有發現他有運鹽的舉動,還以為這次可以先一步運鹽進洛陽了,沒想到啊沒想到,人家竟然是從萊州運來的新鹽。
李建成焦急地問道:“他到底運了多少鹽過來?”
“具體數量不太清楚,但他的車隊規模比我們大得多,至少是我們的三四倍。”
李建成感到腦袋一陣暈眩,這才過了幾天啊,李世民居然又弄來了10000石細鹽,他怎麼能這麼快?
李建成策馬狂奔,奔向東城門,果然看到長長的車隊正在進城。
很快,他就收到了洛陽的鹽價降到了每鬥15文的資訊。
滿城的歡呼聲此起彼伏,人們爭相跑去李世民的鹽鋪排隊買鹽,李建成呆呆地看著長長的車隊,腦子裡一片空白。
完了,李建成意識到自己已經完蛋了。人家隨時都能搞出10000石的鹽,難怪他的鹽賣得這麼便宜。這次他徹底輸了,再也沒有一點餘地。
這場鹽價大戰終於落下了帷幕,李世民大獲全勝,佔領了長安、洛陽甚至周邊地區所有的鹽市,成為了鹽市的一大霸主。
在這次鹽價大戰中,輸得最慘的當然是太子李建成,其他世家大戶也損失慘重,他們生產的鹽已經無人問津。
李世民當然知道這樣獨霸鹽市的後果很嚴重,會成為眾人的眼中釘。
他立刻改變了策略,推出了批發價,批發10石以上的可得每鬥13文的價錢,批發100石以上的可得每鬥12文的價錢。
批發價出臺後,各世家大戶紛紛向他購買細鹽去各地販賣,賺取差價。
長安乃至全國各地的市場是很大的,李世民一個人也吃不下,乾脆讓大家一起賺錢,博個好名聲。
大家都有錢賺,對李世民的抱怨很快就平息了,而且因為要從他那裡拿貨,不得不低下頭來巴結,以至於他的人氣也高漲起來。
如此倒顯得李建成被眾人冷落了起來。
李淵一直在冷眼旁觀倆兄弟的鹽價大戰,沒有出手干涉,等大戰落下帷幕的時候,他才驚訝地發現,李建成竟然被完全碾壓,毫無還手之力。
李世民在戰場上一直是無敵的存在,已經達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讓李淵頗為忌憚。而現在,他又在商業上展現出了傲視群雄的姿態,這讓李淵更加忌憚不已。
李世民的鹽物美價廉,連朝廷產的鹽都比不上。如今,幾乎所有的鹽業都被李世民獨霸,朝廷的鹽都無法賣出去。
這讓李淵有些後悔沒有實行鹽業官營了。在這種允許商販自由買賣鹽品的情況下,朝廷根本無法與之競爭。
李淵急忙派人前往萊州,想要了解曬鹽場是如何建立的,以便在其他地方也建起曬鹽場。
其他世家權貴也有同樣的想法,紛紛派人前往萊州。
因為曬鹽場都是露天的,沒有什麼秘密可言,所有去萊州的人都仔細觀察了李世民的曬鹽場,他們發現這個曬鹽場的運作非常高效,每一級曬鹽池都經過精心的設計和安排。
然而,這些人們並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奧秘,他們只是看到了表面的做法,對於曬鹽的原理卻一無所知。
訊息傳回去後,各家決定效仿李世民的做法,紛紛前往各地的海邊建立自己的曬鹽場。他們只憑一時的衝動和猜測,隨意地安排了曬鹽池的等級和濃度,完全沒有高良才的智慧和經驗。
然而,儘管他們的效率遠不及李世民的曬鹽場,但他們仍然能夠曬出不少鹽來。這些鹽大量上市後,很快就讓全國的鹽價降了下來,最終受益的是老百姓。
老百姓們都知道這一切是秦王李世民搞出來的,是他讓他們吃上了便宜又精緻的細鹽。他們對李世民感恩戴德,他的名聲再次暴漲,遠遠壓過了太子李建成。
這一次,李世民真是賺得盆滿缽滿,大獲全勝啊!他論功行賞,毫不吝嗇地賞賜了高良才一大堆錢財。
最讓人驚喜的是,李世民竟然採納了長孫的提議,給了高良才三成的股份!這可是個天大的好事啊!
高良才從賣鹽賺來的錢裡可以得到三成的利潤,這讓他一下子變得腰纏萬貫起來。
當他把一車車的銅錢運回老家的時候,老爹簡直樂壞了!他馬上建了幾間庫房,把銅錢裝進庫房裡,好生看管。
現在老爹逢人就說自家兒子出息了,掙大錢了!他每天都去庫房數錢,在錢堆裡打上一會兒滾才舒服呢!
高良才得了這麼一大筆錢,他幹勁十足地跑到李世民的工坊裡,繼續研究改良其他工藝的辦法,為了繼續掙錢而努力奮鬥!
根據他去萊州前的安排,工坊裡的工匠嘗試了多次勾兌酒的方法,並一一記錄下來,終於找到了幾種不錯的勾兌酒配方,調出來的酒讓李世民都讚歎不已,程咬金更是天天都往工坊跑,美其名曰幫忙試酒。
至於製紙的配方,也有了一些眉目。高良才每天都耗在工坊裡,和大家一起進行試驗。
日子就在忙忙碌碌中過去,時間來到了十月。
這一日,高良才拿著新做出的紙,正在對其質量進行評估。
突然,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打破了寧靜。他放下手中的紙,眉頭微皺地走向門口,開啟門後,一名使者氣喘吁吁地站在門外,拱手說道:“高先生,請趕緊去秦王府,有大事發生了!”
高良才騎著一匹雄壯的戰馬,帶領著嶽寒和幾個護衛,踏上了通往秦王府的道路
高良才的騎術已經練得十分嫻熟,他駕馭著馬匹,輕鬆自如地穿梭在道路上,留下一道道優美的弧線。
高良才看著身邊的使者,忍不住問道:“你剛才說發生了什麼大事?難道是有什麼敵人入侵了嗎?”
使者沉聲回答:“劉黑闥捲土重來,重新佔領了河北,淮陽王李道玄被他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