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良才瞥了一眼蒸發的水量,嗯,還不錯嘛!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這裡的夜晚風勢強勁,整夜都在吹拂著,水分迅速蒸發。再加上夏天氣溫高,陶盆面積大,水又淺,一個晚上就少了整整三分之一。
這樣一來,只要不下雨,白天黑夜都可以曬鹽啦!
有了這個曬鹽的技術,匠人們可輕鬆多了。他們再也不用每天辛辛苦苦地去山上砍柴,也不用在悶熱的工坊裡冒著高溫煮鹽了。現在,他們只需要每天兩三次將過濾好的鹽水倒到陶盆裡,等鹽曬乾後再把鹽收上來就行了。
雖然搬運鹽水有點費力,但大部分時間他們都在等待鹽水曬乾,可以休息一下。這可比不停地生火煮鹽省事多了!匠人們更喜歡這個曬鹽的方法。
於是,製鹽工坊決定全面採用曬鹽的方法。只有在遇到陰雨天氣無法曬鹽時,他們才會燒火煮鹽。
經過幾天的運作,劉管事驚喜地發現鹽的產量竟然提高了一倍!
欣喜若狂的劉管事又讓張三亮製作了幾百個陶盆,將門前的空地擺得滿滿當當,以進一步提高曬鹽的效率。結果,鹽的產量竟然達到了原來的三倍!
只要有足夠的陶盆和充足的人員,他們想生產多少鹽都沒有問題。
高良才還抽出時間指導匠人們如何溶解粗鹽。他告訴他們要一邊加水一邊攪拌,直到粗鹽完全溶解為止。水太少或太多都會影響產生率。
透過這樣的最佳化流程,鹽的產量竟然增加了三倍半!
劉管事對此非常滿意。畢竟他們的人手是有限的,三倍半的製鹽速度已經是極限了。
劉管事正在向李世民申請多招一些工人,加大產量,不過按照這樣的速度,粗鹽的數量也不多了,他還要組織採買粗鹽,忙得不亦樂乎。
而高良才這幾天閒的沒事,看了幾天曬鹽後,新鮮感褪去,覺得無聊了,開始琢磨著再弄一些新鮮的玩意兒。
他抬頭瞥了一眼炙熱的太陽,心想,太陽能還能如何利用?
看到這幾天閒下來的大鍋,他忽然有了主意,為何不做個太陽灶,直接用太陽把水燒開,快速煮鹽。
太陽灶的原理並不難理解,它就是一個凹透鏡,把陽光聚集在一點,焦點上的溫度極高,完全可以把水燒開。
他立刻召喚了於鐵匠和胡鐵匠,向他們宣佈要打造一個巨大的球形鏡子。說著,他用一根樹枝在地上勾勒出了太陽灶的外形。
兩個鐵匠對高良才這個奇怪的裝置感到困惑不已,完全搞不懂它的用途。
高良才並沒有過多解釋,只是告訴他們只要做出來就會明白了。
太陽灶的關鍵在於製作鏡面,通常使用的材料是鋁箔。然而,在這個時代,鋁是非常稀有的東西,只能尋找其他替代品。
這個時代的鏡子大多是用銅製作的,經過打磨後,銅鏡的反光效果也非常出色。
於是,高良才決定用銅來製作太陽灶。
兩個鐵匠聽了他的計劃,深感難度不小。要做銅鏡不難,但要做這麼大的一面銅鏡,而且還是球形的,還真不知該如何下手。
高良才讓他倆放心,他會全程指導他們製作的。
首先要定下太陽灶的尺寸。一般這種聚光型的太陽灶直徑有1米5就足夠了,但高良才擔心銅鏡打磨困難,反光度不夠。乾脆做大一點吧!面積越大,聚光的能力也越大,這樣才可以彌補反光度不夠的缺點。
他把太陽灶的尺寸定在了2米,也就是6尺。
他在地上畫了個球形,簡單地計算了一下,就算出了球形的半徑大概在4尺左右。
計算完成後,他找了一塊平整的泥地,將一根棍子釘在平地上,再找了根繩子綁在一個棍子上,在3尺長處再綁一根細棍,繞著中心轉了一圈,在泥地上畫出一個標準的圓形來。
這個操作很簡單,兩個鐵匠一看,這我也會,但是光有一個平地上畫出來的圓形還不行,這個所謂的太陽灶是要凹下去的,這個要做成什麼樣,還需要高良才進一步指示。
面對兩人的疑惑,高良才用行動來回答他們。
他又找了一塊細長的木板,橫在地上的圓形上,再叫他們找了一根細長的杆子,豎直地釘在木板上,在木杆上3尺處又綁了一根4尺長的繩子。
見兩個鐵匠一頭霧水的樣子,高良才拉直這根繩子,伸到了地面。
兩個鐵匠一看,繩子的末端正在碰到地上畫的圓形邊線,而且高良才拉著繩子繞圈,也完全貼合地上畫的圓形。
怎麼會這麼巧,兩個鐵匠驚訝地合不攏嘴,但又想到這位可是精於算學的大學士,這些尺寸也許就是他算出來的。
能在立體的方向上算出這些尺寸,兩個鐵匠佩服得五體投地,這種事他們想都不敢想。
高良才說:“在這個圓形裡向下挖,然後用這根繩子測量,凹陷下去的每個點都要剛好碰到這根繩子的末端,做出來就是球形的凹坑,這就是我要做的太陽灶的形狀。”
明白瞭如何做後,兩個鐵匠一起動手挖起坑來,邊挖邊用繩子測量,不夠深就多挖一點,挖深了就補一點泥,他們細心地用工具將坑裡的泥土抹光滑,最後形成了一個標準的光滑球形凹坑。
高良才看了完工後的凹坑,又用繩子測量檢查了幾個點,滿意地告訴他們可以了,就按這個樣子做太陽灶。
這個凹坑就相當於模具了,大部分銅製的器具都是先做好模具,再灌注上燒熔的銅汁,等冷卻後就可以得到想要的器具了。
如果是做個實心的小半球體,只要灌注上銅汁就可以了,但現在要做的是一個類似鍋的東西,不是實心的,這一招就不靈了。
但兩個鐵匠有辦法,他們立即組織人手開火,風箱拉得呼呼作響,將一塊塊銅燒熔了,倒入這個凹坑中,慢慢填滿了整個凹坑。
最後得出來的,自然是一個實心的小半球體。
高良才對這個太陽灶感到相當困惑,這並不是他心中所期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