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村的村民此刻都聚集在青石河的分水堰處,與另一夥人對峙。
村民中一個身形有點佝僂的老頭是村正高伯福,他怒視對面的竹山村人。
“這個分水堰是官府定的,你們怎能隨意改動?”
對方的村正劉大同輕蔑地笑道:“老高,你不要激動。 我們可是守法的好人,我可沒有隨意改動官府劃分的分水堰。這次改分水堰是官府批准的,我有公文在此。”
說著他使了個臉色,身旁一個小夥子,正是他的兒子劉旺,笑嘻嘻地拿出一張紙。
“你們看好了,這個官府的公文。
上面說了,因為竹山村人口眾多,田地也多,原來的分配方案不合理,現將分水堰改為三七分。
竹山村佔七成,青石村佔三成喲。”
“什麼?這怎麼能行!”
青石村的村民們憤怒了,他們覺得官府怎麼能這樣偏袒竹山村呢?
這簡直太不公平了!
有人質疑這公文是假的。
劉旺一瞪眼:“胡說八道!這上面可是官府的大印,怎麼可能有假?你們敢藐視官府,小心被關進大牢!”
劉旺是萬年縣的一名小吏,雖然沒有官職,但在百姓眼中已經是官了。民不與官鬥,他威脅了一句,青石村的村民們頓時不敢再發出聲音。
高良才家在青石村也是大戶,他那便宜老爹高立也被村正請來助陣,他見村民們不敢作聲,能眼巴地看著他,指望他能說上兩句,只能硬著頭皮上前說道:
“三年前定下兩村平分水源的規矩,是官府當作兩村的村正定下的,這次官府無緣無故要更改規矩,沒有問過我們村的意見,我們不服,要向官府上訴。”
“對,我們不服,我們要上訴。”村民們也叫喊起來。
“上訴?”劉旺嗤的一笑,“別逗我笑了,你們家有人當官嗎?你們會上訴嗎?”
自古官官相護,老百姓哪能鬥得過官?
村民們有點怕了,要不算了,也不是完全沒有水,只是少了一點,犯不上和官鬥。
高立強作鎮定:“劉旺,你也不是官,你只是一員小吏。”
“喲。看來你還懂一點官場事嘛。”劉大同恥笑道,“不錯,小兒只是一員小吏,但他認了萬年縣主簿為乾爹。”
劉旺這時也得意地挺直了腰桿,神氣活現的樣子。
村民們竊竊私語,低聲議論著這個劉旺。
他們紛紛抱怨說,說這劉旺不學無術,但不知走了什麼狗屎運,攀上了縣衙裡的關係,當上了縣裡的小吏,現在竟然還拜了主簿作乾爹。
“哪有什麼狗屎運,就是給了錢。”有村民小聲說。
聽到這話,村民們紛紛唉聲嘆氣,感到事情不妙。畢竟,主簿可是真正的官員,而且還負責管理青石村的事務,這可是惹不起的大人物啊!
就連村正高伯福都開始打退堂鼓,而高立也有些退縮了。
劉旺見他們怕了,還不肯放過他們,故意問道:
“對了,聽說令郎去了長安城謀官位,是吧?不知道他是否當上官司了?如果他真的當了官,這官司可就有得打了,我有點害怕呢。”
“兒啊,不用怕。那個高廢材去謀官位沒成,最後投河自盡了。不過聽說他沒死成,連自盡都不會,真是個廢物啊。”
哈哈哈哈~~~
竹山村人放肆地大笑起來。
高立恨不得有個地縫可以鑽進去。
見眾人不再敢出聲,劉大同得意地一揮手:“兄弟們,動手吧!把分水堰改掉,往那邊挪一挪,我們村就能分到七成的水了。”
竹山村民們歡呼一聲,紛紛湧向河裡,準備開始改造分水堰。
青石村民們急得團團轉,想要上前阻止,但又不敢輕舉妄動,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這時,一陣馬蹄聲響起,兩輛馬車由遠而近。
劉旺眼尖,一看就瞧見了馬車上徽記,興奮地大叫:“這是縣衙的馬車,是我乾爹來了。”
啊,萬年縣的張主簿來了,這位大人物來肯定是為劉旺這個混蛋撐腰的,青石村的村民們頓時感到更加絕望了。
馬車很快來到他們面前,劉旺搶先一步迎過來,見馬車上下來的果然是張主簿,大喜道:“乾爹,你怎麼來了?”
劉旺心裡十分得意,張主簿肯定是怕他對付不了青石村的刁民,特意來給他撐腰的,這下看誰還敢反抗。
“是劉旺啊,我今天送一個大人物回鄉。”張主簿沒顧得上理他,匆匆忙忙地走向後面那輛馬車,準備迎接車上的重要人物下車。
大人物?劉旺一愣,有大人物來這裡,那可要好好地巴結才是,連忙屁顛屁顛地跟在後面,連劉大同也跟了上來,一同迎接大人物。
劉旺和劉大同趕到後面那輛華麗的馬車旁,車上的大人物已經在張主簿的殷勤攙扶下下了車。
劉旺一看這個大人物,就傻眼了:“高廢……不是,高良才!”
張主簿嗔怒道:“誒,怎麼能直呼上官的名諱呢。要叫高學士。”
哈?高學士?
劉旺和劉大同的腦子頓時不夠用了。
高良才這次回家,李世民特意派了一輛馬車送他,這輛帶著秦王府徽記的馬車行駛在萬年縣的道路上,很快就引起了萬年縣衙的注意。
作為萬年縣的主簿,如果連秦王府的馬車從自己的地界上經過都不知道,就太失職了。
他接到報告後,立刻展開了調查,很快就搞清楚了,這輛馬車是前往青石村的,於是他迅速抄近路趕到馬車必經的路口等候,準備陪同車上的大人物一同進村。
等他接到馬車後,才知道車上的是新晉大學士高良才。
雖然不是秦王本人,但也是秦王府的大人物了,高良才的名字在長安城傳得沸沸揚揚,張主簿怎麼可能不知道呢?
這樣更好啊!如果秦王本人來的話,他可沒資格陪同呢。
這位學士正好,官職雖然不大,卻是秦王府的紅人。現在巴結他正是時候。
於是,在張主簿的堅持下,高良才推辭不過,只得勉強同意讓他在前面帶路,陪同他一起回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