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良才還沒有適應眾人矚目的感覺,有點坐立不安,好在沒過多久,就聽門外高聲喊道:“秦王駕到!”
李世民來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轉移到了他的身上。他身穿華麗的袍子,頭戴金冠,威嚴而莊重地步入大廳。
身邊還帶著一隻黑狗,據說這是秦王最喜歡的狗,去哪都要帶著。
李世民在主座上就座後,論道開始。
每次論道都會有幾名學士出來當眾宣講他們的理論學識,有的談經論典,有的點評書畫,有的評論時弊,讓當場的人得聞大道。
這次的論道可真是一場文化盛宴啊!陸德明講經學,他的講解如同一股清泉,讓人心曠神怡;虞世南說書法,他的筆下字字生輝,彷彿一幅幅藝術品展現在眾人眼前;還有孔穎達談論語,他的話語如同一把鑰匙,開啟了人們對智慧的大門。聽得眾人如痴如醉。
孔穎達說完下場後,李世民站了起來。
“得聞幾位大學士論道,我與諸位一樣,受益匪淺。
“今日除了這幾位大學士,還有一位新晉的學士,高良才先生是我新騁的大學士,這位學士才高八斗,尤其精於算學。
“今日諸位有幸,可以聆聽到他高深的算學了。
“有請高學士!”
李世民親自捧場,高良才只得起身,向周圍的人群做了個羅圈揖,上了場。
人們驚歎不已,竟然是這個年輕人!難怪他能和房學士坐在一起,原來是新晉的大學士。
然而,人們心中也不禁產生了疑問:這麼年輕的大學士,真的有本事嗎?
在十八學士中,只有房玄齡對高良才有所瞭解,而杜如晦與他關係親近,也略知一二。其他學士對高良才並不太瞭解,但他們大多官職不低,不少人曾在太極殿上見過高良才。
“這不就是在朝堂上煮豬蹄的那人嗎?”
大多數學士對高良才的印象就是他煮豬蹄的樣子,這讓他們不禁懷疑他是否真的有什麼真才實學,能夠得到秦王的青睞,成為大學士。
許敬宗撫摸著鬍鬚,陷入了沉思。他心裡暗自嘀咕,可不能小瞧這個傢伙啊!秦王看人從未出錯,怎麼可能招一個庸才來當學士呢?而且,這個人居然能在朝堂上把魏徵辯得啞口無言,已經說明了此人的不俗,且看今日他有何表現。
高良才站在當中的臺上,向場上眾人躬身道:
“在下高良才,萬年縣人氏。
在下末學後進,才疏學淺,不敢當大學士之稱。
今日得秦王抬愛,在文學館與眾位學士論道,實在是在下的榮幸。
既如此,在下就獻醜了。”
他一番開場白,眾人的目光都聚在了他身上,看他今天有何高論。
“在下擅長算學,深知計算不易,因此經過長時間的苦思冥想,終於創造出一件神奇的工具來幫助計算。”高良才得意地舉起手中的算盤,“便是在下手中這個算盤。”
眾人紛紛投來好奇的目光,只見他手上拿著一個木質的框架,裡面嵌著一些珠子,這就是算盤,難道它有什麼了不起的用處嗎?
孔穎達好奇地問道:“這算盤莫非和算籌一樣,是用來進行計算的工具?”
“孔學士所料不錯,這算盤正是在下從算籌中改良而成,用來計算的。”
“哦,那比起算籌來,如何?”
高良才自信地說道:“如果把計算比作行路,算籌剛剛走到這條街,算盤已走出長安城了。”
全場譁然,這牛吹得可太大了,算籌剛走到這條街,算盤就已走出長安城,那算盤豈不是把算籌甩出不知多少條街了。
孔穎達甚是不滿: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高學士,做學問當有一說一,你這樣信口開河,可不是做學問的樣子。”
高良才見他不相信也就算了,一開口就擺出一副教訓人的架勢,有點讓人不爽,他反問道:“孔學士不信嗎?孔學士說知之為知之,但你還沒有見過算盤,怎麼能確定算盤不能甩算籌幾條街呢?”
“這……”孔穎達氣得差點兒沒噎住,“既然高學士這麼說,那就請你讓大家見識一下算盤有多厲害吧。”
“自無不可。不過我用算盤計算沒問題,速度有多快大家都可以看得出來,但算得是否準確,就要請哪位學士用算籌驗證一下了。”
孔穎達哈哈大笑:“好,就讓鄙人獻醜,用算籌與高學士一起算一算。”
此話一出,旁觀的人們激動了,說是幫高良才驗證一下正確與否,其實這是在約戰啊!這可是兩個大學士要比試計算速度的大新聞!
長安城好久沒有這麼熱鬧的事情了,人們奔走相告,就在兩人準備比試的時候,又湧進許多來看熱鬧的人,把不大的廳堂裡擠得滿滿當當。
眾人紛紛議論著這場比試的結果會如何,畢竟一個用算籌,一個用從未聽過的算盤,這可真是前所未有的對決!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誰會是這場計算速度大戰的勝利者。
兩位大學士也感受到了來自觀眾們的壓力,他們互相對視一眼,都能看到對方眼中的堅定和決心。這場比賽不僅僅是為了驗證正確與否,更是為了展示自己的才華和智慧。
李世民見兩人幾句話不到,就展開了激烈的較量,這讓他並不感到意外。
學者們就是如此,為了爭論一個觀點,常常陷入爭吵之中,比試更是家常便飯。
他並不擔心高良才會輸,畢竟這位仙家子弟拿出的東西,輸掉才真是匪夷所思。
他只是預想到了高良才會贏,然而他卻低估了算盤的威力,完全沒有預料到這次比試將會如此精彩紛呈。
杜如晦悄悄地湊近房玄齡的耳邊,小聲問道:“老房啊,你覺得這場比試怎麼樣?”
房玄齡反問道:“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你會在這種場合公開挑戰嗎?”
杜如晦聽聞心中已有了答案,點頭不語。
就在這時,一位侍從搬來了兩張精緻的案几,放在臺上,讓兩位學士入座準備比試。
大唐的文人通常都會隨身攜帶算籌,而孔穎達也不例外。他從他的算袋中取出了一堆算籌,擺放在案几上,準備開始比試。
相比之下,高良才的準備工作更加簡單。他一抖算盤,然後將其擺在案几上,就輕鬆地完成了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