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李世民來到,太子李建成的嘴角勉強擠出一抹笑容,說道:“二弟,你怎麼來了?”

李世民道:“我聽說我手下的人犯了事,特意趕了過來。敢問他們犯了何罪?”

“他們私藏火藥,企圖謀反,我正在查這件事,那就會有結果,到時我自會向陛下稟報。”

李世民搖了搖頭,“他們不是私藏火藥,這些火藥是有用途的。我的人我自會管教,就不勞煩大哥了,我一會兒會進宮向陛下報告此事。”

李建成聽到李世民的話,臉色一沉:“他們是重犯,既然是你手下的人,你應當避嫌,交給我來查辦。”

李世民冷笑一聲:“查案子好像不是東宮的職責吧?此事就算要查辦,也該是京兆府尹來辦才對。”

兩人的話語中充滿了針鋒相對的意味,他們的眼神交匯在一起,彷彿兩把鋒利的劍在空中碰撞,激起了一陣火花。

兄弟兩人唇槍舌劍,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漸漸地越說火氣越大,氣氛變得緊張起來,雙方士卒開始劍拔弩張,對峙起來。

高良才坐在囚車裡,目睹這一幕,心跳加速,汗水從額頭滑落。他心中暗自思索:如果一會兒打起來,李世民應該佔優吧。

李世民本身就是身經百戰的將領,程咬金又是絕世猛將,對付太子那邊的蝦兵蟹將應該不成問題。

然而,他又想到,如果打起來,李世民會不會順手把李建成給宰了,那樣也好,就不用等到玄武門之變了,直接解決問題。

但是,他又立即否定了這個想法。玄武門之變不單單是殺李建成,還要控制皇帝李淵。

如果現在就把李建成殺了,就沒有機會去逼宮了,到時李淵一怒之下,算不殺李世民,也會給他一個嚴厲的懲罰,比如終身監禁或是貶為庶民,總之李世民就沒有登上皇位的機會了。

這就難辦了,現在的形勢可不妙啊。

說到最後,李建成惱羞成怒,一甩袖子:“反正這事我管定了,來人,把人犯押走。”

“我看誰敢!”李世民也一聲怒喝。

雙方士卒嗆的一聲把劍了拔出來,眼看一場火拼就無法避免。

就在這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響起,一名宦官匆匆而來。他氣喘吁吁地叫喊:“陛下有令,兩位殿下不得衝突,立即入宮面聖。”

李淵也得到訊息,及時介入了。

高良才鬆了口氣,在金殿上辯解總好過被嚴刑拷打,現在他要好好想想用什麼說詞辯解此事,度過這個難關了。

隨之而來的金吾衛立刻控制了全場,將高良才等人犯全部帶走,帶去了皇宮。

——————

太極宮,金鑾殿上。

大唐皇帝李淵端坐在龍椅上,目光如炬,怒氣衝衝地看著兩個兒子李建成和李世民。

“你們兩個又在做什麼?帶兵在街頭火拼嗎?”

李淵的聲音響徹金殿,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

李建成上前一步辯解道:“陛下,不是臣故意惹事,實在是情非得已。臣得到報告,說有人私藏火藥,這才命人去抓捕,沒想到人犯是二弟的人,二弟護短,不讓官兵把人犯帶走,所以發生了一些衝突。”

“嗯。”李淵聽完後,眉頭微微皺起,目光轉向李世民,“二郎,對此,你有什麼要說的?”

李世民恭敬地道:“陛下,此事並非像大哥說的那樣,他們不是私藏火藥,這些火藥是有用途的。”

“火藥除了炸死人,還能有什麼用途?難道拿去炸魚嗎?”李建成陰陽怪氣的話,引來了大殿上群臣的一陣鬨笑。

太子和秦王起衝突的時候,李淵正在召叢集臣議事,此時大臣們還沒有走,一起旁聽兩位皇子的案子。

眾臣的目光聚焦在李世民身上,期待著他能夠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

李世民有點無奈,火藥的事不知怎麼的被太子發現了,現在火藥被人家當場截獲,想否認也沒有理由了。

他心中暗罵自己的疏忽大意,竟然沒能保護好這個重要的機密。

難道要把訓練狗來查火藥的事和盤托出?

這樣的話,他手上就少了一張好牌,有點不甘心。

原本可以利用這張牌對付李建成的,但現在卻陷入了被動局面。

正糾結中,李淵發話了:“是非曲直,等我當庭審問人犯便知。”

太子告秦王私藏火藥,這件事太重大,李淵乾脆在金鑾殿上當著眾臣的面親自審理此案,以示公平。

隨著皇帝的命令發下,嶽寒、高良才等幾個主犯被帶上了金殿。

太子抓捕的人林林總總,但多是士卒和下人,只有嶽寒這個護衛和高良才這兩人有官身的被當做主犯押上了金殿。

嶽寒上殿後,向上參見道:“臣仁勇校尉嶽寒參見陛下。”

高良才有樣學樣,也跟著參見道:“臣給事郎高良才參見陛下。”

“嗯。”李淵的聲音帶著威嚴,“你們都是秦王的手下?”

“正是。”

“你們說說,私藏火藥是怎麼回事?”

嶽寒緊緊咬住牙關,臉上浮現出一絲堅毅的神色。他心中早已有了決斷,正要邁開步子上前擔下此事,毫不猶豫地說出火藥是他藏的,無論皇帝如何處置,他都願意一人承擔。

這時高良才搶先開口了:“回稟陛下,火藥的事臣恰好知道,可向陛下解說一二。”

高良才深知私藏火藥這種罪行一旦暴露,後果將不堪設想,可不能讓耿直的嶽寒先開口,將這個秘密暴露出去。

“陛下,火藥的事確實與臣有關。”高良才小心翼翼地說道,他故意強調了與自己有關的事實,試圖轉移皇帝的注意力。

李淵看著面前這位年輕又陌生的文臣,問道:“你是何人?朕可不記得秦王手下有你這號人物。”

這時,李世民上前替高良才解釋道:“陛下,這位高良才是前兩天臣在文學館招到的賢才,臣給他封了個給事郞的散官官職,讓他暫住在臣名下的一處宅院裡。”

哦,原來是新招的客卿,李世民喜歡招客卿,這倒也符合他一貫的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