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爺知她茹素,備了這麼多素菜,說明心中還是惦記著她的,這讓楚曼娘心裡踏實了不少。
等大家都用完了飯,楚曼娘柔聲問道:“聽說二弟收養了幾個孩子,怎麼沒見?”
提到那些個孩子,許氏就心煩,搖了搖扇子道:“被沐氏帶到莊子上去了!”
楚曼娘狀作不經意地點了點頭:
“兒媳聽說孩子們最大的已有七八歲了,早就該讀書習字了,這樣在莊子上瘋玩,外人會不會說婁家不盡心?”
說著,她又懊惱地用團扇遮了下嘴,美眸緩緩垂了下來。
“瞧我,我不是說弟妹這樣做不對,只是覺得在莊子裡沒有什麼可學的,怕耽誤了孩子們。”
許氏並不在乎另外幾個,但她的孫女以後一定要嫁到高門大戶去的,當然不能叫沐雲書給養粗鄙了,於是她望著婁鶴筠問道:
“不是說修什麼濟民堂的?修好了就把他們接回來吧!”
婁鶴筠早就有這個打算,這些天他還尋了兩位先生,等濟民堂一修好就叫孩子們回來。
“母親放心,兒子心裡有數,再過一兩日濟民堂就修好了,到時候我會將雲書她們接回來的。”
聽到婁鶴筠要親自去接沐雲書,楚曼娘有些不可置信地看了他一眼。
鶴筠不是對那沐氏很是疏遠?怎麼會親自去接她?
不過想到她的欣兒也在莊子上呢,楚曼娘這才釋然,鶴筠想見的應是她的欣兒。
楚曼娘勾起唇輕聲道:“兒媳別無長處,只略通音律和書畫,孩子們得閒時,兒媳可以教他們彈彈琴,練練字。”
許氏想讓婁欣兒嫁入高門,當然要好好培養她琴棋書畫這些,若請先生不知又多花多少銀子,大兒媳願意教,正合她心意。
“那再好不過,只不過要辛苦你了!”
楚曼娘把帕子握在胸前,輕輕搖了搖頭:“不辛苦的,不在庵裡唸佛,便力所能及地做些善事吧!”
婁鶴筠眸含柔光地彎了彎唇,曼娘出身書香門第,若她可以教孩子們,一定可以把孩子們教得如她一般優秀,估計雲書知道曼娘願意來教這些孩子,也一定會為孩子們開心吧!
婁鶴筠不知道自己為何又想起了沐雲書,正怔怔出神時,一個小廝匆匆走入了正廳,朝著眾人行了一禮,然後走到許氏面前,將一張帖子呈了上來。
“夫人,是鎮國公府差人送來的帖子,說是幾日後的馬球賽,請您帶上府上的奶奶、小姐以及幾個孩子去觀球!”
小廝說得有些急,這也怪不得他,實在是婁府這樣的人家八竿子都夠不上鎮國公府的門檻兒,鎮國公府的人居然親自來下帖子,怎能不讓他驚慌。
許氏順手接過了帖子,本想揮退小廝,可反應過來小廝說得是鎮國公府,她的動作僵住了,嘴巴張得幾乎能放下一個雞蛋。
“鎮什麼府?”許氏覺得自己聽錯了,開口問了一句。
“夫人,是鎮國公,國公府!”
“哪個鎮國公府?”許氏問。
“就是鎮國公那個鎮國公府!”小廝嘴角抽了抽,大奉還能有哪個鎮國公府!
許氏被驚得不知說什麼好,扭動著僵硬的脖子朝婁鶴筠看了過來。
“鎮國公府怎麼給咱們下了帖子?兒啊,難不成你政績突出,都入了鎮國公的眼?”
婁鶴筠聞言面色一紅,他還沒有自負到不知天高地厚的地步,鎮國公那樣的人物,哪裡有閒工夫關注他!
可若不是因為他,也沒有更合理的解釋了。
這時婁珏輕聲道:“許是二哥和二嫂辦濟民堂的事情,被鎮國公知曉了,因此拋來了橄欖枝也未可知。”
這濟民堂是沐氏的主意,婁鶴筠神色有些複雜,他從未想過沐雲書能幫上什麼忙。
風荷輕輕轉動了一下眼珠兒,瞧了一眼自家眉頭緊蹙的大奶奶一眼,試探著道:
“其實……其實奴婢與奶奶在庵中見過老夫人幾次,老夫人信佛,還與我們奶奶聊過佛經,說……說不準是老夫人知道咱們奶奶回府,所以才下了帖子!”
“風荷,不要胡亂猜測!”楚曼娘雖然嗔了風荷一句,但神色裡並無責備。
“原來大嫂嫂跟鎮國公老夫人認識!”
婁晴驚呼了一句,“怪不得大嫂剛回府,鎮國公府就送了帖子來!”
許氏也將帖子展開,瞧見請柬上的印章刻著蘭花圖,紙張用得是京都貴夫人們常愛用的浣花箋,便知這帖子不是鎮國公那邊送過來的。
既然大兒媳認得鎮國公老夫人,那沒準這帖子真是看在她的面子上才下的。
至於信上提到了孩子,也許是鎮國公老夫人以為曼娘膝下有子,所以才添上了這麼一句,只是巧合罷了!
想到此處,許氏對著楚曼孃的笑意更濃了幾分。
“你在庵裡見到國公夫人怎也不與母親說,老夫人這般看重你,這次見面你一定要與老夫人多親近親近!”
楚曼娘確實與鎮國公老夫人在庵裡見過幾次,老夫人是個平易近人的,對她的態度也很溫和,只是她也沒想到老夫人竟還記著她。
這讓她心中生出幾分歡喜,輕輕頷首道:
“母親放心,兒媳省得,不會辜負老夫人的一番好意!”
許氏想了想,又招來迎春道:“我記得沐氏那裡有幾塊好料子,她也用不上,你去舒雲院,讓她院裡的庫房管事把那些料子都提出來給曼娘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