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衍根據蘇長安所說的內容,思考了一番,突然道:“那你的意思是……是有人招來了五鬼,然後五鬼將官銀偷走了。”

“那……偷去哪兒了呢?這術……有施展範圍嗎?”

赫連明墨看李衍倒是有些沉浸在鬼神之說裡,連忙說道:“李大人,我們斬妖衛從來都不相信鬼神一事,從前處理的妖桉也都是有人為,裝神弄鬼。”

“斬妖衛信奉一切妖事皆是人為,這次不論是五鬼運財還是五鬼混天,但凡是他能夠說得上來的東西,就一定有記載。有記載的東西,就一定有人看過,研究過。”

李衍被赫連的話說得有些臉紅,想了一想,確實是自己冒進了一些,思維鑽了死衚衕。

赫連明墨又看了看箱子和封條,看不出什麼問題,但是看到車輪的時候,就覺得有一些不對勁。

赫連指著車輪,問道:“李大人,這車最近洗過嗎?”

“沒有啊,自從發現官銀不翼而飛了之後,車子和箱子就再也沒有動過。”

赫連點了點頭,繼續問道:“那押送官銀的兵士在何處?”

“都在開封府大牢裡關著,丟失官銀,他們也是有失職之罪的。”

“我想去審問一下這些兵士,李大人能否準備一下,這幾名兵士的資訊?”

李衍答道:“那些兵士的資訊已經調過來了,就在府衙後堂,我這就讓知府拿過來。”

赫連明墨和蘇長安來到了開封府大牢之中,裡面關押著此次運銀子的十二名兵士。

“你們誰是將領?”赫連問道。

這些人遲疑了一下,其中一個年長一些的人答道:“回稟大人,在下是百戶,是主事。”

“我問你,戶部取銀子的時候,你親眼見到銀子了?”

“回大人,我是親眼見到銀子裝箱,複稱的時候也分毫不差。”

“箱子到這裡之後才第一次開啟?”

“是,封條沒動,開啟就沒見到銀子,只有符籙貼在箱子裡。”

“途中可有耽擱?或是遇到山匪?”

“回稟大人,一路暢通,並未遇到山匪。”

問到這裡,赫連明墨皺了皺眉。

不知是李衍和知府問過同樣的話,還是眼前之人準備得有點太充分,赫連剛剛問完一個問題,他連思考都沒有思考,就直接回答了。

以前也遇到過提前準備好口供的情況,通常都是因為怕撒謊的時候被人看出破綻,所以才提前背好。

赫連明墨也不打算繼續往下問,走出了大牢,來到後堂。

李衍拿著這些兵士的資料,在這裡等候。

一見赫連進門,就遞了上去:“赫連大人,這些是兵士的資料。”

赫連明墨翻查著這些資料,重點找了那個百戶的資料,驚疑道:“這些兵,好多都是河南籍的?尤其是百戶,就是開封的。”

“哦?”李衍拿過這些資料,看了一遍,發現果真如此,“這又說明什麼呢?”

赫連沒有回答,陷入了沉思。

這時,衙役來報,第二批官銀已經送到了。

李衍、赫連幾人立刻來到院中,瞧見張遠、沉遊和兵士們滿褲腳的泥,頗有些狼狽。

赫連湊近兩輛馬車,碰了碰封條,確實沒有撕開過的痕跡。

示意了李衍,他立即上前開箱驗銀。

眾人屏息凝神,全神貫注在箱子之上。

很快,李衍開啟了一個箱子,裡面放滿了官銀,這才鬆了一口氣。

赫連明墨問道:“你們怎麼弄得如此狼狽?沒有騎馬嗎?”

“大哥,這官銀可重了,在河南的泥地裡根本走不了,老是陷進去。我們是一路推著板車才能這時候到這裡的,否則,最起碼再過兩天才能到。”張遠用袖子擦了擦臉上的汗。

“李大人請看。”赫連明墨指著第二批官銀的押運板車,輪子上面沾滿了泥巴,足以說明輪子曾經陷在泥地裡,陷得很深。

“第一批官銀在運送的時候,雨勢漸小,到河南府的時候應該剛剛放晴沒多久。那時候,積水開始退去,泥地潮溼,比現在嚴重得多。”

“一箱官銀就已經很重了,更何況是三箱官銀都押在一輛板車上。在城裡走還行,但是在郊外行進,必然會因為太重而陷入泥地之中。”

“可是那兩輛板車車軲轆之間一點泥都沒有,只有輪子邊緣有許多泥土。這證明……運來的箱子裡,本就是空無一物。”

李衍大吃一驚,連忙問道:“那這是在路上被換了箱子,還是……”

“這得再等等,等一封傳信。”赫連明墨看了看天空。

眾人等了一天,斬妖衛果真收到一封傳信,來自孟嘗。

上面寫著:戶部小吏隋安,開封麗遠村。

李衍看了字條,覺得這個麗遠村好像有些熟悉,再一看押運官銀兵士的資料,那個百戶也是麗遠村的。

赫連明墨這下開始正式解釋了。

在戶部觀察的時候,如果不是戶部侍郎帶赫連和沉游去檢視官銀交接,交接的地方就只有一個小吏和押運官。

只要他們兩方串通好口供,那麼這些箱子裡裝的是官銀還是空無一物,都由他們說了算。

之後,兵士們就押著空的箱子來到了開封府。

但是,戶部的賬上確實少了一批銀子,因為這批銀子在小吏手裡。

所以,赫連明墨讓孟嘗盯住戶部的人,看誰形跡可疑,就查誰。

李衍聽完赫連的分析,立刻去審問了牢裡的兵士,百戶見事情敗露,供認不諱,但一人攬下全責,稱與其他兵士無關。

赫連敬重他一人做事一人當,但是,這事要說其他人不知情,根本不可能。

問及原因之時,百戶說:“朝廷只知道拿錢做工程,卻不知道拿錢救人,我們拿了工程款,就是去賑濟災民的。”

李衍怒道:“我們疏通河道,就是為了避免黃河決堤,為了救更多的百姓!你們這樣拿走錢款,明日若是大雨傾盆,黃河再次決堤,那些死去百姓的性命,是否要算在你們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