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獄之事,項梁已經幾進宮了,早就習慣。

尋些關係使些錢帛,每次都很快就被放了出來,所以如果廷尉府僅僅是緝拿他一人,項梁是一點都不擔心的。

但是,這次卻是指名道姓的連項羽都一起緝拿,就讓他感覺很不尋常了。

“當是曹咎那廝!實是當殺!”

項羽鐵青著臉,咬牙切齒道。

在項羽看來,他也就是當初為了救被關在櫟陽獄中的項梁跟曹咎打過交道。

遠在薊縣的曹咎就這樣莫名其妙的背了個黑鍋。

“項公,現今不是追究是何人告密,而是要快些出去躲避啊。”

殷通很是有些無奈。

“郡守大人為何接連催促?”

項羽很是有些不悅。

“項公,少公子,此次廷尉府定然不會善罷甘休,因緝拿項公和少公子乃是出自左丞相授意。

本郡也是不知項公和少公子如何惡了左丞相,使得左丞相下令在各郡緝拿。此次本郡實是無能為力矣。”

如果可以選擇,殷通是絕對不想跟項梁叔侄兩人有瓜葛的。

可惜,這些年他跟項梁已經交集太多了,幫項梁很是做了些不法之事,一旦項梁和項羽兩人真的被抓,他肯定也落不了好。

所以見完廷尉府的信使後,殷通就匆忙親自前來項梁府上報信。

廷尉府細作如今怕是還沒有到吳縣,不然只要稍一打聽,就能知道項梁人在何處。

畢竟,項梁在這楚地可也是一個名人,認識他的人可不少。

“出自李斯授意?”

項梁驚疑出聲。

“正是。丞相授意廷尉府除了緝拿項公和少公子外,前韓國宰相之子張子房,亦在廷尉府緝拿之列。”

對張良這個人,殷通那是連聽都沒聽過,不知道是怎麼惹上左丞相的。

項梁和項羽叔侄兩人對視一眼。

殷通沒聽過張良,但是他們這些暗地裡一直做著反秦準備的六國遺族,可是都清楚的緊。

博浪沙張良行刺始皇帝,對大秦上層來說,沒有任何頭緒,但是他們這些人可都是聽說過。

那張子房也正因為博浪沙之事,在六國遺族中名聲大噪。

若說張良是因為博浪沙事發惹得李斯下令緝拿,這還說的過去。

項梁不知道自己叔侄兩人哪裡得罪了李斯,竟也下令緝拿,且還是死活不論。

有此可見李斯緝拿他們叔侄兩人,壓根沒想過審問什麼,就是為了斬殺。

“本郡還有公務在身,項公還是早些拿定主意。”

殷通見項梁叔侄兩人神色陰晴不定,也不想多呆,連忙出聲告辭。

該做的他都做了,項梁叔侄兩人真是還要呆在吳縣自己找死,他也沒辦法。

甚至殷通剛剛腦中都閃過一個念頭。

看著匆匆離去的殷通,項梁立刻對著項羽道,

“吾侄現在就隨吾離開吳縣。”

“叔父……”

“吾先前一直不欲同那殷通言去往何處,就是擔心殷通告密。

若不是吾手中握有那殷通的把柄,怕是就不止那殷通一人前來了。

然那殷通此際怕是已經對吾叔侄二人起了殺心。”

項梁不傻,他能感覺出來殷通心中的糾結,似乎正是因為自己的猶豫,才讓殷通真正起了殺心。

“府中僕役如何處置?”

“僕役皆是項氏家生子,無需擔心,吾叔侄二人即刻出城。”

項梁很是果決,甚至連金銀細軟都懶得收拾,也沒有通知任何人,帶著項羽就從後門奔了出去。

兩人前腳出城,沒走多遠就看都吳縣城門關閉。

不久之後,城門重又開啟。

這一幕,讓項梁和項羽兩人都不由冷汗淋淋。

如果稍微耽擱片刻,怕是叔侄兩人就要被關在吳縣城內,等著被殷通斬殺了。

顯然,吳縣已經是不能呆了。

“叔父,吾等去往何處?”

項羽雖說已有舉鼎之力,但如今再如何也只是個十六七歲的少年郎。

面對李斯和廷尉府的緝拿,連殷通都反水了,那麼別的地方更不用說。

“李斯下令緝拿吾叔侄兩人,各郡縣怕是已都無吾叔侄兩人容身之所了。

秦人勢大,江東吾叔侄兩人若是回去也只能給項氏帶來滅族之禍。

此際,吾叔侄兩人怕是隻能躲入那雲夢大澤內了。

待到風頭過後,再言其他吧。”

項梁同樣也很是無奈,拍了拍項羽的肩膀。

如果僅只自己一人,項梁並不擔心李斯的緝拿,畢竟大秦如此多的郡縣,又有多少人能認得他?

隨便改個名字就是了。

可是有項羽在,項梁卻不敢賭了。

……

同一時刻,潁川郡守姚德,也見到了來自咸陽的廷尉府信使。

張良在潁川郡這韓國舊地,還是很有些名聲的,身為郡守姚德自也是聽說過其人。

不過跟殷通不同,姚德並沒有見過張良,也沒有跟張良打過交道。

所以在見到信使之後,姚德就命人開始暗中打探張良的蹤跡,卻是一無所獲。

姚德自是不知,為了反秦大計,張良浪跡在大秦各地,四處串聯六國遺族,根本就不在潁川郡。

當然,東方諸郡此際也都陸續接到了來自咸陽的信使,一張大網正在緩緩拉開。

這一切,此際遠在東海郡下邳(pi)隱居的張良並不知道。

……

大秦北疆上郡。

今天是十六公子回咸陽的日子。

十六公子嬴高,隨軍北擊匈奴的事情,在咸陽還是秘密,但是在上郡郡治膚施卻已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所以,在聽聞嬴高今日回返咸陽,很多膚施的百姓一大早就聚集在了城門口。

尤其是那被救回來的五萬多無家可歸的上郡百姓。

前兩天,據說也正是因為十六公子下令,很是斬殺了幾個闖入安置那五萬百姓在城外營寨中猥褻女子計程車伍。

在這一雷霆手段下,城外營寨中的百姓日子瞬間安生了許多。

跟隨嬴高一起回返咸陽的,還有三千多傷殘的兵卒以及數十輛掛著白幡裝有陣亡士伍骨灰的馬車。

那些傷殘兵卒俱是要回返原籍的。

而那些陣亡士伍的骨灰,跟隨嬴高回到咸陽後,將會再一一遣人送往其原籍親眷手中。

由於嬴高的堅持,如今在膚施城外,一座“忠烈祠”正在建造。

出身上郡,卻因為匈奴肆掠而再也找不到親眷的陣亡士伍的骨灰,都會安置在這座“忠烈祠”中,世代享受大秦的供奉。

那數十輛馬車中的陣亡士伍骨灰,一樣有很多是根本找不到原籍計程車伍。

這些士伍的骨灰,嬴高準備全都帶回咸陽,說服始皇帝在咸陽城內同樣建造一座“忠烈祠”來安置。

蒙恬和李信、辛勝、李由等人兩日前就離開了膚施,前往雲中,所以今天來送嬴高的就是上郡郡守公孫易和郡尉衛擇、郡監左軒。

看到跟隨那三千餘傷殘兵卒一起走出城門的嬴高馬車,數萬聚集在城外的百姓,隨著馬車移動而成片的拜伏與地。

沒有人發出聲音,這一切彷彿一出無聲的啞劇,卻深深的震撼著每個人。

大音希聲。

上郡百姓,用這種最為質樸的方式,表達著他們對公子、對傷殘士伍、對陣亡兵卒的感激。

自始自終,嬴高都沒有掀開過車簾。

直到車隊消失在視線盡頭,城外的百姓才緩緩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