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高沒想到,自己想要的目標沒有達成,卻給自己莫名其妙的尋了個老師。

當然,還好不是趙高,真要是趙高,他可真是欲哭無淚了。

李斯做老師,總要比拜趙高為師要好的多。

只是自己拼命闖夜禁的目的,該怎麼辦?

看看外面的大雪,若是不能說服始皇帝,不採取一些措施的話,這場大雪不知道要凍死多少人。

要知道,這些人年初就可以服役完畢歸鄉了。

而為了不耽擱建造進度,少府大機率會上奏始皇帝,讓原本應該在年初時候才會出發的那批前來接替的服役之民,提早出發。

按照始皇帝的性格,答應的可能性絕對在九成以上。

這場大雪嬴高不知道面積有多廣,但是現在已經年末了,重新徵召的話,各郡肯定不會管那些百姓死活,不知道又要弄出多少慘劇。

甚至如今這批服役之民,都要推辭歸鄉的時間。

無數的人倫慘劇都會在這場大雪後發生,給大秦本就單薄的國運再鑿開一道缺口。

嬴高完全不知道自己能拿什麼理由去說服始皇帝。

“扶蘇,廷尉已將嬴博、嬴慶兩人罪狀釐清,廷尉請將兩府明日咸陽市梟首示眾,博、慶兩人乃我宗室族老,汝明日代朕監斬。”

始皇帝看了眼神思不屬的嬴高,轉向扶蘇道。

這話一出,除了還在心疼爵位的胡亥外,殿中眾人面色盡皆齊齊色變。

大公子扶蘇本就從頭到尾都不贊成始皇帝對宗室開刀,還讓扶蘇代他去監斬嬴博和嬴慶,這不是要把大公子逼瘋嗎?

還是說,始皇帝心中還有別的打算?

老丞相王館一直都是堅定的站在大公子身側的,朝中所有人都知道。

不過,除了老丞相王館外,大公子的老師前左丞相隗狀,更是大公子扶蘇的堅定支持者。

三年前的流言出現後,隗狀因為跟宗室、以及老秦人中如王翦等人關係太過密切,並且強硬的反對始皇帝對宗室殺戮的動作,從而被始皇帝撤官。

隗狀、王館、李斯這三架始皇帝的馬車議定了皇帝稱號,制定了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確定了郡縣制取代分封制,對大秦自是有莫大功勞的。

在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東巡時,隗狀和王館也都是留字與“琅琊石刻”上的功臣。

在始皇帝和隗狀、王館的蜜月期時,就直接讓大公子扶蘇拜在了隗狀門下。

始皇帝之所以如此安排,除了隗狀對大秦的貢獻外,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隗狀同樣是自楚地入秦的楚人。

楚地入秦的大部分進入朝堂的官員,也都是以隗狀馬首是瞻的。

三年前有關始皇帝身世的流言出現後,隗狀在暗地裡甚至說過讓始皇帝禪讓皇位與扶蘇這等大逆不道之語。

甚至還同宗室內的那些族老達成了共識。

正因為隗狀堅定的反對始皇帝向嬴秦宗室揮起屠刀,甚至還一直跟著宗室中那些族老欲要遊說王翦。

這也讓君臣兩人的蜜月期徹底結束。

所以始皇帝除了對宗室開刀外,第一個就將隗狀從丞相位上趕了下來。

隗狀去職後,行事公允、姿態模糊且是老秦人的王館就遷為左丞相,馮去疾則是取代王館為右丞相。

這三年,隗狀據說已是年老體衰,在咸陽城內深居簡出,很少出現在人前。

不過李斯、蒙恬、頓弱等人都知道,大公子的行事很多都是深受隗狀的影響。

扶蘇自隗狀還在左丞相位上的時候,就在丞相府任職侍中,現在也依然是丞相府侍中。

之所以如此安排,始皇帝是希望扶蘇能夠早點接觸政務、鍛鍊理政能力。

其他眾多的公子哪怕最受寵的胡亥,也都沒有這個待遇的。

這也是為什麼雖說始皇帝遲遲沒有立儲,但是絕大多數人都將扶蘇視為儲君的原因之一。

始皇帝讓大公子代他監斬,這是對那位老丞相示威還是其他?

沒人知道。

“父親,此事扶蘇萬不敢應。”

就在嬴高暗暗替扶蘇心焦的時候,果不其然扶蘇直接出聲拒絕了。

“嗯?”

始皇帝並沒有因為扶蘇的話勃然大怒,而是淡淡的輕哼一聲。

“稟父親,嬴博、嬴慶兩人乃是我嬴秦宗室族老,廷尉豈能在區區兩日之內就釐清所有?更兼之,我嬴秦宗室豈能戮與人前?兩府合族,老幼逾百口,皆是我嬴秦血脈啊父親。扶蘇請父親赦其族之罪。”

扶蘇跪伏於地,悽聲求肯道。

始皇帝靜靜的看著扶蘇,久久不語。

大殿內一片死寂,所有人無不噤若寒蟬。

嬴高雖然心中焦急,卻也不敢在這個時候去觸始皇帝的黴頭,只覺自己宴席上那番操作完全是做無用功了。

“高,汝可願代朕監斬乎?”

始皇帝這話一出,大殿內的眾人更是齊齊巨震。

就連一直跪伏於地求肯的扶蘇,也是訝然的抬起頭看向一臉茫然的嬴高。

嬴高確實很茫然。

自己一直都是咸陽宮的小透明,這麼重大的事件舍扶蘇其誰?

再說了,一百多人啊,老老小小,讓他去看著他們一個個被砍腦袋,嬴高僅僅想想,都有些眩暈之感。

不管是公子高還是他嬴高,從來都沒有見過血,甚至連只雞都沒殺過啊。

章臺宮內始皇帝已經因為這件事問過他的意見,嬴高並不認為始皇帝會就章臺宮那一次就對自己跟之前有太多不同。

只是這個時候,直接問自己願不願意去監斬,又是個什麼意思?

“高,可願乎?”

始皇帝見嬴高一臉茫然,不悅的沉聲道。

“稟父親,高自是願的。”

“高……”

“大善!”

扶蘇和始皇帝同時出聲。

“稟父親,高還有言。”

“哦?道來。”

始皇帝看著嬴高,很是好奇這個兒子還能說出什麼。

“先賢有云,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父親乃天子,俯瞰四合,區區小人之言何足道哉?高以為,大道之下,僅誅首惡當更顯父親威仁。”

嬴高只得感嘆,好在公子高還不是個不學無術的,也讓自己能拽文。

“朕則聽聞更有‘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豎子欺朕無知乎?”

始皇帝伸手點點嬴高,喝問道。

“稟父親,高不敢,然高以為‘智者不惑、勇者無懼、仁者無敵’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