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政三十二年,三月十六,咸陽章臺宮。

今日是每半旬一次的大朝議之期,所以文武百官、諸多博士盡皆齊聚。

適時的大秦,因為始皇帝的勤政,雖說沒有明確規定,不過卻基本按照七日一朝會,半旬大朝議的慣例來進行朝會。

平時若無大事,朝中官員都是按照三日小休、五日大沐的慣例,在丞相李斯的主持下處理基本事務。

之所以三日小休、五日大沐,則是因為畢竟生產力不足,尤其是衛生用品上很是缺乏。

所以稍微富貴點的人家都是按照三日洗頭五日洗澡的流行趨勢來處理個人衛生。

不然,滿朝文武上朝的時候,一兩百人聚集在那大殿裡,即便是有香薰,怕是也壓不住那數百人聚集發酵出的可怕味道。

百官覲見完畢,坐下後就發現,很久沒有出現在朝會上的大公子扶蘇今日竟然也在。

還沒等眾人多轉幾個念頭,就聽大殿之上侍立在始皇帝身側的趙高朗聲道,

“陛下,有詔。”

“喏。”

群臣聞之,紛紛起身躬身應道。

“朕,幼質於趙,十歲有三得先王萌蔭,承大統繼王位,及至今時,三十有二;

凡軍國重務,事必躬親,未至倦勤,不敢自逸;

納天下賢士,緒應鴻續,夙夜兢兢,討伐亂逆,威動四極;

戎臣奉詔,經時不久,滅六暴強。廿有六年,上薦高號,孝道顯明;

壹家天下,兵不復起。災害滅除,黔首康定,利澤長久;

啟無疆之祚,傳萬世之基,以為今始;

故摒《春秋》之義,立子不為長,立子不為貴,立子當為賢;

十六子高,天縱英姿,品質衝華,神鑑昭遠,恭謙表志,仁孝居心;

載稽典禮,俯順輿情,謹告天地、宗廟、社稷;

十六子高,今為皇太子,以繼萬年之統,以繁四海之心;

茲授皇太子高,諫政事,監百官。

佈告天下,鹹使聞之。

始皇政三十二年,三月春時。”

趙高中氣十足的渾厚嗓音,在章臺宮大殿中悠悠迴盪。

殿中群臣、眾博士,躬身俯首,無一被這突如其來的儲君之詔給震的大腦一片空白,半響沒有任何動靜。

實在是太過突然了。

在此之前,雖說有很多傳言,但是自始自終,始皇帝處都沒有任何的隻言片語流出。

今天突然來了這麼一出,怎能不讓群臣呆愣。

“陛下聖明。”

大殿內,一聲晴朗的高呼讓暈乎的群臣齊齊回魂。

抬頭看去,赫然正是立在首位的大公子扶蘇。

扶蘇早就知道始皇帝的心意,自然不會有什麼驚訝之感。

“陛下聖明。”

回過神的一眾群臣,頓時山撥出聲。

李斯、馮去疾、甘茂、章邯、叔孫通等人回過神來,更是一個個激動地臉頰酡紅,猶如醉酒般,甚至都有些手高腳低、腰腹臌脹之感。

驚喜太大,來的又太過突然。

此時要是能如個廁就好了。

山呼之後,大殿瞬間再次安靜下來。

回過神的群臣,這時猛然發現一個問題。

不是皇太子的大公子扶蘇在,那麼今日本須到場的皇太子嬴高呢?

這與禮不符啊。

該不是,皇太子本人還不知道他自今日始是皇太子了吧?

“陛下有詔。”

大殿之上的趙高,沒有管殿下群臣心中所想,再次朗聲道。

“喏。”

還沒有坐下的群臣慌忙緊守心神,再次躬身應道。

“丞相李斯,資品醇謹,器度恢弘;傳家以孝,事君以忠;不忘社稷,克己奉公;

晉李斯為徹侯忠候,賜金百斤,絹千匹,僕役千人。

李斯之女霽,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豔逸,儀靜體閒,宜室宜家,封皇太子妃;

待選吉時良辰,以為完婚;

佈告天下,鹹使聞之。

始皇政三十二年,三月春時。”

“為陛下賀。”

這一次群臣就從容多了,紛紛躬身山呼應道。

李斯這次是真的醉了,頭臉酡紅暈乎乎不知其所以然。

起身的群臣,看向李斯的眼神無不帶著幾分嫉色。

當真是生子不如生女。

若不是生的一個好女兒,李斯哪能得授徹侯,更是能為忠候?

“陛下有詔。”

“喏。”

殿下群臣已經有些麻木了,今天的瓜太多了,吃的有點撐。

“長公子扶蘇,恭謙表志,仁孝居心,昆仲和睦,品質衝華;

晉徹侯安平君,永賜望夷宮,授南郡郡守。”

“陛下聖明。”

扶蘇和一眾群臣再次山呼應道。

雖說心中早有準備,但是群臣依然為始皇帝前所未有的大手筆所震驚。

安平君,雖說之前有齊國相國田單用過,但是也無所謂。

重要的是,永賜望夷宮和授南郡郡守。

永賜望夷宮,那個永字,顯然是始皇帝特意加的。

或許是始皇帝也在擔心將來會有兄弟蕭薔之事出現,想給扶蘇留下的一個保障?

而授大公子扶蘇為南郡郡守,更是大秦自立國以來前所未有之事。

永賜望夷宮和授南郡郡守,這明顯是完全相悖的兩件事啊。

既然要外放大公子離開咸陽,為何還要將望夷宮永賜?

難不成大公子還有回到咸陽的那一日不成?

始皇帝的心思,實在是讓人琢磨不透。

“陛下有詔。”

“喏。”

“李斯之子由,謙恭有秩,才德俱佳,仁孝居心。

吉時良辰已定,著四月初一,與九公主淑完婚。”

“為陛下賀。”

“陛下有詔。設國子監為大秦國學,遴選天下良才,各地學室盡歸國子監府下。

劃蘭池宮為國子監屬地,著皇太子高一力籌辦。”

“陛下有詔,擢武成候王離為臨淄將軍,統兵三萬不日出關中駐守臨淄(後世山東臨淄)腄倉;

擢材官將軍趙佗為南郡將軍,統兵三萬,駐守南郡郡治江陵(後世湖北荊州);

擢衛尉偏將蘇角為三川將軍,統兵三萬,駐守三川郡治滎(xing)陽(後世鄭州)敖倉;

擢內史郡尉涉間為磄郡將軍,統兵三萬,駐守磄郡陳留城(後世河南開封)陳留倉。”

“陛下有詔,四月十六,出咸陽東巡過南郡,經長沙郡、會稽郡、九江郡、泗水郡、琅琊郡至膠東。”

“喏。”

所有人都被始皇帝這一個接一個的七道詔令給震懵了,只得機械的躬身應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