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認為:"小小說是訓練作家最好的學校。"小小說因為人物關係簡單,情節事件單一,篇幅短小,以小見大,因此易於學生掌握和駕馭。同時,作為小說大家庭中的一員,小小說具有小說的一般特點,由小小說的創作能很輕易地轉到中短篇小說的創作上。而且,高考話題作文的開放性和對文體要求的降低為小小說的運用開闢了可供發揮的空間,較之詩歌、戲劇,小小說無疑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基於此,小小說的寫作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

小小說的特點:1.篇幅短小,言簡意賅。2.立意新穎,風格清新。3.結構縝密,重點突出。4.見微知著,言近旨遠。5.結構精巧,出人意料。6.博採眾長,不拘一格。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雖說文無定法,但小小說的寫作模式,也是有一定的規律可供遵循的。

1.開頭營造要使人"一見鍾情"

小小說的開頭有三種方法:或製造故事懸念,引發讀者閱讀興趣;或開門見山,直截了當進入故事;或含蓄蘊藉,曲徑通幽,透過描寫景物來烘托渲染氣氛,並注意要有適當的照應和伏筆。

2.中間曲折應"懸念叢生,欲罷不能"

小小說的中間有四種方法:或單線曲折,一波三折;或雙線交叉,內在關聯;或兩條線索,一明一暗,互為陪襯;或欲揚先抑,欲抑先揚。

3.結尾含蓄宜"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小小說的結尾有三種方法:或畫龍點睛,首尾呼應;或戛然而止,含蓄雋永;或出人意料,扣人心絃,即"歐.亨利式"結尾。

在平時學生的小小說習作中發現存在著不少問題,現列舉出來,希望對學生以後的寫作有所幫助。

1.內容宜"真"不宜"偽"

例如,有許多學生喜歡寫某位"落拓公子"的人生傳奇,主人公常常憑藉某種意志就登上了人生的巔峰,大有山雞變鳳凰的本事。本來這種事情在現實生活中也可能發生,可是作者在寫作時過分突出主人公某一方面的非關鍵因素,而忽略了其他重要因素(如知識結構、能力構成、環境因素甚至人生機遇等),讓人讀後感覺特別"假",難以產生認同感。

這種問題的出現主要是由於學生生活閱歷的不足造成的,因此在小小說寫作中要儘量避免寫陌生的領域,多寫自己熟悉的生活,寫自己熟悉的人,須知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

2.題材宜"小"不宜"大"

很多學生在小小說創作中有貪大求全的毛病,一是表現為時間跨度長,例如總想在小小說中表現主人公傳奇性的一生,結果落得"一地雞毛",沒有一處可供人細細咀嚼。一是表現為涉及人物過多,或逐一描寫,亂哄哄的,你方唱罷我登場;或喧賓奪主,主人公的筆墨過少。

這種問題的出現是由於學生構思不嚴謹造成的。小小說的特點在於一個"小"字,故而要盡力做到結構緊湊,事件集中(一般主要事件的時間範疇不要超過24小時),人物集中(三五人足矣),寓意深刻(小中見大是小小說永恆的魅力)。

3.角度宜"專"不宜"泛"

篇幅特點決定了小小說是以其中的人物視角來展示矛盾衝突並展開敘事的,它的敘述受到敘述者視野的限制,即只能敘述其所見所聞,所感所想,不能敘述別人看到或聽到的而敘述者沒有看到或聽到的事情,更不能介入別人的內心世界。否則,會讓人覺得內容虛假或鬆散拖沓。

例如王任叔的《河豚子》,全部從主人公的角度展開敘事。寫他討來河豚子給家人吃的矛盾心理;寫他所看到的妻兒歡呼的場面;寫他怕見全家中毒的慘狀而外出,略去妻子做魚的細節;寫他回來後卻見妻兒歡笑等待的意外,讓他又不得不回到直面全家人食毒魚而死的現實中(作為唯一的知情者,直面死神的降臨無疑是最痛苦的);在妻兒的鼾聲中不能入眠的依然是他,他沒想到因煮的時間太長魚已經失去毒性,求死不能的現實讓他陷入了更深的痛苦和無奈中。全文都是以這位主人公為中心展開敘事的,略去了不必要的細節,文章顯得乾脆利落。

4.結構宜"曲"不宜"平"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寫小小說更要注意這一點,矛盾衝突是小說的基本要素,人物性格只有在矛盾衝突中才能充分展示。可以說,沒有矛盾衝突就沒有小小說的高潮。

如高考優秀作文《競標》一文中公與私的矛盾、情與理的矛盾、情與法的矛盾,一重又一重,使文章懸念叢生,讀來欲罷不能。最後揭開謎底,令人拍案叫絕。寫小小說好比引著讀者走山路。"山陰道上,絡繹不絕",閱盡人間奇景,是中長篇小說的慣用手法;而峰迴路轉、豁然開朗則是小小說的看家本領。

5.表達宜"純"不宜"雜"

小小說要寫得有小說味兒,必須有鮮明的文體特徵。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主,人物的性格需要藉助人物形象的言行來展示,這就決定了其表達方式只能以記敘和描寫為主,且只能以人物描寫為主。

有很多學生受散文寫作的影響,總愛在文中夾雜過多的環境抒情和描寫◇使文章顯得不倫不類。還有的學生愛給人物貼標籤◇先直接點出人物性格,再用事例加以證實。這種構思其實是受了議論文寫作的影響,我們可觀察一下思路:我認為某人是怎樣的﹣﹣不信,我舉事例證明給你看-﹣透過以上事例證明了我的結論。這就像用煮咖啡的方式泡茶,縱然是龍井、珍眉也難免暴殄天物了。

找到一個好的題材確實不易,就如極品茶葉於世間難尋一樣,記敘描寫則是泡好這壺茶的紫砂壺。在小小說創作中,應當用細節不露痕跡地展示人物性格,對人物不置褒貶,讓讀者自己去評價,去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