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已經是深夜12點半了,手指還在鍵盤上跳舞。
寫著寫著,又停不下來了。睡不著,那就繼續寫。嬉笑怒罵,快意恩仇,管他娘,一股腦兒鑲在文字裡。
寫他個一醉方休,寫他個昏天黑地日月無光。彷彿被一種神秘的氛圍圍繞著,沒什麼理由,就是想寫,像吃了鴉片,無比興奮,手指不想停,心不想停,在奔跑,在跳躍,在天馬行空,雲遊天外。想表達的慾望如同性慾,是典型的生理衝動,無法抑制。
馬斯洛的心理需求層次,其中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排在食色等的基本生理需求層次之上的。人是需要自我實現的動物,說白了,就是要刷點存在感,不然就太他媽寂寞了,我就是要讓世界知道我的存在。這種心理需求,其實在幼兒身上就有體現。
一個兩歲的小女孩,見旁邊的人都不理她,她開始尖叫,聲音越叫越大。還是沒人理會她,她就把小板凳推倒,把水桶推倒,直到有人注意她,她才會停止搗亂。
許多人說,寫作不是為了給人看的,是為了給自己看的,自娛自樂,這是違背心理學常識的,是違心的說法。
寫作就是人的自我實現需要中的一種,是為了昇華,區別於居求安,食求飽的淺層次的生理需求。寫作其實也沒啥,寫作就是和讀者談談心說說話。把你想表達的主題說清楚,把你的意思傳達給對面的讀者讓他和她也明白。寫得好與不好,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因為,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就像不是所有人都是天才一樣的道理。
三流的作者,能透過寫作,實現自我表達的需要。
二流的作者,能透過寫作,賺得一部分稿費,成為正經工作之外的額外收入。一流的作者,能透過寫作,傳播自己的思想,給人以啟迪,教化萬民,造福百世。他的作品能得到社會上絕大多數讀者認可,能出書成集,他還順便以寫作謀生,實現名利雙收。
我現在的咖位,忝為三流作者,自得其樂,也順便樂樂他人。我不一定寫的有多好,但是,於我,這是一種心理需要。要不然,我會寂寞,我會尋找別的樹洞,別的出口。人不能沒有出口,人的心要能接收陽光,首先要開一扇窗,讓陽光照進來。封閉了,就是病,就抑鬱了,就不好過了。寫作,給我開了一個樹洞,開了一扇窗,將我滿肚子的話倒了出來,不至於憋得慌。
在此之外,若能偶爾妙筆生花,寫出一兩篇令自己滿意讓他人開心的文章,那真是莫大的福報了。
寫作,先要隨心所欲的寫。評論家說,作者要有作者的個人風格。對於普通作者而言,一開始肯定談不上有什麼寫作風格。
但是,寫著寫著,不經意間形成了個人風格,這也許就是功到自然成吧!
誰知道呢?也許寫著寫著,就成了魯迅,就成了老舍,就成了托爾斯泰,就成了海明威,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