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悠悠在心裡發誓,她一定要讓林念晚付出代價。
為什麼她們可以過的那樣肆意,為什麼她出生的時候就擁有了一切,這不公平,她想要打破這份不公平。
她低垂的臉上,是誰也沒發現的猩紅的雙眼:憑什麼,憑什麼自已好不容易從泥潭爬了出來,還是什麼都比不過生來富裕的廢物!為什麼林念晚要和她搶方聞璟,方聞璟是她們家最後的救命稻草了啊!她可不想在過回普通人的生活。
由簡入奢,易。
由奢入簡,難。
她已經過慣了有錢人的生活,怎麼可能心甘情願過回來以前的那種生活。
她緊握雙拳,眼中滿是狠驁,猛地一拳砸向牆面,又閉上眼大口呼吸,彷彿在平息什麼,半響後頭也不回離開,只留下一牆星點血跡。
許晚棠和方聞璟轉進一座假山。假山上蓋滿了青苔和虎耳草,遠遠地望去,彷彿覆蓋著一張碧氈。旁邊有一帶矮矮的硃紅欄杆。
他們走進欄杆,便聽見清脆的水聲。
沿著那山石走到左邊一條小巷,串入一個花園內。竹樹交加,亭臺軒敞,一個極寬的金魚池,池子旁邊,都是硃紅欄杆,夾著一帶走廊。走到廊盡頭處,一個小小月洞,四扇金漆門。
花園裡綠樹成蔭,古藤青苔纏滿樹幹。樹蔭下是不砌的魅力的人行小路,樹梢開滿白色的、紅色的、藍色的、黃色的繁華。
亭臺樓閣如雲,假山奇石羅列,漫步在綠蔭花徑之間,只聽得清泉潺潺流淌,奇葩異木間傳出陣陣鶯雀的婉轉啼鳴,和花草間的蟲吟聲相互應和,此起彼伏,令人心神俱醉。
和熙的微風拂面而過,兩旁的離離青草隨風搖曳,樹木枝頭花朵密佈,片片落花從枝頭飄然而下,在空中漫舞飛揚,猶如漫天花雨
從天而降,落在肩頭髮梢,幽香瀰漫開來,沁人心脾,令人流連忘返。
沿著一帶花蔭小徑而行,漸漸步入林蔭深外,又行一程,眼前豁然開朗,但見一泓池水猶如明鏡一般,鑲嵌在葳勝的草木之間,水榭華庭臨水他立,奇花異草繞水盛開,蝴蝶在花從中翩翩起舞。
隔水望去,遠處的亭臺樓閣如在畫中,但見春色似錦,綠柳含煙,四周景色倒映入水,形成一幅奇異對稱的絕妙畫面,彷彿走進九天仙境一般,令人目眩神迷,歎為觀止。
園子裡雖說不上優雅寬廣,卻也算得一小巧別緻、極富野趣。
院中東一棵西一棵地種著楓竹和松柏,一條卵石鋪就的崎嶇小路貫穿其中。
曲徑通幽處空出來一小塊地,鋪著青石板,罟著一酋石墩做的案臺和幾個石凳,一張漆木棋盤擺放在石案中央,不遠處立著一對石燈籠用以照明。
西牆邊擺了一溜兒的花盆,裡面種著菊花和蘭花。院子的東南角闢了一口小池塘,池水碧綠清澈,養著幾尾可愛的金鯉。
菊殘蟹肥之時,最適合在此飲酒對弈、觀星賞月、談古論今。
一路過來,許晚棠不禁感嘆著設計者的巧思,這裡居然有如此新奇的地方。
方聞璟輕輕把許晚棠放下來,然後對她說道:“這個地方怎麼樣?喜歡嗎?”
許晚棠笑意盈盈的回答他說道:“沒想到你們家還有這麼好玩的地方。”
方聞璟看著許晚棠說道:“你喜歡的話,我們可以經常過來。”
許晚棠對上他的眼眸,那雙眸子像最深的湖水,被他看一眼,就像被春風撫摸,在黑暗中溫柔著。
許晚棠收回她的目光,聲音帶著疏離的開口說道:“我說過了我不是林念晚,不是你喜歡的那個林念晚。”
方聞璟轉過來許晚棠的身體,讓她能夠直視他的眼眸,他看著她的眼睛誠懇的說道:“我說過,我不在乎你是誰,如果說,我喜歡的,就是現在我面前的這個女孩呢。”
他眸光明亮,如同夏夜裡璀璨的繁星,明淨清澈,如同山間清澈見底的泉水。
許晚棠拍落他放在她肩上的手,語氣不容置疑的說道:“你不在乎我是誰,但是我在乎。”
許晚棠不想再和方聞璟糾纏不清,她想要起身離開,卻被方聞璟一手拉住。
方聞璟對她說:“別走。”
許晚棠掙脫開方聞璟拉著她的手,她對方聞璟說:“我再說最後一次,我不是林念晚,我是許晚棠,我不是你喜歡的那個林念晚,我不是你喜歡的人,你也沒有必要和我糾纏。”
方聞璟失落的低著頭開口說道:“如果我說我喜歡上了你呢,喜歡上了那個我面前的那個她,無論她是許晚棠還是林念晚,她是誰都不重要。”
許晚棠看著方聞璟的樣子,他就像個不知所措做錯事的小狗一樣,許晚棠無奈的開口對他說道:“你不會喜歡上我的,不會喜歡上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我。”
方聞璟聽到許晚棠的話不可置信的抬起頭,他疑惑的問許晚棠為什麼這麼說。
許晚棠冷漠的對他說道:“如果你是被人害死,被大火活活燒死,你會對待那些傷害你的人怎麼樣?”
方聞璟聽到許晚棠的話之後,過一會對許晚棠說道:“所以,沈家的事情,是你做的,對嗎?”
許晚棠笑著看著方聞璟,沒有回答他,只是點了點頭。
她笑起來很美,可是卻沒有一絲的溫度。
方聞璟是個聰明人,他知道沈家的事情大概就是面前這個女孩一手促成的。
他對許晚棠說:“是沈家咎由自取罷了。”
許晚棠回答他說道:“如果我要做的不僅僅是對沈家呢,如果我要所有傷害過許晚棠的人付出代價呢?方聞璟你覺得什麼是懲罰,是他們一輩子都在監獄裡度過,還是大眾的譴責,
可是我覺得這些都不算,這些都太輕了,刀子不挨在自已的身上,就永遠都不會知道傷口到底有多痛,
他們犯錯了,還能有機會改正;我沒有犯錯,卻要在這裡長眠。
我認為所有“懲罰”都應該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