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弟子眾多,住房緊張,女弟子又只有諸原和雲岫兩人,只得暫時讓諸原去王氏族中女眷處借住,她與雲岫住的房間臨時佈置成婚房,待婚禮完成後,起居日常照舊。

大婚頭晚,先生特地來看雲岫,送過來一份嫁妝,卻是紋銀二百兩。雲岫勾起心酸往事,當初為了二百兩她賣身葬父,為了二百兩弟弟鳳鳴對她用了大刑,可如今這二百兩,卻是先生對她殷殷的關愛與救贖。她一時百感交集,不能自已。

先生忙扶起伏地而泣的雲岫,把銀子交給驪君,語重心長對這個器重的弟子道:

“驪君,今日我把雲岫妹子交付於你,你可要好好待她。希望你倆以後,如鼓琴瑟,白頭偕老。”

驪君明白先生話中含義,趕緊跪下磕頭,誠意道:“弟子驪君謹記先生教誨,定與雲岫姐姐不離不棄,生生世世永相隨。”

待先生離開後,一旁陪伴新娘的諸原不滿地酸道:“我這位老姐夫,從來也沒見他在家事上熱心過,此番對雲岫姐姐這個義妹倒是認真得很。”

她此話一出,竟惹得正戚然慘淡的雲岫破涕為笑。於是她忍不住去抱那左躲右閃的諸原,就像想去擁抱一個暖暖的小太陽一樣。

因當時紹興境內正逢旱災,民生凋敝,不宜鋪費。先生希望婚事從簡,所以驪君與雲岫大婚當日,由先生出面,就只請了族中稍有名望長輩和眾弟子列席,但仍嚴格按了婚制,給雲岫開臉絞面,行了三梳禮和加笄禮。驪君行親迎禮,二人再行其他各禮,至禮成。

為表達對先生敬意,雲岫與驪君用先生所贈銀兩,置辦了米糧,以先生名義,到大路旁施粥三日,救濟過往行乞災民。

來往乞者慘狀,讓自小長在榮華富貴中的諸原大為震驚。其中一襤褸婦人,抱著一個赤身小女孩,孩子骨瘦如柴,卻腹大如鼓,雲岫趕緊遞上熱粥,可憐那孩子,卻沒有力氣進食。

諸原在一旁看得仔細,心中不忍,竟跌坐地上,哇哇失聲痛哭起來。雲岫控制住自已情緒,接過小女孩遞給驪君照顧。她則扶住搖搖欲倒的婦人,慢慢給她喂粥。婦人喝了半碗粥下去,緩緩醒來。看著面前雲岫,喃喃問道:“阿彌陀佛,我這是在哪裡?我是見著觀世音菩薩了嗎?”

雲岫眼淚滾落下來,不能言語,只給那婦人輕揉著肚子,待她緩過勁來,又繼續給她喂粥。

喝完粥後,婦人躺地上歇了好半晌,終於精神了些。便急著爬起來看自已女兒,那孩子也勉強進了些粥水,可以弱弱喚娘了。於是娘倆抱成一團,嚶嚶哭泣。

諸原哭道:“驪君哥哥,要不把她們帶回去吧,不然,她們以後怎麼活得下去呀。”

驪君咬牙別過臉去,不敢回答諸原請求。他清楚,即使把這母女帶了回去,他一時能救得了一個兩個,又怎能救得了天下蒼生的一世。

現在他才明白,先生那句“天下萬物一體之仁”,一個“仁”字,他驪君未來肩挑道義的路還很長很長。

雲岫安慰地拍拍驪君肩膀,悄悄遞了一塊絹帕給他。她又拿過婦人米袋,默默為她裝滿一袋子米,然後任由那婦人抱著孩子,千恩萬謝地蹣跚離去。

諸原一時不能理解,扔掉手中木瓢,乾脆坐在滿是浮土的地上,仰著臉邊哭邊責怪道:“沒想到驪君哥哥是這樣心狠的人,幸好諸原當初沒有嫁給你,諸原討厭無情無義的人,諸原開始討厭驪君哥哥了。”

聽她那孩子氣話,驪君苦澀無奈之餘,卻是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