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這樣一位能迅速解決問題的兒子,讓秦始皇倍感欣慰和輕鬆。\"你怎麼還站著?快回去坐下。\"看著扶蘇,秦始皇的滿意情緒瞬間變成了少許火氣。

不對比就不知道差異多大,自從將閭嶄露頭角後,他的地位日益提升,而扶蘇自然而然地陷入黯淡中。

原本對於扶蘇還有一點憐愛和期望,如今這份情感已被將閭的崛起沖刷殆盡。

秦始皇對扶蘇的不滿已經到達了頂點。

將閭的出現和發展讓秦始皇深刻體會到大秦王位可能帶來的威脅。

若非時機不宜,他真有衝動立刻宣告將閭成為王儲。

啪嗒啪嗒——秦始皇手中小小的鐵塊敲擊聲無法掩蓋內心的激動:“向陛下賀喜!有了這樣的利器,我大秦必將戰無不勝!”

同樣欣喜的李斯,心中的六合統一的信念越發強烈。

他們在征伐之路上幾乎佔據了一半以上的土地。

此刻的秦軍行動,全世界矚目,其他國家皆為之震懾!

“狼心狠辣,秦國有如豺狼野心,魏王的目光真是短淺,他難道還不明白,試圖以僥倖心理乞求寬恕,殘忍地屠戮者哪裡可能會手下留情。\"燕丹從魏宮走出,一口熱血噴湧而出,憤怒難以抑制,猶如火焰熊熊燃燒。

自從燕國 ,荊軻行刺等事揭露於世,他這個本該肩負重任的太子丹淪為了世人嘲笑的物件。

因為想要刺殺秦王,最終導致秦國會兵相向,而他的謀劃更是間接推動了公子閭的崛起,使他成為秦國堅定的盟友。

這一切的演變,令人感到深深的壓抑。

身為太子,丹本來是想利用聯盟的力量在亂世中求存,但他認為當燕國被覆滅,魏國應當警醒,而不是盲目幻想僥倖。

眼睜睜看著魏國的未來如同待宰羔羊,自已卻被趕出來並遭受惡語中傷。\"你是背叛父親然後還想來危害我嗎?妄想簡直是痴心妄想。\"這是魏王最後那句話讓丹無法接受的地方。

跟隨著的公子高臉上的表情同樣糟透了,似乎全世界都將燕太子丹視為秦國的走狗。

事實上仔細想想,這指責似乎並不無道理。

儘管初始抱有善意,未曾料想竟孕育出一個因戰火而成神的異類。

簡直是咄咄逼人,這怎讓人服氣?

誰還能信任他的隻字片言?

“此地不留人,作繭自縛非明智之舉,哼。\"太子丹滿腔怒火地離開。

“要去何處?”小高詢問。

“楚國為上策,魏國君主目光短淺,我與楚國關係緊密,他們應當懂得其中之危機。\"太子丹緊握雙拳,心中復仇之念愈發堅決。

亡燕之後,他滿腔怨恨要尋求血海深仇。

縱使父皇有虧,燕國未來終歸是他領土,而今卻是片瓦無存。

一家上下只能逃離是非之地,妻兒更是落入境外公子呂的手掌。

思緒至此,怒火更熾。

不滅秦國誓不罷休!

隨即,二人踏上尋找答案之路。

然而,他們並未察覺,在離別之後,魏王召開的朝會充滿了戒備。

“秦國貪圖霸權,竟然利用燕丹作為秘策遊說我們開戰,其用心歹毒。\"魏王憤怒萬分。

戰國之中,誰不清楚燕丹與秦國間的狼狽為奸?

三千軍士,面對秦國三十萬大軍,如何能做到讓太子公子閭一戰封神?

全拜燕丹的陰謀於裡。

所有的一切,都是秦國精心佈局。

“嘿嘿,愚蠢至極,秦國外交竟期待我方如此天真。\"

“沒錯,秦國、燕丹定然未想到大王深謀遠慮,洞察其陰謀在先。\"

“若是秦國真的認為我們無知,那麼太子丹必然早就成了他們 ,這燕丹何時投誠秦國不得而知,公子呂僅憑稚齡就被封神?滑天下之大稽。\"

“王上深思熟慮!”

朝堂之上,魏國臣僚齊聲附議。

初時尚無多慮,此刻聽魏王提醒,則一同怒斥秦國有虎狼之心。

他們意圖挑釁,還將髒水往別人頭上潑,給了秦國合法的出兵藉口。

“妄想天開,豈能效仿燕王喜任由他人操縱?”魏王胸有成竹的道。

燕國已成過往教訓,足以警示所有人,魏國 自信地保持沉默不語,決心按兵不動。

“任何挑釁,吾國皆不會輕易應對,而是靜觀虎豹相爭。\"魏王繼續說。\"若兩國鬥法,強大的楚國何曾坐視秦國冒進?這就是我們的堅守,以不變待萬變!”

聽到如此恭維,魏 發趾高氣昂。

輕輕揮手示意眾人平靜,朗聲道:“恐怕太子丹萬萬未料及,寡早已洞悉他與秦國暗度陳倉的策劃,接下來務必自我約束,杜絕給秦國提供武力衝突的理由。\"

在那個時代,軍功榮譽至關重要,超過後世不知凡幾。

在今人眼中舉步便有戰端,但對於百姓們而言,他們熱愛家園的意識超越千年積澱。

哪怕是看似微弱的漢國,也曾延續二百年歲月穩固不倒。

毫無理由的攻伐,對秦國來講難以成事。

雖說民間普遍渴望戰爭,高層仍需要顧及社會穩定的平衡。

確信此事後,魏王心中愈發確信,太子丹必是秦國的狡兔之窟,難以抵擋真正的雄才戰略。

第五十九章 罪人之名“這卑鄙的秦國、忘恩負義的太子丹,投靠秦國後,連家都不在乎了,也不知道秦國會給予丹公子什麼補償。\"魏王憤恨難當。

文臣武將也皆是惋惜搖頭,誰曾想堂堂燕丹大公子為秦國效力這般辛苦。

太子丹做夢也沒想到,自已不知不覺成了其他國家眼中的秦國 套,專門針對其他國家佈局陷阱。

原本對這樣的流言只是半信半疑,可魏王如此確認,他們心中更確信了:燕丹是秦國背後那隻狡猾的手套。

在另一個角落,完全矇在鼓裡的燕丹一路奔向楚國。

楚國與魏國接壤,昔日它實力最強,秦國崛起之前,便是六 中無人能撼動的龍頭。

秦國還未統一之前,楚國的地盤已經遠超它,國勢鼎盛、兵強馬壯。

因此,秦國消滅其餘三國之事,楚國並未有絲毫懼意。

壽春……看著依舊繁華繁盛的楚國,燕丹心中微微沉重起來:“楚國啊,根本意識不到事態嚴重。

他們不明白現今秦軍是多麼強悍。\"小高聞言贊同地點頭,僅短暫交鋒,他就深知秦軍的強大。

此刻,各國都認定是燕丹獻的策,讓他成為秦國的白手套,最終導致了一場足以封神之戰—將渠之戰。

但他們可曾明白,秦國有強大的兵力?以寡擊眾絕非虛言。\"燕軍圍城多日,士氣低落,全賴將渠的好運,才佔到些便宜。\"想起那時的情景,燕丹心中便燃起一團火。

當初燕王喜的決定的確出自燕丹之手。

燕丹利用墨家勢力遊說,憑藉三寸不爛之舌成功勸服燕王喜。

然而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這竟會反過來坑他。

壽春城內一所豪邸中,燕丹與小高受邀進內。\"沒想到鉅子竟然認得楚國的項燕將軍?”高漸離一臉震驚。

項燕不僅是楚國內頗具實力且享有極高威望的將軍,這樣的交情,讓高漸離不由對燕丹另眼相待。

是的,眼前坐著的就是那位楚國將領項燕。

不過讓燕丹如芒刺背的是,本應友善的目光中帶上了少許質疑。\"這件事,我會考慮。\"項燕嘆一口氣。

如果在以前也就罷了,但現在整個燕國早已滿城風雨,他們都知道燕丹成了秦國外出的“棋”。

貿然動手助秦,無疑是給秦國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來出兵。

雖然楚國毫不懼怕,但也絕不想成為秦國的馬前卒。

走出這座豪宅後,燕丹目光迷茫,滿心疑問。\"我究竟哪裡出了錯?其他人對我都客氣極了,包括魏王在內。

然而他們對‘連橫合縱’的策略,根本不屑一顧。

難道還看不清楚,秦國狼子野心?”當然,實際上,燕丹所做的事情對戰國的整體格局並未構成嚴重影響,頂多微乎其微。

可燕丹手中沒剩下方希這樣的智囊,只能轉而作出決定:“向齊國去!”秦國會大量訓練士兵,乃至全國的兵力已突破百萬人,並且都是精心挑選的精銳士兵。

這樣的兵員數目,已堪稱戰國首屈一指。

僅僅是因為還要處理三國外憂未定,三十萬兵馬便已是秦軍所能調動的最大規模,假如動用了全國的力量,秦國會傾巢而出,至少能動員六十萬兵馬。

在這個關鍵時刻,公子扶蘇竟然選擇了周遊列國,意圖進入齊國深造學問。

齊國被譽為孔子與孟子的故鄉,如果錯過此次良機,怕是一世遺憾無法彌補了。

將閭手中的酒杯,忽然間失去了握持力,掉落在地板上。

耳邊的話語讓他面色冷凝。

“耐人尋味。\"

隨著微風的輕拂,寒冬的腳步越來越近。

風起間,只見將閭的身影驟然消失了蹤影,沒人知曉他的去向。

然而兩天後,一則訊息如同驚雷般劃破長空。

在齊都臨淄,貴公子扶蘇遭遇刺客,嚴重受傷,生死垂危的訊息如潮水般湧來。

霎時……

戰國之地瞬間動盪起來。

而在朝野內外,隱匿著功名的將閭憤怒得難以言表。

大哥危在旦夕,親兄扶蘇命在呼吸之間。

一向沉穩如海的將閭罕見地表現出憤怒之情:

“大哥以仁德聞名,品德卓越,不想齊國竟會喪失理智至此,欲傷及我們的骨肉同胞,吾願齊國受十倍之罰。

臣懇請大王下令出兵,討伐齊國,以雪此恥。\"

久未展露鋒芒的將閭,終於藉此次事件為自已贏得了表現的機會。

\"很好,此番戰役由本將領軍,指揮二十萬大軍向齊國尋求公道和答覆。\"

嬴政聽到這裡,驚喜若狂……不對,應該說勃然大怒地發出指示。

不到兩日,又一則驚人情報傳出——燕丹,正巧身處臨淄。

其實燕丹並未徹底絕望,他仍期待能夠說動齊國國君。

然而國君雖然表面禮賢下士,最終卻禮貌地拒之門外。

失望至極的燕丹走出國府,心情愈發煩躁,走進一家酒館試圖借酒澆愁。

他認定人心已無可挽回,卻未曾料到,事態發展將走向一個更加曲折的道路。

就在燕丹沉浸在這種苦澀中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

起初他並未在意,直至……!

楚國,身為大將軍的項燕府內,猛然間響起劇烈的碰撞聲。

手中脆弱的茶具在他怒氣衝衝的手掌下破裂。

滿臉震怒,項燕厲聲喝道:“忘恩負義,燕丹!我以為你會懂得體諒,豈料你竟做出這般 之事。

我一直推心置腹待你,竟被你利用為虎作倀。\"

獲知發生在臨淄之事之後,項燕已在屋中關押自已一整天以示怒火。

儘管作為楚國的軍門將軍,然而燕丹昔日曾是燕國貴胄公子,在他們的交往初期,友情深如兄弟。

縱使縱橫捭闔的政治主張並未明確贊同,但在內心層面上,項燕已有所思慮。

他深知秦國強大,合縱連橫不失為應對策略,可以牽制其攻勢。

但他一直疑惑:國家的領袖是否會信任並依賴那個昔日的朋友?

楚王原本就動搖的心境再次被撼動,然而……!

事情竟發展至燕丹刺殺扶蘇並嫁禍給齊國,這一招真是陰狠毒辣。

這個人明顯懷著鬼胎。

項燕對他的期望落空,此刻已然堅信對方居心叵測。

門外侍衛匆匆來報,聲音中透露著緊要:“將軍,剛接到的訊息,秦國已經對齊國正式宣戰。\"

聽見這句話,項燕拍案而起,怒視著手中的地圖,上面顯示的是曾經的燕國土地,秦軍集結二十萬在此地待命,而統領便是將閭這位年青才俊。

面對這一幕,項燕驚異得近乎駭然,沉聲說道:\"確如其言,狼子野心,秦朝的每一步計劃皆精心策劃。

消滅趙國後駐紮中山,隨時能攻伐燕地;等佔領燕土後,則威脅逼近齊國。

屆時前後夾擊,魏國難逃毀滅的命運。\"

但指望楚國自發地援助齊國是絕無可能的。

儘管項燕洞察了秦國的野心,甚至許多人都有所察覺,但他們仍懷抱著渺茫的希望。

楚國實力強大,擁有六十萬大軍,根本不懼怕秦國。

項燕本未料想秦國的野心如此巨大,即便攻佔齊魏兩國,對楚國的影響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