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雖遠必誅
大唐開局錯把長樂公主當成 醉愛吃肉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大廳。
世家的人跟秦羽的人都是有默契的沒有驅逐來看熱鬧的人,相反,他們都是希望人越多越好。
等李承乾,李泰和崔勝賢等人依次落座,崔正看著外圍熙熙攘攘的人群,笑道:“秦兄弟,文斗的作品不如交給在場的所有人來評判,如何?”
你倒是挺開明。
秦羽微微撇嘴,他自然也是沒有問題,回答道:“那就再好不過了。”
此言一出,在場的圍觀群眾氣氛頓時熱鬧了起來,一個個興奮不已。
待下人將書桌布置完成,秦羽率先坐在了一張書桌凳子上,餘光也看到了崔正也從另一張書桌旁坐下。
沒想到是他親自下場,秦羽倒是有些詫異。
等李承乾開口將題目向眾人說明,並宣佈比試開始,秦羽跟崔正才開始斟酌動筆。
策論,是古代議論當前政治問題,向朝廷獻策的文章。
文斗的時間為一個時辰,字數約莫在八百到一千字左右。
此時秦羽尚未動筆,他心知文鬥並不是賭鬥勝負的關鍵,他正在糾結究竟要用何種心態去寫這篇文章。
秦羽的目光不自覺的看向洛雨曦,當他看到師姐鼓勵的表情,他的心也是瞬間安靜了下來。
論突厥。
秦羽寫下三個大字,腦海中浮想起以前在網上了解到的歷史。
貞觀時期的突厥分為東突厥和西突厥,東突厥在蒙古高原,西突厥在西域。
也是中國西北與北方草原地區繼匈奴、鮮卑、柔然以來又一個重要的遊牧民族。
也就是說,只要那片土地沒有徹底漢化,即使像漢武帝時期消滅了匈奴,到了其他朝代,又有別的遊牧民族代替。
以當前的局勢,大唐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先用武力征服,再用文明教化。
這些遊牧民族很多時候都是一時強大,他們的文化並不能長存於世,很快就會泯滅於歷史之中。
唯有文明,方可長存。
想定下來,秦羽瞬間文思泉湧,驟然落筆。
他將漢族要用何種態度對待這些敵對民族,如何處理突厥邊疆衝突問題,又要建立什麼制度去管理這些民族一一描述。
約莫過了四十分鐘,秦羽擦了擦腦門的汗水,終於將試題寫完了。
足足有一千餘字,對於不怎麼寫過毛筆字的他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崔正的文章比秦羽先寫完,現在正在被在場的功勳二代們先後傳閱著。
他彷彿勝券在握,臉上自始至終都掛著若有若無的笑意。
待眾人看完。
李承乾起身說明道:“崔正公子所言,對待突厥的問題,應當慎重考慮,突厥的騎兵尤其強大,而我們大唐剛剛建國不久,四面都有強敵虎視眈眈,北有突厥,西有吐蕃,東有高句麗,海上也有倭寇侵擾。
他提出,應當效仿漢高祖劉邦,國力不足時,應當先用和親政策緩和與周邊國家的矛盾,待時機成熟,就如漢武帝時期一舉殲滅敵人,實現封狼居胥的偉大成就。”
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猥瑣發育,別浪。
眾人聞言,紛紛若有所思。
突厥的實力,對於隋末唐初時期的他們來說,影響非常深刻,很多人都覺得頗有道理。
等分析完畢,當看到秦羽的策論也已經寫好,在場的所有人都是面露期待,他們迫切想要知道他能寫出何種文章出來。
李承乾的心裡自然也是明白崔正的謀劃,以他對崔正的瞭解,崔正的水平應該不止於此。
希望你也看出來了。
李承乾雖然這樣想著,但他真實心理還是希望秦羽能用心寫出一篇驚豔的文章出來。
等侍衛將秦羽的策論遞了上來,李承乾稍微有些緊張的接過宣紙,只是看了一眼,便是覺得一股氣息直接衝上了天靈蓋,頭皮發麻。
李承乾喘著粗氣,站了起來,將文章遞給了身邊的謀士,語氣激動的說道:“念,大聲的念出來。”
難道秦羽又寫出了傳世之作?
看到李承乾的反應,幾乎所有人都是豎起耳朵,洗耳恭聽起來。
那位謀士狐疑的接過文章,也是看了一眼,便是雞皮疙瘩倒豎,他振奮不已,朗聲讀了起來。
“論突厥,倒不如說是論周邊強敵,而面對強敵,必須要有無以倫比的信念,必須要挺起中華民族的脊樑,應當時刻貫徹到底: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
只是開篇,就已經讓在場的所有人熱血沸騰了起來。
好!
好一個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在場的功勳二代們更是心情激盪。
現在回想起來,當今聖上不就是這樣英明神武嗎?
終結戰亂,統一國土,心胸開闊,容納功臣,勵精圖治,誓要剷除大唐疆土周邊的威脅。
那名謀士又繼續朗誦了起來。
“但是,光憑一腔熱血可不行,還得有智謀,突厥騷擾邊疆百姓,以至於生靈塗炭,那便以戰養戰,以遊擊而戰,此乃師夷長技以制夷!”
這是?
好計謀!
在場的勳貴二代們聽聞此計,腦海猶如黃鐘大呂敲響,豁然開朗。
其他俠客跟群眾們雖然都是一知半解,但還是受益匪淺。
一時間,在場的所有人都是目光灼熱的看向秦羽。
可惡!
這秦羽居然有如此謀略?
崔正再也不復先前的雲淡風輕,此時他的心情可謂是五味雜陳。
雖然他沒接觸過軍事,但憑藉秦羽總結的寥寥幾句話中,就可以看出其中蘊藏有驚天智慧。
他是沒有盡全力,可秦羽就兩個段落便把他的文章對比得一無是處,讓他的心情很不好受。
緊接著,聲音繼續傳來。
“雖然此時與突厥決戰的時機尚未成熟,但不能就此而怯戰,你可知?漢以強亡,當時三國時期各個軍閥皆可鎮壓周邊胡族,我們大唐堂堂統一王朝,以武立國,難道還沒有與之拼死一戰的勇氣?
“若是戰勝突厥之後,也應當努力開發北方的地方經濟,宣揚實現民族平等,使其自然漢化…”
“……”
“細數歷朝歷代,若是我們中華民族沒有內鬥損耗,而是團結一致,共同抗敵,我們從未失敗過。”
“當國家受到屈辱時,我們應當時刻謹記於心: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