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燕王府。

薛大鼎收到了李世民的信件。

信中第一件事,李世民便表明將來要攻打高句麗,因此命令他在幽州,鍊鐵,修路,屯糧等等。

“突厥還未戰,就想著開戰高句麗,這是不是有點太快了?”

薛大鼎眉頭微皺,不過既然李世民已經下達命令,那他自然按照命令做。

只是這第二件事讓他感到有些不知所措。

因為李世民竟然要他想辦法,讓李祐想出解決馬蹄磨損的辦法,還不能讓李祐發現。

他一個忠厚老實的讀書人,竟然要去幹這個···

這讓他有些無語,你們父子真的是···。

不過應該怎麼做呢?

但看到信中所說的情況後,他腦中思考了起來,不知不覺的走到了議事廳。

在外頭他就聽見李祐的聲音:“你是不是偷懶了啊?”

“殿下,臣親自去看了,這真不是俘虜偷懶,實在是開採石灰石太難了!”

他走進去一看,只見議事廳中,李祐和朕彭通正在爭辯著什麼。

見到薛大鼎走進來,彭通一臉的委屈道:“長史你來的正好,快來評評理!”

“評理?發生了什麼事?”薛大鼎很是不解,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彭通連忙解釋道。

“殿下找臣,說是想拿十萬斤的水泥來修什麼印鈔部!”

“可臣這些天一共才開採了開採了三十萬斤的石灰石。做出了的水泥大部分都用在了修繕城牆上,哪裡還有這麼多的水泥啊!”

話音還沒落下,李祐當即質疑了起來。

“吶,五百俘虜,半個多月的時間,你告訴我才開採三十萬斤的石灰石??”

“這不是偷懶是在做什麼??”

李祐想建造印鈔部用來保密,那自然是少不了水泥。

開採石灰石,煅燒水泥這件事是在十五天前讓彭通負責的。

他以為過去這麼長時間了,應該能夠產出很多水泥。

但誰曾想,大部分的水泥都用在了城牆的建設。

這也就算了,但彭通說十五天一共才生產出了三十萬斤的石灰石。

算下來平均一天的產出居然只有兩萬斤。

兩萬斤分攤給五百人,那麼每個人每天大概生產四十斤石灰石?

這麼算下來,這俘虜也太輕鬆了吧!

這不得不讓李祐懷疑,彭通是不是在偷懶。

薛大鼎也覺得這效率太低,但不清楚緣由,也沒下定論。

“額···事出有因,殿下何不聽聽他如何解釋?”

彭通趕忙解釋道。

“臣花了幾天打探到,這最近的石灰石礦山在三十里外的荒山上,再後來光是開路,建造營地都耗費了好幾天。”

“真正開礦的時間也不過是十天左右。”

“而且這石灰石礦堅硬,而做成水泥還得磨成粉,經過煅燒,所以能有三十萬斤已經相當的快了。”

聽完這個解釋李祐覺得能夠理解,畢竟開礦這種事耗費的時間確實長。

“那除掉耽誤的時間,按十天,五百人,三十萬斤來算。”

“那算下來,每個人一天也才生產出六十斤!”

“這效率···也沒提升多少啊!”

彭通叫苦連天。

“殿下,這石灰石礦山要論開採,比想象的更難。”

“這石灰石礦都是怪石叢生的石山,俘虜每天都要帶著木柴和水帶上山,光是這就廢了不少功夫了!”

“上山之後,先是火燒,然後在水淋,只有這樣才能將礦石給分離開來,不然用鐵鎬砸不動!”

“而開才出來的石灰石都是靠人用揹簍背下來的,這光是運下山也是一件麻煩事,更別說運到三十里外的王府。”

“送到王府之後還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粉,然後再煅燒成水泥!”

李祐聽到這解釋,相當的無語,效率這麼低,他還以為俘虜在偷懶。

看來這開採礦石遠遠比自己想的更難一些。

在沒有大型機械的情況下,開採堅硬的礦石,全靠火燒水淋,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將礦石從礦山分離。

至於運輸那就更加無語了,平坦的地方還能用上牲畜,但是在路都沒有的礦石山,那隻能靠人背。

方法極其原始,效率極其的低下。

按照這麼搞下去,水泥的成本還不得飈的天上去?

別說進軍房地產,就是做個水泥花盆,恐怕都沒人用得起。

李祐一拍腦門,看來真不是俘虜不努力的問題,實在是開礦難度太高了,但李世民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他皺著眉頭問道:“那父皇是怎麼做到一天能修三十里路的呢??”

一旁的薛大鼎解釋道。

“長安人口眾多,因此可供徵調的民夫多,再加上府兵,所以修路這麼快不是什麼稀奇事。”

李祐嘆了口氣,這個辦法他也沒法用。

在人口方面,幽州和長安沒法比。

長安上百萬,這整個幽州也才幾十萬,再加上跑掉的人,整個幽州城的人口更少了。

而最重要的是,李祐身為皇子,大量徵調民夫,實在是太敏感了!

至少現在,李祐還沒有底氣敢這麼幹。

“不過,殿下放心!”薛大鼎趁勢安慰道。

“臣收到訊息,聖上準備將來同高句麗動兵,聽說是以幽州為據點,相信不久後殿下就可以能徵調民夫開礦了。”

“你從哪裡聽來的訊息??”李祐皺著眉頭問道。

薛大鼎解釋道:“長安很多人知道,高句麗同華夏有滅國之仇,而且他們還辱罵過聖上是遼東糞土臣,聖上是咽不下這口氣的!”

“哦,還有這事?”李祐眉頭一挑,心中卻有了自己的想法。

“是···”薛大鼎沉吟了一會,趁機說道:“這事長安很多人都知道。”

“本王怎麼沒聽說過?”李祐很不解,目光看向彭通問道:“你聽說過這事麼?”

“聽說過,只是時間可能要等很久!!”彭通說道。

李祐皺了皺眉,按這麼說的話,那高句麗同大唐絕對有一戰。

幽州南通大運河,東邊是山海關,出了山海關就能東渡到高句麗,因此將幽州作為軍事據點的可能性相當的高。

等需要提供武器裝備的時候,那自己就能順勢提供鍊鐵的高爐,大量鍛造武器,再重金招募一批上過戰場的老兵,最好再把火藥弄出來。

這樣就能占城為王,將幽州徹底變成屬於自己的地盤,不再聽從李世民的調遣了,這倒是不錯呀!

想到這,李祐眼睛亮了起來,心中有些期待,只是時間上這可能是四五年後的事了。

見李祐思索,薛大鼎以為李祐察覺到了什麼,他有些心慌,轉移話題道。

“聖上想在北征的秦直道上,再多修一段路,通到幽州,於是問李靖要多久。”

“李靖卻說呼叫軍馬的時候,很多軍馬馬蹄被磨沒了,恐怕要很長的時間。

“於是,聖上連夜召集眾臣商議解決馬蹄磨損的事。”

“但魏徵建議給馬穿上布襪,程咬金建議給馬穿上鞋子···”

李祐聽完發出了爽朗的笑聲:“哈哈哈。”

一眾人聽完皆面露笑意。

“這想法可真是有意思!”

“馬怎麼穿鞋子?”

彭通則笑著問道:“那最後事情解決了麼?”

薛大鼎無奈的說道:“當然沒解決,馬的腳掌有不是何人一樣寬大,怎麼能穿上鞋襪,這事鬧得啼笑皆非。”

“哎!??”

這下輪到李祐詫異了,皺著眉頭問道:“現在的馬沒釘馬掌麼?”

身為獸醫,他也治療過馬掌開裂,口蹄疫等疾病,自然也見過馬蹄鐵,難道現在沒釘麼?

薛大鼎愣住了,說道:“沒有啊,殿下難道不知道麼?”

“不過馬掌是個什麼東西,能解決馬蹄磨損麼?”

“···”李祐很是無語,反問道:“本王哪裡哪知道沒釘···”

這事,還真不能怪李祐不注意。

因為李祐擔心自己將來成瘸子,而且騎馬很摩根,因此他逃課最多的就是騎術課了。

再加上馬蹄鐵都釘在馬掌上,被踩在腳底下,誰沒事會注意這個呢?

這就好像誰出門會仔細觀察別人的鞋底呢?

望著眾人期待的眼神,李祐有些驚訝了。

“程國公其實說對了,其實就是給馬穿鞋子,只不過穿的是鋼鐵做的鞋子!難道沒人試過??”

彭通很是無語到:“把馬養瘦了都要捱打,這怎麼會有人敢試?”

“說的也是···”

李祐相當無語,在古代論國寶動物,那一定是馬了。

養瘦了都要捱打,有人敢用釘子釘馬掌??

事實上,馬蹄鐵出現的很早,在西方能找到青銅材料做的馬蹄銅。

而在華夏,這養馬的法律將馬匹保護的實在太好了,因此元朝前,都不存在馬蹄鐵,也從未出土過相應的馬蹄鐵的文物。

直到元朝,北方遊牧民族從西方學到了馬蹄鐵的技術,馬蹄鐵才在華夏出現。

“鋼鐵做的鞋子怎麼給馬能穿上呢?”薛大鼎先是一愣,雖有不敢相信的追問道。

李祐有些懷念的說道:“這事其實還挺簡單的。”

他有個朋友也是獸醫,無意中結識了一個土豪,土豪的家裡有十幾匹純種的馬,每一匹就價值幾十萬。

朋友靠著釘馬掌的本事征服了富婆,從此發家致富···這段奇遇讓李祐十分的羨慕,看過影片之後覺得自己也會了,只是可惜沒遇上合適的富婆。

李祐領著薛大鼎,彭通等人來到了馬廄。

一旁的馬倌連忙走上前來問道:“參見殿下,殿下這是要出門麼?”

“不是,我來看看我的白馬。”李祐身為皇子,也要學騎射。

這匹白馬是李祐的專用坐騎,只有兩歲,十分的溫順,親人。

見到李祐的到來,連忙側頭,鼻孔噴著白霧,踏著小碎步,以為李祐是帶它出去玩耍的。

李祐伸手撫摸它的鬃毛,輕聲說道:“先等等,今天就不帶你了!”

眾人有些疑惑,李祐為什麼不給自己的坐騎釘馬蹄鐵?

李祐領著眾人來到了一匹成年的棗紅馬面前解釋道。

“釘馬掌其實就是用釘子在馬掌上釘上一塊和馬掌大小差不多的鐵片。”

“這麼一來,鐵片就取代馬蹄鐵在地上摩擦,避免馬蹄磨損。”

“小馬駒還處於生長的年齡,馬蹄生長速度較快,而且相對脆弱,因此釘馬掌只能給成年的馬掌才行。”

薛大鼎聞言,當即質疑道:“殿下,這用釘子定鐵片,那馬不會疼痛麼?”

“是啊,用鐵定釘馬掌,這真的能行麼?”

“不會···,這馬蹄其實和人的指甲差不多的,你剪指甲是不會感覺疼的。”

李祐擺了擺手道。

薛大鼎和彭通對視幾眼,半信半疑,還想問些什麼。

卻被李祐打斷了,他直接說道:“你們去找筆墨,待會就能給你們示範釘馬蹄鐵了!”

“是!”很快,侍從將毛筆和紙張給帶來了。

“這釘馬蹄鐵一定要大小合適,不然還不如不釘。”

李祐轉頭對著一旁的侍從說道:“你過來,將墨汁塗抹在馬掌上,然後讓馬掌踩在紙上,這就留下馬蹄鐵的形狀!”

“讓臣來!”

聽著理由說的有理有據,薛大鼎此刻相信李祐說釘馬掌的辦法了。

他有些激動,二話不說,直接拿過了筆墨,朝著棗紅馬走過去。

侍從穿著甲冑,而薛大鼎頂多穿了兩件羊毛衫···這要是被踢了那就慘了,真是亂來。

李祐趕忙提醒道:“你···小心點,實在不行放倒它,別被踢了。”

“放心,臣也是練過騎射的!!”

薛大鼎不以為然,伸手就抓住了馬的鬃毛,安撫了一會。

隨後他直接蹲了下來,一旁的侍從和馬倌趕忙上前幫忙。

在幾人的幫助下,薛大鼎依次抬起馬腿,刷上墨汁,然後讓馬踩下,在紙上印下了馬蹄的形狀了。

“殿下,接下來呢?”薛大鼎一臉激動地揮舞著四張紙問道。

李祐想了想說道。

“接下來就要用上好的鋼鐵鑄造大小合適的模型,厚度只要大概五分之一寸左右(五毫米),每個馬蹄鐵上都要留鑽孔,用來定釘子!”

薛大鼎聽完一臉興奮的牽著馬匹就往鐵匠鋪走去:“臣明白了!!”

薛大鼎拿出紙,又將李祐的要求重複了一遍,鐵匠直接找來沙模,弄出了一個大小差不多的模型問道。

“殿下,這樣能不能行?”

“可以!”李祐看了看,感覺沒什麼問題。

話音一落,鐵匠舀起鐵水,朝著四個模型上澆築,冷卻後鑽孔。

一陣鼓搗過後,四個嶄新的馬蹄鐵被製作了出來。

“將馬蹄上的髒東西弄乾淨,然後燒紅馬蹄鐵燙平,再冷卻後釘上去就可以了!”

“是!”

薛大鼎用鐵夾夾著燒紅的馬蹄鐵靠近馬匹,一旁的侍從幫忙抬起了馬腿。

他直接將馬蹄鐵按在了馬掌上,只見一陣“呲”響,一陣青煙冒出,空氣中飄出一股燒焦的蛋白質的味道。

馬匹竟然沒有反抗,嘶鳴。

見此情形,薛大鼎趕忙將馬蹄鐵放進冷水,然後找來釘子,親自給馬釘上。

整個過程,眾人看的發呆,不敢發出一絲聲音,生怕薛大鼎釘歪了。

不到半刻鐘,這馬掌已經訂好了,全程馬匹沒有發出痛鳴聲。

顯然正如李祐所說,馬蹄其實和人的指甲差不多,沒有多少痛感。

而馬兒此刻小碎步踏在了地上,鐵和磚相碰,發出了沉悶的金屬聲。

眾人這才鬆了一口氣,雖說早有預料,但眾人還是感到十分的驚奇。

“成了!!”薛大鼎滿臉興奮,激動地拿錘子的手都發白。

“這馬蹄鐵真的相當於人的指甲,真是不可思議!”彭通十分震驚的說道。

“這麼一來,大唐的戰馬將大大減少損耗了!”

“那大唐騎兵豈不是大大增加,將來豈不是不輸於突厥?”

“若是保守秘密,等到北征之時,豈不是能出其不意的??”梁猛飈說道。

“···”

很快就有人意識到這馬蹄鐵的巨大軍事價值。

只有李祐無語的說道到:“大唐騎兵會增加,但是要作為殺手鐧,恐怕還不行!”

“為什麼??”薛大鼎不解的說道。

李祐指著馬蹄說道:“你看看,這東西製作很難麼?”

薛大鼎十分嚴肅的說道:“所以這才要保密,等交戰的時候,可以出其不意,說不定就能決定勝負!”

李祐搖了搖頭。

“這東西對突厥來說其實並沒有多大的用處,因為突厥都生活在草原上。一來他們不缺馬,二來他們釘上馬蹄鐵反而不利於抓地。”

“反倒是在水泥路上馬蹄磨損嚴重,因此最需要馬蹄鐵的反倒是唐軍!”

聽完,薛大鼎猶豫了片刻,隨後一臉嚴肅道:“此事,暫時保密,具體事宜臣還得稟告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