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擴大規模
都市最強軍醫有聲小說 鵬程萬里向天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鄭清澤考慮到公司願意提供支援,他計劃讓這些員工開設小賣部。他的廣告宣傳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使得長白山的產品銷售非常暢順。如果這些小賣部能夠成功運營,將會穩賺不賠。
現在的問題是,公司是否願意提供支援,讓他們先開設小賣部,然後賺到錢再歸還給公司。
如果不能盈利,公司就乾脆找新的經營者。
因此,積極參與的人數也不少。
目前,鄭清澤正在考慮兩件事情。
首先,小賣部是否需要配備冰箱。
其次,小賣部是否需要配備電視機。
最終,鄭清澤決定裝備這兩者。
在城市中,電視機並不普及,而在農村更是如此。人們更多地聚在一起觀看電視,看到自己的廣告後,購買自己的零食,以提高銷量。
至於冰箱,現在鄭家也生產自己的雪糕。
不能虧本。
隨後,鄭清澤要求鄭帆宣佈支援計劃。
口號,鄭清澤已經想好了。
富人先富,帶動其他人富裕!
現在,鄭帆對記者的採訪已經非常熟悉。
鄭帆的情況如下,即使他本人想保持低調,媒體也不會允許他這樣做。
開個玩笑,你和你的父親現在至少有五十億的身價。
現在,你要保持低調嗎?
你現在可是全國首富。
既然不能保持低調,鄭清澤索性讓自己的父親高調起來。
吸引媒體越多的關注,就能吸引更多全國人民的關注。
只要沒有負面新聞爆發。
自家產品的銷量基本上不需要擔心。
今年,這些產品的產量至少要比去年增加三倍到四倍。
甚至,鄭清澤認為,不僅僅是三倍到四倍。
一旦到了八月,只要不漲價,甚至可以賣出十倍的產量。
面對記者的提問。
鄭帆顯得非常從容。
“我們的投資將從三億起步!”
鄭帆沉穩地說著,看著記者們:“最重要的是對一部分人群的支援,希望他們能變得富裕!”
一個記者問:“鄭總,這就是所謂的先富帶動後富嗎?”
鄭帆點了點頭:“是的,去年,我幸運地賺了一大筆財富,這財富來自社會,自然,也要回饋社會!”
然而,有記者提出了質疑:“但是,這不就是在鄉村支援自己的代理商嗎?”
鄭帆微笑著回答:“親愛的記者朋友,關於這個問題,我可以解釋一下。首先,如果鄉村代理商賺錢了,難道他們不算是因我們而富裕嗎?其次,儘管長白山集團潛力巨大,但我們只是其中一部分,還不具備帶動全國人民富裕的實力,這是政府的職責,而我們只是一個環節。最後,我們只是在嘗試而已,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話已經說到了這個地步,記者們反而不知道該問什麼了。
有一名記者最終開口問:“鄭先生,如果這三十億元的投資最終虧損了,您會怎麼處理?”
鄭帆笑了笑,豎起了三根手指,然後回答:“首先,我們將繼續支援一部分人銷售長白山集團的產品,因為我們的產品暢銷。其次,我們將盡力支援農業,這些店鋪將不僅銷售我們的產品,還提供化肥、農藥等農業用品,如果可能的話,我們也會談判降低這些產品的價格。”
他繼續說道:“第三,就是虧損的問題。我們做好了虧損的準備,即使這三十億全部虧損,我們不會感到浪費,因為這筆錢將促進一定的消費,而且三十億對於我們來說並不是一筆鉅款。我們家族並不會太過在意。”
記者們陷入了沉默,鄭帆雖然言辭傲慢,但他也有資本。
採訪結束後,各大媒體開始報道,標題黨充斥著各大新聞平臺,如《全國首富要帶動一大批新的富裕階層》、《先富帶動後富是否存在一定的可行性》等。
在國內,存在著一些爭議,一些人支援,一些人反對,一些人則認為這完全是不切實際的想法。長白山集團究竟有什麼能力帶動大批富裕階層?除非改變制度,有人認為這也不會有太大改變。甚至有人認為,要改變一切,需要從人種層面進行改變。
媒體在如今變得囂張,比後世更加肆無忌憚,可以直接否定製度和人種。
鄭清澤看著報道,感嘆不已。新聞媒體的存在是否有必要?
然而,他也明白,這種爭吵對於長白山集團來說是有必要的,他們需要爭吵,需要激烈的爭論,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品牌脫穎而出。
與此同時,東三省鄉村的一些村民和市民也感到興奮。他們被選中參與長白山集團的扶持計劃,店鋪不僅提供零食和酒水,還贈送電視和冰箱,這對他們來說幾乎是白送的。
鄭清澤親自前往海爾訂購了成千上萬臺電冰箱,要求透明玻璃門,以便展示雪糕。雖然利潤降低了一些,但由於訂單數量巨大,海爾也願意配合。
然後,鄭清澤挑選了一萬多家店鋪的合適位置,考慮了人口密度、距離倉庫的遠近以及職工的能力等因素。此外,他還需要與地方政府協商申請營業執照。
然而,他也擔心在執行過程中會出現貪汙現象,這對於長白山集團能否將產品銷售到農村層面至關重要,因此他親自抓緊了這個問題。
雖然工作繁忙,但鄭清澤認為這種繁忙還是值得的。他知道,爭吵和爭論會讓長白山集團的品牌更加突出。
鄭清澤首先挑選了一萬名合適的人,包括縣城、鄉鎮、農村以及城市周邊社群,一共開設了一萬多家店鋪,總開銷約為1億。隨後,這些店鋪開始營業。
在李家村,有一位名叫李善全的四十五歲村民。早些年,他曾上山挖礦,但不幸斷了一條腿,如今只能務農。雖然殘疾,但他自己的莊稼地也伺候不了多少。
去年,他的兒子李飛去了黑河,成為一名銷售員。僅僅一年的時間,家庭條件好轉,兒子每月能拿回一千塊錢,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