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也嚐了一口烤地瓜,讚道:“香甜可口,確實是好物。”
長孫無忌吃了一口,驚呼道:“此乃神物啊!”
裴寂更是狼吞虎嚥,邊吃邊說:“這要是能大量種植,大唐何愁糧食不足!”
尉遲敬德嘴裡塞得滿滿的,含糊不清地說:“太子殿下厲害,弄出這等寶貝!”
眾人紛紛讚歎不已,臉上洋溢著驚喜和興奮。
房玄齡說道:“陛下,應當儘快推廣種植,讓百姓受益。”
李世民點頭道:“朕正有此意。承乾,此事你功不可沒。”
李承乾拱手道:“兒臣只是略盡綿薄之力,其實都是爺爺在看管。”
“恭喜上皇,恭喜陛下。”
眾人一陣歌功頌德,將天下能出現這樣的神物,都歸咎在兩位陛下的身上。
裴寂自然是可勁的吹太上皇的辛苦勞作,長孫無忌也不甘示弱,可勁的說都是陛下李世民的勵精圖治,才會降下此物。
就是沒人搭理李承乾這個小可憐,差點直接被擠出去。
李承乾有些無奈的看著,沒辦法,誰讓老大老二都不是自已,就算有功勞,那也是上皇和陛下之後的,才能輪到他這個太子。
最後又開始紛紛獻策,討論著如何推廣種植土豆地瓜,
陽光灑在眾人身上,他們眼中彷彿看到了大唐未來的豐收景象和繁榮昌盛。
翌日,陽光明媚的清晨,徐雲恭敬地站在東宮門口,等待著李承乾的到來。
徐雲見到李承乾,一時之間感覺還有點激動,
“殿下,好久不見。”
“好久不見?”
李承乾看了徐雲一眼,貌似才一個多月,他這麼激動幹什麼。
不一會兒,李承乾在一眾隨從的簇擁下,出發了。
“殿下,今日臣將帶您視察工部最新研製出的雕版印刷術和造紙術。”。
李承乾面帶微笑,點了點頭:
“徐雲,有勞了,前面帶路吧。”
兩人一路說著話,朝著工部走去。
一路上,長安城的愈加繁華,小商販絡繹不絕,繁華的景象盡收眼底,百姓們非常忙碌。
來到工部,還未進門,就聽到裡面傳來陣陣嘈雜的聲音,有工匠們的討論聲,還有工具碰撞的聲響。
走進一間寬敞的屋子,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張排列整齊的大案,案上擺滿了各種工具和材料。
工匠們正專心致志地工作著,有的在雕刻木板,有的在調配油墨,有的在整理紙張。
李承乾好奇地走近一位正在雕刻木板的工匠,問道:“師傅,您這刻的是什麼呀?”
工匠連忙停下手中的活,行禮道:“回殿下,小的正在雕刻一篇文章,用於印刷書籍。”
李承乾仔細觀察著木板上精美的圖案和文字,讚歎道:
“這雕工真是精細,想必印出來的書籍一定清晰美觀。”
雖然是他出的設計圖,可真正效果什麼樣,說實話心裡沒底,現在一看,確實不錯啊。
徐雲在一旁介紹道:“殿下,這雕版印刷術大大提高了書籍的製作效率,以往抄寫一本書籍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如今有了這技術,可就方便多了。”
李承乾點了點頭,繼續往前走。
這時,一位負責印刷的工匠拿起一塊雕好的木板,塗上油墨,然後鋪上一張紙,用刷子輕輕一刷,一張印有清晰文字的紙張便出現了。
“妙啊!如此簡單的操作,卻能有如此神奇的效果。”
工匠笑著說:
“殿下,這還不算什麼,我們還印製了許多關於科學的書籍呢。”
李承乾迫不及待地說道:“快拿來讓我瞧瞧。”
工匠趕緊拿來幾本科學書籍,李承乾接過,翻閱起來。
“這有關於天文曆法的,還有農業種植的,甚至還有醫學方面的,真是包羅永珍。”
徐雲說道:
“殿下,這些科學書籍的印發,定能讓更多的人學到知識,推動我大唐的發展。”
李承乾贊同道:“不錯,知識就是力量,要讓百姓們都能讀書明理。”
隨後他們來到了造紙的區域,只見巨大的水槽中,浸泡著一堆堆的原材料,工匠們熟練地操作著工具,進行著一道道複雜的工序。
李承乾問道:“這新的造紙術如何?”
徐雲解釋道:“殿下,新的造紙術採用了新的材料和工藝,使得紙張更加潔白、光滑,而且成本也降低了不少。”
李承乾拿起一張新造的紙,輕輕撫摸著:“果然是好紙,這對於書籍的普及可是大有益處。”
一位年長的工匠走過來說道:“殿下,有了這好紙和好的印刷術,我們就能為大唐印製更多的書籍。”
李承乾感慨道:“諸位辛苦了,大唐能有如此創新,皆是你們的功勞。”
工匠們紛紛跪地謝恩,臉上沒有以前那種麻木,而是煥發著生機。
“殿下,自從陛下頒佈詔令,我們工匠也能擁有品級官身,每天睜開眼睛,這幹勁實足的嘞。”
“好好,好好幹。”
視察完造紙區,李承乾和徐雲來到了存放書籍的庫房。一進門,滿滿的書架讓人目不暇接,各類書籍擺放得整整齊齊。
李承乾隨手拿起一本,說道:“這些書籍不僅僅是書,更是往後學校的根本。”
徐雲說道:“殿下,陛下已經發了詔令,計劃將這些書籍分發到各地的學府和書館,陸續這些學府就會開起來。”
李承乾點頭道:“甚好,想不到短短時間,朝廷的動作這麼快,各地興建的學府也快能使用。”
“殿下說的是,往常勞役並不好徵用,百姓都是怨聲載道,這次一聽說修建學府,而且各家子弟都能進入學堂,百姓們都非常樂意幹活。”
“因為建造學府的地點,都離村落不遠,各地百姓都想在收成前建造好,才會這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