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
李世民將手中的奏報交給長孫無忌,
“無忌,你看看吧,這小子在冀州乾的事。”
長孫無忌早就在等著,立馬開啟一看,心中鬆了口氣,
“北魏大乘教,我知道,若是任由其發展下去,是一場災難。”
“太子乾的不錯,冀州刺史,高沽,處事也非常妥帖。”
房玄齡聽見後,笑著對李世民道,
“陛下,這高沽,好像還是您在天策府時,提拔上來的。”
天策府一應事務,基本都是房玄齡在處理,這些人事任命,他最是清楚。
“是高沽啊,朕想起來了,當年他作為朕的軍中主簿。”
提起高沽,房玄齡等人腦中都有印象,可見,其為人處世,是亮眼的。
“陛下您看,其奏報,這元慶的藥水,能讓人喪失理智,這種藥絕對不能在流傳出去。”
李世民點頭,事情既然已經發生,現在要處理的是,讓這種藥水消失。
長孫無忌欲言又止,他覺得李世民廢除太上皇關於禁僧的政令,是有問題的。
或許房玄齡和杜如晦也想到了,卻沒人提出來,
這種事情,還得是他這個皇后兄弟來提,
“陛下,關於太上皇曾經下達的政令,禁僧道之事,我們辦的是不是太倉促了。”
房玄齡見長孫無忌提出來,先是低下了頭,沒有去看李世民,
“這麼看,確實是有失考慮,朕當時想的是,否決太上皇的詔令,這也是施恩於民的好事。”
“但是不成想,倒是會出現這種蠱惑人心的妖僧,玄齡,你怎麼看。”
房玄齡見李世民沒有變色,反而詢問自已的意見,
“陛下,當初否認太上皇的政令,確實有助於穩固新朝,這無可厚非。”
李世民當初之所以做出這個決策,其實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在於拉攏人心,穩固新政。
其更深層次的含義,大概還有否定武德年的政令,讓天下知道,現在誰才是當權者。
不過,這些自然不是能明面上說出來的,大家心知肚明就好。
“政令既然已經下達,那便不可朝令夕改,這是為政的大忌。”
房玄齡面色鄭重,他是絕對不贊同廢除這一政令的。
“你說的是,如果廢除這個政令,那麼本來得到的人心也會失去,得不償失啊。”
“陛下說的是,我看不如傳詔給高沽,讓他對冀州的僧侶多加註意,此外,我們可以在大唐時報上登載,告訴百姓,這大乘教的危害。”
“我贊成。”
“我也贊成。”
杜如晦和長孫無忌都發話了,李世民思索一番,
“房謀杜斷,就按你們說的辦。”
李承乾並不知冀州的奏報如此快,帶著匆匆趕到滄州府城,
滄州並不如冀州繁華,甚至有些蕭條,因為這裡靠近邊疆,更多的是守衛的作用。
加之需要時刻防範突厥人,更加註定了戰略地位。
“殿下,前面就是滄州府城,我先去通告一聲。”
尉遲敬德帶著人先行一步,這種時候,若是帶著大批人馬到城下,會被以為是敵人,很可能直接發生戰鬥。
尉遲敬德縱馬到城下,此時已是黑夜當空,城門落下,其內實行宵禁。
守門的將領見有人叩門,立馬發射火箭,給城內以示警。
“來者止步。”
城上拉弓射箭,隨時準備應對危機,
尉遲敬德哈哈一笑,這裡他可是太熟悉了,當年隨著陛下打過來,現在還歷歷在目。
“太子殿下車駕馬上至此,快快開啟城門,放我們進去。”
守城的將領半信半疑,這種事情當然不能相信,要有東西證明才行。
尉遲敬德也是知道規矩,抽出弓箭,將一信物綁在上面,
嗖的一聲,
弓箭射在城牆後,精準命中木頭之上,
守城的將領連忙開啟一看,確認之後,立刻大喊,
“開啟城門,迎接太子殿下入城。”
“速速派人去通知刺史大人,太子殿下的車駕馬上入城。”
傳令計程車卒消失在黑暗的城內,一路火把照耀,道路旁邊的商鋪全部大門緊閉,
城內的百姓還以為是發生了什麼大事,躲在家裡不敢動彈。
這士卒一路來到府衙,將訊息傳出後,府衙內頓時吵嚷起來,
滄州刺史曹太還在睡覺,被人叫起來,好似起床氣般,
“這麼晚了,能有什麼事,難不成是突厥人繞過幽州,跑滄州來了?”
“刺史大人,不是突厥人,是太子殿下,就快要進城了。”
曹太一個驚醒,急忙穿衣服起身,他的妻子也隨著起來,
“太子殿下來了,老爺您快去吧。”
曹太沒有理會自家婆娘,還用你說?
李承乾的車隊來到滄州城下時,城門已經大開,守城的將領帶人迎接,
他並沒有露面,一路朝著府衙而去,
曹太穿好衣服,剛要出府衙,就看見一車隊遠遠過來,同時還有馬匹的嘶吼聲,
“臣滄州刺史曹太,見過殿下。”
李承乾從馬車中出來,看著眼前之人,如果他沒記錯的話,崔家的人為官者,大多就在滄州。
“起來吧,今晚打擾你了,明日有事找你。”
車隊被引入府衙,自然有人安排住處。
曹太則是跟在李承乾身後,直到安排好所有事情後,才回到住處,
他也是認識魏徵的,可人家根本就不見他,
雖然他們的關係並沒有多熟,可最起碼的見面,應該是沒問題的。
這樣的話,只能說明大事不妙,他仔細想了一下,自已在滄州這些年的行為,有沒有哪裡出錯,
似乎沒有啊。
曹太的妻子柳氏見丈夫不對勁,疑問道,
“就算太子殿下來了,你在焦慮什麼?”
“夫人,你說這幾年我在滄州為官,有沒有什麼做的不對的地方。”
柳氏瞬間明白了曹太的意思,他笑了一聲,
“夫君在滄州為官,分內之事,並無不妥,至於其他的事情,你有責任,卻不是主要責任。”
“如今太子殿下來滄州,必然是有事才對,你只要表明態度,用心輔佐就是。”
柳氏出身名門,是曹太的賢內助,這事滄州無人不知,若是沒有柳氏,曹太也做不到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