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之下,李承乾帶著五百玄甲軍,在星光之下急速而行,

奔跑的馬蹄聲隨著人的心臟,咚咚作響,

沒有了大部隊的拖累,這支玄甲軍的速度更加迅速,他們坐下戰馬都是精挑細選。

天邊泛白,李承乾早已將尉遲敬德甩在身後,

“殿下,前方有小股騎兵出沒。”

“追上去,駕。”

不用他們追,兩方人馬上相遇,一切都是那麼自然。

“站住,你們是誰?”

李承乾勒住韁繩,看著面前這夥人悽慘的樣子,還身著大唐軍中制式鎧甲,

十有八九,應該是那支逃竄的天節軍。

讓人疑惑的是,你們不應該向北邊跑,怎麼還往回跑呢。

難道是迷路了?

“羅藝何在?”

李承乾大聲喊著,看了半天也沒看出哪個是羅藝,

心裡泛起了嘀咕,難道是這傢伙玩了一出金蟬脫殼?

把身邊的人趕回來,然後自已單獨跑,降低被發現的機率,要是這樣的話,那就不好找了。

兩邊人馬各有心思,天節軍的殘軍實則懵住了,

對面是,對面是陛下的玄甲軍?

那支流傳在大唐軍隊中的神話,戰無不勝的玄甲軍!

玄甲軍確實好認,你看那馬匹,看那身鐵甲,

還有那些人身上的煞氣,他們就像是被狼盯上的羊,渾身戰慄,

絲毫不懷疑,只要一個照面,他們就會身首異處。

領頭的小隊長,也是那位親手砍下羅藝頭顱的人,

嚥了咽嗓子中不存在的口水,翻身下馬,從身後的布袋中掏出一個圓滾滾的東西,跪在地上,

“大人,這是羅藝的首級,我等盼望迴歸朝廷。”

李承乾神情錯愕,羅藝死了?

這事是不是有些太戲劇性,從長安出發至今日,

看似聲勢浩大的反叛軍,戰功赫赫的燕郡王,就這樣被豳州軍收拾掉,連他本人也被手下砍殺。

李承乾打馬走進,身旁跟著十名玄甲軍,將他圍在中間,

眼神死死的盯著跪下的降卒,但有異動,瞬息可斬於馬下,絕對不能讓殿下受到一絲傷害。

跪下的天節軍小隊長低下頭,眼睛佈滿驚恐,一動也不敢動,

他看見這十人眼中帶著殺氣,手也放在腰間,那是要出刀的架勢。

李承乾仔細瞧了瞧羅藝的首級,眼睛還瞪得老大,死不瞑目啊,

也是,擱誰誰也死不瞑目,被自家將士砍死在荒郊野外。

可真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

等等,這副死狀有點眼熟啊。

好像是...

四叔!

“羅藝啊,羅藝,你恐怕到死都沒明白,自已敗得不是幽州守軍,不是楊岌,而是這天下的民心,天節軍的人心。”

百姓苦戰亂已久,哪怕是士卒誰又願意打仗,都是為一口飽飯罷了。

“我乃大唐太子李承乾是也,羅藝已死,餘者從輕發落,都起來吧。”

這幾百殘軍齊齊瞪大雙眼,看著這位年輕的太子殿下。

隨即全部下馬,跪在地上,

“謝陛下天恩,謝太子殿下。”

李承乾點點頭,交代玄甲軍將所有人帶回去。

雖然這一趟算是白跑,但他心裡卻是高興的,

連叛亂都能輕而易舉的化解,這代表大唐的人心凝聚。

從小小的豳州可以看出,無論是官吏將軍士卒,心裡都是向著大唐的。

如此,天下萬眾一心,當能徹底擊敗不可一世的突厥人。

返回途中,遇見還在苦哈哈奔跑的尉遲敬德,將羅藝的首級給他一看,

待確認就是羅藝後,尉遲敬德頓時氣的哇哇直叫,

“怎讓他死的這樣痛快,當初攻打竇建德時,他可沒少給我們秦王府暗中使絆子。”

“要不是太上皇封他為王,我定親取其首級,哪還用等到今日。”

往日種種恩怨,到這已經煙消雲散,

羅家逃脫不了一個抄家滅族的罪名,算是絕戶了。

眾人趕回豳州城內,

有長孫無忌安定人心,豳州城恢復往日之態。

趙皓慈更是準備好慶功宴,只等太子殿下歸來。

慶功宴上,眾人推杯換盞,這次趙慈皓卻是真心的笑容滿面,

跟當日在羅藝的宴席上,簡直是兩個人,

長孫無忌也樂的看有人親近太子。

李承乾是來者不拒,表現出一派豁達親近的態度。

豳州事了,大軍“凱旋而歸。”

雖說最大的功勞在幽州二人組身上,可撈到實惠最大的則是長孫無忌,

這一趟更像是一次鍍金,有讓李世民將他提到更高位的理由。

仗沒打,事情圓滿,可不就讓人心情舒爽。

“殿下,平時你最有主意,這第一次隨軍出征,可有什麼想法?”

李承乾心想,我有個毛的想法,連毛都沒有。

“我不知軍,沒什麼想法。”

“只是羅藝敗的讓人唏噓,他違背大勢,終究吃到惡果。”

“哦,大勢?”

何為大勢?

要是讓李承乾回答,那就是,

在大唐,李世民就是最大的勢。

與此同時,羅藝的首級早已先一步傳向長安。

兩儀殿,

李世民看著長孫無忌的奏疏,連連稱讚。

“這個楊岌倒是讓朕沒想到,羅藝經歷的大戰不少,反倒成了楊岌的踏腳石。”

滿朝官員也沒想到叛亂這麼快結束,還是這麼輕而易舉。

“朕要賞賜趙慈皓和楊岌。”

長安城內,大唐時報又一次播報,

現在大唐時報都快成了長安城的固定節目,到點不用說,早早圍起一堆百姓等著。

“燕郡王叛亂,被陛下革除皇姓,不過三日,大軍已經凱旋。”

說完發生的大事,這名官吏又開始講別的事情。

“大唐織造廠面向長安百姓,招募人手。”

“工部最新訊息,造紙術改良成功,活字印刷術試驗成功。”

說完所有時報上的內容,這名官吏看著意猶未盡的百姓。

“我在偷偷告訴你們一個,小道訊息,工部和兵部打了一架,具體原因不得而知。”

“工部尚書在推搡中,磕掉一顆門牙,據說大人的牙本來就不剩幾顆。”

這些訊息迅速成為人們的飯後談資,也有人總結最近的時事,寫出一些策論,交給大唐時報的官吏,期望被大人物看見,從而飛黃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