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現在朝臣反對,沒有推行這一條,
等到萬國來朝之際,西域各國來大唐貿易,也會自然而然的打破這層屏障。
畢竟錢,商稅可是實打實,看得見摸得著,
利益啊。
不管殿內人聲鼎沸,李承乾將手中策論高舉,
“此為大唐一五計劃,在五年內實施完成。”
“具體細化,都在其中,請陛下和臣工斧正。”
李世民一擺手,自有侍立的黃門接過,送到他手上,
入手沉甸甸的,可見內容之多。
抬眼看向長子,心中略有些心疼,
這孩子寫了多少時日,真是難為他了。
雖是太子,也是孩子,自已這個年紀的時候,也沒有這樣勞心勞力。
開啟一看,歪歪扭扭的字型,
“咦”
這處好像被什麼東西浸溼過,
鬼使神差的放在鼻子旁,聞了聞,差點吐出來,
嘔?
這是什麼味道?
李承乾一看,那好像是自已的哈喇子。
睜著眼睛說瞎話,一臉正色,
“陛下,是被燈油染溼,都怪我徹夜難眠,點燈熬油寫下此篇。”
本來還有些嫌棄的大唐皇帝陛下,聽後心頭一酸,緊緊握在手中,如獲至寶,
“大唐一五計劃,你的目光,比為父還深遠。”
“只是這麼多舉措,五年真的夠嗎?”
“上下一心,自然夠,一五之後,還有二五,三五。”
“哦,竟然還有。”
李世民揉了揉太陽穴,知道今天不會商議出個結果,
那就讓子彈飛一會!
“今日朕也累了,退朝。”
百官是硬生生將話憋回去,瞅著李世民和李承乾走出大殿。
三三兩兩的小群體立馬集合,長孫無忌房玄齡等秦王府嫡系站在一起,
武德老臣聚攏在裴寂身邊,各世家之人也都找著自已人。
武將則是趕回家吃飯,政務他們不會發表意見,更不能發表意見。
乾飯不積極,思想有問題。
房玄齡最善謀,眼下也是徹底懵圈,
“你們說,太子殿下哪來這麼多治國之論,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咱們這位殿下,聰慧異常,對大唐來說,是好事啊。”
杜如晦拍了拍朝服,笑了兩聲,擅長斷事的他,已經有了決斷。
長孫無忌則是在觀察周圍的官吏,新政想要實施,不強硬些絕對不行。
“我們走吧,今晚陛下一定會召見。”
說到底,李世民的決策圈子,還是秦王府中人,不是朝廷上這些人。
李承乾從殿內出來,跟著父親來到後宮,去看望長孫皇后。
期間父子二人沒有說話,也沒有聊前朝政務的事情,
好似李承乾的一五計劃石沉大海一樣,只有李世民手中的那捲策論證明它還在。
“你母親這兩天經常唸叨你,平時要多來看看她。”
後宮守備森嚴,就連李承乾身為太子,也不能說來就來,
但可以先跟長孫皇后說明,規矩是死的,人是活得。
也沒人會不開眼,真的阻攔李承乾進宮,按照舊曆年歲,
他要不是太子,都還沒到出宮建府的年紀,要跟著母親在後宮生活。
青雀和昭陽,現在就在長孫皇后的寢宮內,有著母親時刻的關懷。
想到這裡,手裡總想拿點什麼,比如馬鞭之類的,
好好鞭策一下可憐的歐弟弟,小青雀。
唉,等等,怎麼自已對馬鞭的執念越來越深?
看了一眼前面走路的李世民,心裡開始琢磨,
難道老李家用馬鞭抽人是祖傳的?
恩,越想越有可能,有時間問問爺爺李淵,他喜不喜歡用馬鞭抽人。
自李淵搬去大明宮,太極宮十六所宮殿便進入新人,
東宮之所以叫做東宮,便是因為在太極宮東邊。
西邊為掖庭宮,是嬪妃們居住的場所。
李世民的所有嬪妃都居住在其中,唯獨長孫皇后不同,
她住在立政殿,就在兩儀殿旁邊,是皇帝辦公場所,不屬於后妃居住的區域。
這是李世民特意安排的,方便他隨時與妻子見面。
李世民和李承乾剛來到立政殿,就見長孫皇后和一人走出,
“陛下,今日早朝怎下的這般晚。”
“哦,楊妃也在。”
“那你可要問承乾,今日他說的話,比群臣加起來還多。”
李世民笑著讓行禮的楊妃起來,對長孫皇后嘮起家常,
他在前朝為皇帝,自有威儀在,
在這後宮,他是觀音婢的丈夫,李承乾的父親,沒有那麼多拘束。
長孫皇后看了一眼長子,見李世民滿臉笑意,明白不是壞事。
“那妾就不問了,前朝的事情,妾也不懂。”
李承乾看著母親身旁的楊妃,與長孫皇后雍容大氣的面貌不同,
楊妃面容嬌豔,如同盛開的花朵,身材婀娜,一動一笑間自有韻味。
此楊妃並非李元吉的妻子楊氏,而是李世民明媒正娶的隋煬帝之女,
李恪生母,楊妃。
給長孫皇后和楊妃行了一禮,找了個位置坐下,
楊妃見到李世民,臉上的笑容沒有斷過,
但她的餘光一直在李承乾身上,許是覺得他變化很大,暗暗比量吧。
“殿下好像長高不少,妾都快認不出了。”
李承乾並不是沒有見過楊妃,在秦王府時,雖不在一個屋簷下,可到底在一個府中,
只是這些妃子間似乎很有默契,從不讓自已的孩子單獨出來,
“楊妃娘娘,三弟可與你一起來了,長時間不見,倒是十分想念。”
李承乾對這位隋煬帝之女,自已的小媽並不感興趣,
而是對那位和自已同年出生,年歲相同的三弟,感興趣的很啊。
在原本的歷史上,李世民廢除太子李承乾,曾考慮過英武果敢的三子李恪。
可到底因為血脈緣由,還有長孫無忌的強烈反對,打消了這個念頭。
楊妃捂著嘴巴笑了笑,似在回答李承乾,又似在對李世民說話,
“恪兒就在偏殿內,和青雀,昭陽玩的正興起呢。”
李世民這些日子很忙,很少有時間去後宮,平時也只在立政殿內休息,
楊妃等後宮嬪妃,怕是都要望眼欲穿,每日盼著李世民駕臨。
聰明的就如楊妃,帶著兒子藉著看望長孫皇后的由頭,實際是在等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