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近傍晚,暮薄西山。

即使是初春的暖陽,同樣讓他感到不自在。

他,還是習慣了在夜間行路。

晚市喧華,他一個人走在渝州城的大街上,卻是那麼孤寂落寞。

舉頭三尺有明月,低頭影徒隨我身。

不知道,昭鈺現在怎麼樣了。

他對自己這一閃而過的念頭有些遲疑,他,怎麼會突然想起他了呢?

是因為過去的許多年,已經習慣出任務時,身後有那樣一個人跟著了麼?

還是因為,一別經年,遠赴長安,擔心他此去恐怕再不能復返?

他本不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可偏偏在這一夜裡,是這麼的不安。

也許,這不安的心緒只是來自於,他腳步停下的地方。

茶館,問渠茶館。

在陳氏米鋪的對面。

白天他看到陳荷的時候,已經看到了這家茶館,只是,他在無名小鎮中的那些事,還不想讓堂昭鈺知道。

有些事,只有他自己的時候,才能解決。

然而,此問渠並非彼問渠。

這個茶館,是飲風閣的,茶館的主人,他也是識得的。

與無名小鎮中的,不一樣。

茶館的主人遠遠看到他,便迎了出來,站在門口,恭恭敬敬作了個揖,並未說話。

可他卻不禁問了出來,“這裡,可曾有過一獨眼的老婦人?”

“獨眼婦人?”掌櫃的做沉思狀,眼睛卻看向對面的那家米鋪,“少閣主指的可是那買米的孫大娘?”

顧影也順著他的目光看去,皺起眉來。

他指的那個人,當然不是孫大娘,雖然同樣都是獨眼的婦人,可這人也算是看著他長大的,他又怎會不識得?

他又開始沉默了下來,是他問得太唐突了,他本不該問出口的。

有人,撞在了他的肩上。

半壺酒,灑在了他的衣襟。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一蓬頭書生半拎著酒葫蘆,踉踉蹌蹌地撲過來與他撞了個滿懷。

被灑了一身酒的顧影並沒有閃躲,他在打量著這個人,為什麼,這人走過來的時候,沒有一點聲音?

他平日裡的警覺,為什麼也在那一刻蕩然無存?

一個人的輕功如果足夠高,那是可以到踏雪無痕雨落無聲的境界,可往往這樣的高手,也會被他自己所帶的氣場暴露行跡,可是這兩點,他竟全無察覺。

“又是你這個酒瘋子。”茶館掌櫃對著小廝們使了個眼色,一群人哄擁上去便將書生架了起來。

“他是何人?”

但凡是渝州城的人,顧影都認得,但凡進渝州城的人,都有線報,而這個人,卻像是憑空多出來的。

“他不是江湖中人。”掌櫃的皺著眉搖起了頭,暗哨只負責監盯往來江湖客,可若是隨便一個進城的老百姓都要被盯梢,只怕天底下還湊不出這樣的人手,“這個瘋子近幾日剛來渝州城,白日賣字,晚上醉酒,僅是如此。”

“有……一人……與我打賭,他說沒……人能近你三步之內,如今我既……既能撞你,還能潑你,倒是服……服……服也不服?”書生被一群人架著,依舊搖搖晃晃坐立不是,他一手指著顧影醉醺醺地說著,卻突地仰天大笑起來,“喜……喜便喜,怒便怒,喝……便喝,吐便……”

話還沒說完,便已經吐了出來。

“不過是個瘋子。”

顧影握緊了手中的刀,轉身便走。

他已知在這裡,不會再多問出些什麼。

他走得很慢,卻也走得很穩,左腳走出的距離永遠都和右腳走出的距離相同,不差分毫。

一步接著一步,有他自己的調律。

可也正因為這樣,別人走路的時候是一種勞作,而他走路時卻是一種休息。

他用走路去調息自己的情緒,也可以在走路時,一個人靜靜地想些事情。

想著,這兩天發生的事情。

那個故事,那個人。

還有,他曾經義無反顧的信念。

他很多次懷疑過,自己固執己見的想法是不是永遠都不可能實現,那個,想要被肯定的奢求。

可是走到這一步,卻也從未後悔過。

他也不能後悔,一旦這樣做了,那過去於他而言,就真的什麼都不是了。

他走路的時候,衣襟上那被潑上的酒漬散發著陣陣醉人的酒香。

酒是釣詩鉤,亦作掃愁帚。

沒有一個落寞的人,是不愛喝酒的。

如果可以,他比任何人都想要放縱大醉一場,只是他不能,他必須要剋制,要自律,要讓自己每時每刻都必須保持在絕對清醒的狀態,他不能誤了那個人的事。

他,從不喝酒。

這麼多年,他每天都是這麼剋制自己,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一種再也不足為外人道的習慣。

想到這裡,他又有些失意,這些年他所承受的痛楚,又能與誰去說?

沒人能說,也沒人配說。

不能流淚的人,那就只能流血。

不能喝酒的人,才能拿刀。

一個人,一把刀。

刀在,就已足夠。

他不管是坐著還是站著,吃飯或者睡覺,都一直緊緊攥著那把刀。

刀不離手,命不離身。

雖然,那已是一把無法殺人的刀。

“我已經故意走這麼慢了,你還不現身?”

顧影低垂著頭停下了腳步,他沒有朝任何方向看去,但他心中已有方位。

身後,是一片雜草叢生的枯林。

林子中,什麼聲音都沒有,那人看起來隱藏的很好,因為連草木看起來都那麼自然。

只不過,他不知道他自己身上的氣味已經足夠暴露了行蹤,濃郁的酒香。

“你從渝州城一路尾隨我至此,若不是看在你不會武功,當真以為我會容你到現在?”

顧影見他還是沒有出聲,袖中竄出一根剔骨釘,只出了一分力,朝著一個方向投了過去。

飛釘迅如閃電,直直彈入樹林中。

只是,風吹打葉,那人影比他手中的剔骨釘還要快上三分。

好俊的身法,他心中暗忖,此人雖然毫無內力,可這輕功卻絕不在他之下,連飲風閣的暗哨此前都斷定他本非江湖中人,那他究竟是何來路?

人影身形輕盈,此時已落在了他的面前。

那書生仍是抱著酒葫蘆,站都站不直腰的樣子,卻一步一晃地朝著顧影靠近。

“你……你得請我吃酒!”書生笑了,笑得很得意。

“我為何要請你吃酒?”

“我與那人打賭,他說沒人能近你三步之內,我贏了,他說如果我贏了,你便會請我吃酒。”

“你與誰人打賭?”

書生笑著擰開酒葫蘆,兀地灌了一大口,“你先請我吃酒,我便告訴你。”

顧影不再說話了,他本沒興趣知道,轉頭便走。

書生看到他離開時微的一怔,按常理說,別人一定會很好奇想要問到底,而這個人,卻什麼都不在乎。

可越是不聽他說的人,他便越想告訴。

“那人……那人說了,我此行路過渝州,如若遇到了你,只要我能近你三步之內,你定會護我周全。”

顧影還是沒有理他,不管他口中的人是誰,他都覺得這是一件實在無趣的賭局。

他不會無端護誰周全,尤其不想與不認識的人同行。

“春衫年少,青霜不凋。逆鱗行止,倦鳥歸巢。”

在聽到書生口中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他突然就停了腳步,轉過身來。

他蒼白的臉上竟有些微紅。

他握著刀的手青筋凸起,竟開始微微顫抖起來。

他只有發怒的時候,才會發抖,他也很少發抖。

他死灰色的眼睛死死地盯著書生,看著他時,已像是盯著一個死人。

“你可知,此話何意?”

“不知道。”書生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反正他說,我若與你說了這句話,你便知道他是誰了。”

“淮南?”

“顧兄還真是心有靈犀,一點就通。”書生開始不厚道地笑了起來,倘若他真的知道此話的含義,就一定是再也笑不出了。

顧影腦海中浮現出一個人,他唯一覺得有可能的人。

淮南的人,熟悉他的人,只有一個,赤雪堂堂主方千里。

而這句話,是他年少時的一個笑話,方千里才知道的笑話。

可也正因這個笑話,他欠了方千里一份恩情。

如果是那人讓他來護這人周全,他的確不能拒絕。

“好,我請你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