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戍之役期限通常也是一年,不過,遇到戰事就會上戰場。
如果朝廷要修建宮殿或者大型工程專案,臨時就會增加徭役。
上面的徭役是指每個人必須完成的。
透過以上賦稅和徭役不難看出,這是一套專門為奴役天下百姓設計的規則。
百姓土地原本就少,設計規則的人把田租設計得很低,卻把人口算賦和徭役設計得很重,這就相當於年收入1000萬和年收入5萬的人繳納的賦稅基本一樣。
官員們時常還有更多賦稅徭役減免,商人雖然地位不高,但是他們可以透過繳納錢財免除徭役。
這種制度設計,如果天下太平,沒有自然災害,百姓從頭忙到尾,糧食和野菜勉強對付一年,如果遇到自然災害,只能賣田賣地,那麼沒有土地只能租地主家土地耕種,無形增加了更多的賦稅。
漢朝稅收綜合算下來,百姓相當於繳納十稅五六,甚至更高,如果遇到昏君大興土木,那麼百姓只能等死。
田租是所有稅收裡面最微不足道的。
每年每一個成年人至少還要一個月免費給官府幹活,幹活期間吃的還要自理。
如果遇到打仗,百姓還得帶著糧食上前線運糧、運武器保障後勤……。
劉牧卻不想這樣幹,他打算將所有賦稅攤到田地裡面,賦稅根據土地多少交稅。
每個參軍計程車兵可以分到50畝永久土地,其中,一類田20畝,二類土地20畝,三類土地10畝,根據戰場上所立功大小還有不同面積土地獎勵。
參軍士兵只要在軍隊待滿十年就可以獲得土地永久權,另外一種情況就是戰死以後,土地所有權也歸參軍士兵家庭所有。
同時,參軍士兵根據參軍時間,適當會降低土地稅收。
劉牧透過核算,十稅三已經足夠了,因為將士不用花大錢來養。
這套模式是綜合了唐初給士兵分土地的政策,加上雍正時期攤丁入畝的做法。
這個政策對於平民無疑是有利的,但是,對於世家豪族、士族、王公貴族、官員們卻不利,政策推出,必然引來反彈。
因此,劉牧現在不敢大張旗鼓的幹,他將軍隊的骨幹召集在一起,說到了賦稅的打算。
在場的三十多人個個激動不已,整張臉都是通紅的,他們太清楚,從今以後吃飽飯再也不是奢侈了。
張強開口說道,“公子,那些官老爺和大家族恐怕不會同意。”
在場的人紛紛點頭。
“天下平民百姓佔了九成以上,只要我們團結在一起,何愁不是他們對手?”劉牧知道,隨著發展,自已真正的問題在內部,絕不是外部。
外面的敵人能看到,並不可怕。
這幾個月下來,大家跟著劉牧也逐漸發現,以前那些為非作歹的土匪逐漸消失了。
劉牧對待土匪策略是:只要不是大惡之輩基本都不會追究過往。
這也讓周邊不少被逼上山的土匪開始下山,自古以來,正常人家沒幾個想當土匪。
“公子,你說怎麼幹我們就怎麼幹?”一位中年人開口說道。
“既然如此,我就說說自已的想法。
眼下,我們要靜下來發展,同時要抓緊練兵。
目前,我們軍隊裡面有十七人曾經當過兵,這些人依然擔任大家教官。”
劉牧將現代方法和古代方法相結合進行訓練。
同時,目前鐵礦正式開煉,只要順利煉出鋼鐵,就能生產馬槊、陌刀、明光鎧這類跨越時代的武器。
劉牧接著說道,“你們下去以後,對自已所管轄的百姓家庭當家人講清楚,不要告訴任何人,就是自已家老人小孩也不行,如果引來敵人,大家又只能顛沛流離。”
……接著 劉牧又進行了一系列佈置。
歷代以來,坡地為何不能成為良田?主要原因就是灌溉技術問題,水在下方,只能透過人工挑水,這工程量太大,劉牧將水車拿了出來,這就能讓很多坡地變成了良田。
後世的家庭農具也被其逐漸搬了出來,尤其是漚肥技術,這個時代對肥料使用幾乎為零,加之普通百姓沒有能力飼養牲畜,那就更沒有什麼肥料,這也是造成糧食畝產量極低的主要因素之一。
劉牧這一系列動作因為有朱灝作為幌子,瞞過了鄴城的袁紹,但是卻被常山郡最大的黑山軍孫輕盯上了。
孫輕是張燕部屬,張燕投靠朝廷以後,被朝廷封為平難中郎將,而孫輕則被張燕任命為校尉。
朝廷時期,統兵武將大致分為三級:將軍、中郎將、校尉。
而將軍不常設,正常來說,中郎將已經是武將天花板,黃巾起義時,皇甫嵩、朱儁、盧植三人都是以中郎將身份平定叛亂的。
中郎將下面就是校尉。
朝廷權力沒有崩塌前,校尉已經是大部分武將的人生最高追求了,這和亂世時將軍滿天飛不可同日而語。
而張燕是在張牛角死亡以後帶著百萬黃巾軍投靠的朝廷。
黑山軍主要盤踞在太行山,而孫輕這一支主要活動在常山國(常山郡)。
“校尉,據可靠情報,下曲陽……”。
隨著下屬的彙報,孫輕眉頭緊蹙。
他內心則驚訝不已,劉牧一個奴僕居然短短時間就聚集了數萬人,這如何讓他不驚訝?
此時的孫輕三十多歲,一臉絡腮鬍,濃眉大眼,身材高大雄壯。
“一個十多歲的年輕人居然有這本事?”孫輕彷彿自言自語一般。
“此人段不可小視!”孫輕旁邊一箇中年文士開口說道。
“軍師是何意?”
中年文士是孫輕軍中的軍師,名叫胡溫。
胡溫留著稀稀疏疏的山羊鬍,消瘦的身材和咕嚕咕嚕轉的眼睛看上去極為不符。
“恕屬下直言,將軍這個年齡可否做到這一點?”
孫輕看了一眼胡溫,胡溫是被他劫掠到山上的,因為黃巾起義的失敗,讓大家意識到了謀劃重要性,大家也開始尊敬讀書人,但是,讀書人有幾個願意進山?黑山軍表面投靠了朝廷,但是在眾人眼中依然是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