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圖的話音落下,現場有些寂靜無聲,不過,很快大家就竊竊私語起來。
“大家都議一議公則的建議。”袁紹依然威嚴十足的說道。
“主公,此事恐怕並不容易,劉虞並非庸主,他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許攸開口說道。這裡的人派系眾多,但是許攸和袁紹關係最為特殊。
郭圖正準備反對,沮授拱手說道,“未必!”
“為何?”
“對於劉虞來說,眼下最大威脅依然是公孫瓚,就算他明白我們的目的,他也十分清楚,他眼下的大敵不是我們,而是一心想除掉他的公孫瓚。
這一點,我們是可以利用的。”
沮授的話沒有錯,當一個人有兩個敵人,一個是一心置你於死地的人,一個是有可能的敵人,通常來說,大家首先想要的是解決眼下大敵,活著才有希望謀劃下一步。
田豐拱手說道,“主公,公則和公與所言不錯,就算劉虞知道這是陽謀,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因為我們還有第二條路,那就是配合公孫瓚除掉劉虞。”
“附議!”逢紀接著說道。
“何人前往聯絡劉虞?”袁紹開口問道。
袁紹這個人優點是喜歡聽大家說話,缺點是他無法從大家意見中找出最合適的一條。
不少人都看向了荀諶,荀諶只好拱手說道,“主公,諶願意前往。”
眾人看向荀諶並非是害他,而是因為荀諶是最合適人選,劉虞和士族關係一直比較好,荀家可以說是士族首領,荀諶前往比其他人更加合適。
“好,友若前往,此事成了一半。”袁紹想起當初就是荀諶說服韓馥讓出冀州給自已的,他彷彿看到了唾手可得的幽州。
“主公,最近屬下聽到一些訊息。”一臉剛毅的男子拱手對著袁紹說道。
“正南聽到了什麼?”
說話的人是審配,字正南。
“屬下聽到一些商人講,下曲陽縣收攏了無數流民。
不知此事是否是真假?”審配的意思很簡單,如果沒有袁紹命令,恐怕就是有人別有所圖了。
“下曲陽縣令上何人?”
“回主公,此人名叫朱灝。”辛毗拱手說道,縣令或者縣長的任命都是他報給袁紹的。
“你知道這事嗎?”
“主公,屬下知道,朱灝年初派人來說過此事,下曲陽到處是荒蕪土地,他想招收流民下山種糧。”
袁紹點了點頭,“只要秋收結束,他如實將賦稅上交就行。”
在袁紹看來,此事太小了,天下大亂,到處是流民,收留流民並不是壞事,可以幫助自已增加人口。
其他的人也沒有人反對這一點。
兗州
經過屯田秋收以後,曹操手裡將士有了基本口糧。
“聽聞陶謙病重,眼下我們是否引軍奪下徐州?”曹操開口問道。
“主公,萬萬不可,當初高祖和光武都是有了根據地進而爭霸天下。”荀彧立即勸解道。
荀彧的意思很簡單,我們的根基是兗州,眼下最重要的是奪下兗州,而不是徐州,兗州才是大家的家,家不穩,如何爭霸天下?
“主公,文若所言甚是。”戲忠接著說道。
“眼下怎麼辦?”曹操有些心急。
“秋收結束後,我們再設法引兵和呂布開戰。”
曹操點了點頭,說實話,他有點急,但是眼下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文若,聽說公達去了益州?”曹操早就知道荀攸的才能,荀攸謀劃刺殺董卓的事情曹操也是知道的,此時的曹操還沒成長為梟雄,還是一個一心想扶持漢室江山的人。
荀彧點了點頭,“主公,我也很久沒有公達的訊息了,等他安定下來後才會來信。”
荀彧自然知道曹操的想法,曹操希望荀彧推薦人才。
歷史上,曹操手下很多人都是荀彧推薦的,荀攸、郭嘉、毛階、陳群等。
“如今看來還是急不得。”曹操緩緩站了起來,接著說道,“河北接下來會怎麼樣呢?”
戲忠微笑著說道,“袁使君想要徹底打敗公孫瓚恐非易事。”
徐州 焱縣
這裡是徐州治所,刺史府邸,陶謙躺在床上,臉色有些蒼白。
“玄德,你來了?”看到劉備進來,陶謙強撐著身體坐了起來。
劉備急忙上前扶著陶謙,“陶使君還是躺下吧!”
陶謙擺了擺手,強撐著坐在床上。
“玄德,坐下說話。”
床前有一個軟墊,劉備跪坐了下來。
陶謙接著說道,“眼下大漢風雨飄搖,老夫的身體恐怕不行了。”
“陶使君,你的身體一定會好起來。”
陶謙輕輕擺了擺手,“曹操屠殺徐州百姓,都是老夫之過。
老夫沒有約束好張闓,讓他殺了曹老太爺和曹德(曹操兄長),引得曹操領兵前來報復。”
針對陶謙的話,劉備並沒有表態。
其中始末很難說清楚,曹嵩被殺之前,陶謙和曹操在泰山郡就發生了大戰,陶謙敗了,政治上,陶謙、袁術、公孫瓚是盟友,和袁紹、曹操、劉表是政治上敵人,從這點看,陶謙有殺曹嵩、曹德的動機。
“陶使君,一切都過去了,曹操屠城引得兗州內亂,他的日子也不好過。”劉備微笑著安慰陶謙。
“玄德,老夫兩個兒子都是平庸之輩,老夫準備上書朝廷,請你擔任徐州刺史。”陶謙說完以後也在觀察劉備的反應。
只見劉備臉上無半點波瀾,實則劉備心裡波濤洶湧。
劉備已經34歲了,在這個平均壽命20多歲的時代,劉備年齡已經不小了,如今一事無成,劉備自然希望得到徐州刺史,然而他非常清楚,徐州家族林立,誰來擔任徐州刺史並不是陶謙一句話能決定的。
“陶使君,備才疏學淺,怎敢覬覦刺史大位?
公子商和公子應德行無雙,徐州有口皆碑。
備承蒙使君收留,已經感激不盡。
此事萬萬不能再提!”劉備隨即拒絕道。
劉備稱讚陶謙兒子陶商和陶應德行,實則也是在說二人能力平庸。
陶謙倒是不反對這一點,如今徐州是多事之秋,如果強行讓廢物兒子上臺,不僅害了他,恐怕也會拖累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