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直有何疑問?”

“為何朝廷建立初期有明君,到了後期卻時常有昏君出現?”

徐庶的話讓現場的人不斷竊竊私語。

“子正來回答元直這個問題如何?”司馬徽對劉牧生起了考校之意。

劉牧拱了拱手,說道,“學生以為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那是因為開國之君見過惹怒百姓後帶來的後果。

在不少人眼中,天下平民百姓就是一群烏合之眾,一群螻蟻。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螻蟻也能將天翻開。

開國的皇帝都是從亂世之中走出來,如:高皇帝、光武帝皆是如此。

因此,他們會善待百姓,壓榨百姓也有限度,深知平民百姓的力量。

他們也會教育子孫後代善待百姓。

隨著時間推移,很多皇帝一輩子連平民百姓都沒見過,他們連百姓吃什麼、穿什麼都不知道,如何能做到善待百姓?

他以為的平民百姓都是從奏摺中得來的,是別人告訴他的。

試問,誰不想聽順耳的話,時間一久,一些真話就變成逆耳之言,變成不忠之言。

皇帝不顧百姓死活,官員還會顧忌嗎?

皇帝敢對百姓要一分,各級官員就敢對百姓要八分。

久而久之,百姓連活下去都不能。

試問一下,沒有活路,你們會怎麼做?”

劉牧的話如果在天下太平時期,一定會被認定為大逆不道之言,而如今天下大亂,完全不一樣了。

荀攸心中有了答案,難怪驕傲的郭嘉對他言聽計從,這個少年的見識果真不凡。

“好!子正小友的話可謂是振聾發聵。”司馬徽誇讚道。

“先生過譽了。

正所謂知行合一,我們不能從書本上和他人口中瞭解天下,要真正融入平民百姓之中去看待天下。”

徐庶和一幫學子紛紛點頭。

“知行合一…,這四個字妙不可言。”司馬徽讚賞道。

“子正兄,在下想請教一事。”

“不知閣下是…?”劉牧看到對方,青年模樣,和自已年齡差不了多少,相貌十分普通,可以說有些醜陋。

劉牧並沒有半點瞧不上對方,在他看來,能力和長相併不能劃等號。

“在下龐統,字士元,襄陽人士”。

劉牧微笑著點頭回禮,心中暗道:還真是青年龐統,按照史書記載,此時的龐統十八歲。

“士元先生有話不妨直說。”

龐統微微點頭,這些年,不少人因為自已的長相嫌棄自已,劉牧是第一個眼睛裡清澈看向他的陌生人。

“子正兄,當今諸侯林立,誰能幫助大漢一統天下?”

劉牧端起桌上茶杯淺飲一口,說道,“士元兄,如果諸侯幫助大漢天下一統,還會有大漢嗎?”

劉牧的話猶如晨鐘暮鼓擊在大家心裡。

自古以來,得到的權力的人,尤其是得到絕對權力的人,誰主動把權力放下了?

諸侯一統天下了還是諸侯嗎?他就算想退,他身後的人也不允許他退下來,皇帝也不允許,就算退下來也只能面對死亡。

“子正先生高見!”荀攸拱手說道。

“不知閣下是?”

“在下荀攸,字公達,穎川人士。”

“在下終於見到了刺董英雄荀公達先生了。”劉牧這話說得很實在,他原本前來的目的也是為了荀攸。

不少人側身看向荀攸,此時的荀攸三十多歲,誰也沒想到,荀攸還刺殺過董卓。

荀攸微笑著說道,“見笑了,事未成就被董卓所擒。”

在這個時刻,一個英俊秀美的少年挺身而起。

他的目光堅定而明亮,聲音清脆而響亮:“子正兄還沒有正面回答士元兄的話。”眾人的目光不約而同地匯聚到他身上。

劉牧正準備開口,龐統笑著說道,“子正兄見笑了,他叫諸葛亮,琅琊人士,現客居在襄陽。”

劉牧心裡一萬個臥槽,今天這裡搞群英會嗎?自已來找荀攸,遇到司馬徽我就很高興了,接著又遇到龐統和徐庶兩位奇才,這已經人劉牧小心臟撲通撲通跳個不停了。

誰能想到,居然還能遇到少年的諸葛亮,按照時間計算,此時的諸葛亮十四歲(古人都是計算虛歲)。

“諸葛小友沒有說錯,我的確沒有正面回答士元兄的話。

因為這個問題目前沒有答案。”劉牧微笑著說道。

現場一陣沉默,都是一群聰明人,不少人從劉牧的笑容中彷彿得到了答案。

郭嘉在一旁傻樂,他自然知道劉牧所指,那就是當今天下諸侯註定失敗,成功的是自已。

其他人不同,它們不知道劉牧身份,根本無法猜測。

在一群議論聲中結束了剛才的話題。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小友能不能談一談你的想法?”司馬徽自認為有識人之明,而今天的劉牧卻讓他完全看不透。

“先生、各位學兄,在下能否五年後回答這個問題?”

眾人看向劉牧十分不解,回答一個問題要五年後。

荀攸看向郭嘉的表情,他彷彿明白了劉牧的打算。

劉牧是想用五年時間的實際行動告訴大家,如何取天下?如何安定天下?

劉牧不想回答,大家縱然失望也不好強求。

離開時,劉牧特意邀請荀攸、徐庶、石韜、龐統和諸葛亮等人一聚。

都是一群年輕人,大家都不是扭捏之人。

當所有的人看到虎背熊腰的魏延時,尤其是魏延對劉牧的尊重時,大家心裡愈發好奇。

“奉孝,子正究竟是何人?”荀攸實在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

“公達兄,我如果告訴你他是安定天下之人,你信嗎?”郭嘉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信,能讓你郭嘉屈身的人可不多,袁紹都做不到。”荀攸盯著郭嘉說道。

“公達,也許你很快就知道了,他也是高皇帝之後。”

“漢室宗親?”

“久遠的漢室宗親,中山靖王之後。”

荀攸點了點頭,“你們為何到襄陽?”

“實不相瞞,公子為了找你,先去的長安,再來的荊州,我也只是路上順帶。”郭嘉一臉委屈的說道。

荀攸心中多了幾分感動,無論劉牧能力如何,這份心意他是記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