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國防之策
大明風華之我是朱瞻基全文閱讀 不惑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朱棣弄來的胡椒實在是太多了,一直到成代年間,還有人領工資時領到了胡椒。
這也是文官們不樂意開海的原因之一,影響到了他們的利益了。
陳淵對這事細細的說了出來,朱棣還是第一次聽到這種事。
他說:“這胡椒當成俸祿發放,朕怎麼不知道?”
姚廣孝說:“這是戶部做的事,戶部收上來的稅大多都是實物,比如糧食、棉花等等。他們收上來什麼,最後發俸祿自然也就跟著發什麼的。臣上次還收到了十條鹹魚,臣又不吃葷,只能讓小徒弟拿到集市上去賣了。”
在張居正搞一條鞭法之前,大明收的都是實物稅,也就是你出產什麼就交什麼。
產糧就交糧,打漁的就收魚,反正是有什麼收什麼。
這些東西亂七八遭,核實起來也麻煩。
最後張居正改革,就把這些實物全部廢了,改成了收銀子。
這對經濟發達的江南地區來說是好事,因為這裡商業發達,東西都容易賣出去。
可是西北就難了,那邊商業不發達,很多東西生產出來,卻沒有人買,這交稅時還是要交銀子,這就容易造成農民破產。
明末西北那麼多造反的,就有一條鞭法的功勞在裡面。
朱棣哈哈一笑,然後問道:“可是胡椒不是收進內帑了嘛,怎麼戶部手上還有?”
朱高熾解釋說:“內帑和國庫也是有業務往來的,內帑沒錢付帳,就拿胡椒充數。”
陳淵說:“所以如果開海對百官的收入沒影響,我想反對開海的力量就會弱很多。”
朱棣沉默了,他說:“可是要是統一發糧食,這剩下的東西又要怎麼處理?”
陳淵說:“不如成立一個商行,把東西全部交給他們,讓他們發賣。這事最好讓錦衣衛參與進來,錦衣衛遍佈全國,各地的物價不一樣,可以由他們調配物資,把便宜的東西運往物價高的地方,以此來賺取差價。”
朱高熾聽得雙眼放光,他最頭疼的就是朝廷缺錢,這樣一來,的確可以賺到不少的錢。
只是這中間的損耗什麼的,也是個難題啊。
他問出了這個問題,陳淵說:“所以臣是讓商行去做這事,而不是朝廷。說實話,這運貨的效率,朝廷是真的不如那些商人。那些商人可以萬里運貨,最後還有賺的。
而朝廷去運貨,不虧個四五成,就已經是燒高香了。”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個情況,在場的都是人精,都猜得出來。
不就是被人為的給貪掉了嘛,商人因為是自己的生意,會想盡辦法的不讓下面人貪汙。
而官員因為這不是自己的產業,所以才不在乎呢,這一進一出,自然就會出現虧損。
朱高熾說:“陳淵啊,你這個辦法是真不錯,不如我們回頭好好聊聊,商量出一個妥善的辦法出來。”
“行啊,回頭再說。”
朱高熾正頭疼呢,現在戶部的倉庫裡有太多沒用的東西了,他都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些東西。
要是陳淵有辦法處理掉,那可太好了。
朱棣看著陳淵說:“朕聽你話裡的意思,這開海還有別的好處?”
“是的,下面臣就想從國防的角度來說說開海的好處。”
“國防?你說說吧。”
“宮中可有大明疆域圖?”
朱棣擺擺手,幾個太監就從後面抬過來一個屏風,上面畫的正是大明的疆域。
陳淵站在地圖前說:“大家請看,我大明的國土從遼東開始,一路南下,一直到兩廣地區,這海岸線連綿有兩三萬裡。這麼長的海岸線,如果防守,這要佈置多少軍隊?”
大家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是啊,海岸線這麼長,怎麼守啊?
朱棣不以為然地說:“我大明的威脅只來源於草原,他們可沒有水師,不用擔心他們從海上來。”
“蒙古人當然不用擔心,可是別的國家呢?別的不說,倭寇可是一直在劫掠我大明!”
倭寇問題從洪武年間開始,一直到隆慶開關,才算是徹底的結束了。
當然,這主要還是因為德川幕府成立,也實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這樣倭寇才慢慢的減少了。
而現在才是永樂朝,別的不說,永樂二年、七年、八年,都有倭寇上岸劫掠,都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陳淵指著地圖說:“大家看,咱們大明的海岸線這麼長,倭寇可以選擇任何一個地方登陸,然後搶一把就走。難不成咱們處處設防,這需要多少士兵啊?”
朱棣冷著臉說:“難不成你有辦法徹底的解決他們?”
“當然有,就是建水師,主動出擊,他們逃到海上,我們就追到海上,不管他們逃到哪裡,我們就追到哪裡,一直到殺光他們為止!”
“好!”
喊好的正是那個太監,他和別的太監不一樣,別的都是站在邊上伺候著,只有他是坐著,和大家一起商量事情。
朱棣點點頭說:“你的主意是好的,可是這建水師需要大量的錢糧啊!”
陳淵說:“這就要說到開海了,海上有無窮的財富,水師完全可以靠海上的財富來供養。比如我們可以建幾個港口,再成立市舶司收稅,收來的稅一部分用來建水師,一部分上交國庫,也可以緩解無錢可用的境地。”
朱高熾問道:“這真的能賺錢?”
“當然可以,別的不說,就南宋的國土比北宋小了不少,可是還可以供養大量的官員,這錢不就是從海貿上賺來的嘛。”
所有人開始沉思起來,而朱棣則是堅定了決心。
今天開這個會,主要是朱棣想要第四次下西洋了。
之前三次,鄭和帶回了大量的東西,只是都給了朱棣私人,朝臣沒有得到一點好處,還有不少的壞處。
所以這次鄭和想要再次下西洋,遇到的阻力也是越來越大。
就連朱棣自己也有些猶豫了,這次還是陳淵幫他堅定了決心。
他站起來說:“朕意已決,三寶,你準備一下,下月初一,你就帶船出發吧!”
“奴婢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