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姑娘》掛曆的成功發行。給了馬明遠很大的震撼。據說一本掛曆就掙了200多萬。三年不開張,開張頂三年。報刊社可以做到的。

其他單位不可以嗎?

馬明遠決心對體委內部的二線,三線單位動手了。

那就是對於有條件的,比如報刊社,體育賓館。體育場,體育館,招待所,體育器材供應站等單位。

必須自主創收。

現在省體委給訓練單位下了硬指標,考核已經落實下去了。而且規定,完成任務者留用,重獎或者提拔。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嘛!

完不成任務的一把手,立馬讓狗的下崗。降職使用,而且三年之內不得提拔。

這就是管理管理,你不管他,他就不理你。害怕害怕,你不害他,他就不怕你。

於是承擔金牌獎牌任務的單位比如體工大隊,幾個訓練基地,都熱火朝天的動起來了。這不含糊,不開玩笑。

可是二三線單位,都是外甥打燈籠\/照舊。儘管大會小會上反覆強調,可是不管用啊!各單位領導尸位素餐,文恬武嬉。都抱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混日子。

你說你的,他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把你的話當了空氣。

體委是一盤棋。

他想到一個八字方針,“自收自支,自負盈虧”。從明年開始二三線單位的行政撥款先減半,後年全都停了。

有本事你就吃香喝辣的,沒本事你就喝西北風去。

對!就這麼幹。

馬明遠是個文人,他本不想用這種雷霆手段的。可不行啊!對於作風散漫,綱紀廢弛的單位光說不管用了。必須要動真格兒的了。

於是,省體委下發了一個紅標頭檔案,要求二三線單位必須家家創收。檔案明確規定,創收工作是考核單位一把手的硬指標。能者上,庸者下。完成任務的上,完不成任務者下。不換觀念就換人…

馬明遠發狠了!

這下體委炸了鍋。

許多單位的一把手,都是運動員出身。他們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大鍋飯思想比國營企業還嚴重。

體委一下給斷了奶,這下一個個都傻了眼。誒?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沒媽的孩子不如草。舒坦日子到頭啦…

劉雯的心情也很沉重,不過有《中國姑娘》這本掛曆兜底,她總歸心情好一些。

但是,你總不能躺在這本兒掛曆上吃一輩子吧。創收工作必須開展起來,可是細數報刊社幾苗苗蔥,沒一個人可以堪當此任。

掛曆發行成功後,張峰鬆了口氣。他本想抽出點時間畫點畫兒,吳非約稿《三國演義》連環畫,還有三分之一沒完成。他還想創作一幅油畫,參加明年的全國美展。

可是劉雯找到他,說體委下了檔案,要求二三線單位都要創收。報刊社也得響應上面的號召,準備成立公司。

做買賣賺錢。

“張峰,我思來想去。報刊社,竟然挑不出一個合適的人選。你說我啷個辦?”

劉雯邊說,邊用美麗的丹鳳眼死死的盯著張峰看。張峰心想,這娘們不會看上自已了吧!讓他來挑這個頭。

張峰大呼不妙。

報刊社的創收誰愛幹誰幹,和他沒有毛的關係。他可不想趟這渾水,老子留在省城是為了畫畫。要成為列賓,達芬奇那樣的油畫家。

劉雯看出了他的心思,乾脆也不藏著掖著了。單刀直入的說,“張峰,姐覺得你是最合適的唯一人選。”

“啊?”張峰頭都大了。顧此失彼的道理張峰懂得,你每天想著去哪兒掙錢?滿身都是銅臭味兒,哪還有時間畫畫?更不用想成為一代宗師,偉大的油畫家了!

“唉喲喲,姐你饒了我吧,我不是那塊料。”

他的回答很絕決。

劉雯嘆了一口氣,唉聲嘆氣道,“張峰,你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大傢伙都看在了眼裡。姐現在遇到了困難,你就不能幫幫我嗎?”

劉雯是真心話,這話絕對是肺腑之言。有那麼一刻,張峰把她看成了真優美。知性練達,而且還俠肝義膽。

關鍵還那麼漂亮…

唉唉唉,這麼個美人兒央求你,相信沒幾個男人會拒絕她。對女人太決絕了,是會遭到天譴的。“唉,姐呀!茲事體大,容我思量思量。”

“好吧!但是不要考慮的太久了,一週之內給我個回覆好嗎?對了張峰,掛曆的後續工作,你是咋考慮的?”

張峰就是一愣。

“姐,掛曆的定數都有了,下一步就是印刷了。這不是賴主任的事兒嗎?”

《體育世界》雜誌的印刷,一直由辦公室的賴主任牽頭。這裡面許是有些小意思,是老賴的一塊乳酪,他可不希望別人染指的。

“你不是提過一個建議,希望咱們的印刷質量再提高提高。現在九十九個頭我們都磕了,還差最後這一哆嗦嗎?萬一,我說的是萬一…”

“您的意思?”

劉雯說,希望張峰飛一趟深圳。製版和印刷,就交給香港去做。“張峰你別忘了,馬明遠主任還要一批精品掛曆,就咱海明的水平,行嗎?”

劉雯說的是實情。

八十年代,內地和香港的印刷質量,差的不是一個檔次。人家用的是德國和日本的裝置和技術,海明的裝置是個啥?北人機的裝置,無論從產品的清晰度,色彩的還原和飽和度,人家能把海明甩出去不止一條街呢!

時間很緊迫,掛曆至少要在十一月中旬印出來。

因為掛曆這種產品,是有時效性的。你要給渠道推廣的時間,太晚就誤事了。這就如同中秋節賣月餅,過大年賣對聯兒一樣。過了時間點,臭的滿大街都是,無人問津了。

再說了,深圳是特區,改革開放的前沿。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地方。

張峰也想去看看。

他還曾經想過,萬一報刊社借調不成,他就去深圳闖一闖,看看有沒有發展的機會。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去賣豆腐。

不是有句話,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