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毒計
將軍夫人在敵國做俘虜 一貓一狗一杯酒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可惜,未能如父皇所言。
梁弈知道這次止戰還朝,勢必將打破梁國朝堂上的平衡之勢,也料定了會有人向他出手。
其實來奉安之前,獵場上刺客的來歷便已被他與梁帝的暗線摸出了些端倪。
這些人輕功好,箭射得也準,即便咬了毒珠死無對證,也能猜到多半是王皇后母族的蚩丹部族人。
梁國本就是由多個遊牧部落組建而來的,在梁國曆史中,各個部落逐漸互相爭鬥、吞併,也歷經了數百年才終得一統。
除卻一些活動在偏僻地帶的野蠻部族還遊離在梁國皇權之外,其他部落嚐到了江山一統後生活安逸的甜頭,逐漸實現了部族之間的大融合。
梁帝即位後,軟硬兼施啃下了最後幾根硬骨頭,梁國境內這才真正實現了和諧安定。
這蚩丹部,便是原來眾多遊牧部族中最強大的一支。
蚩丹部歸順後定居在梁國東部,後由朝廷出資,在東部修建了一座大城,喚為燁赫城,也是梁國東部地域交通與行商樞紐。
蚩丹部在歸順之初,向朝廷請封為王,據守於燁赫,卻被當時的梁帝義正言辭拒絕。
絕不養虎為患,是梁國皇室治世的一貫宗旨,但是礙於需得安撫諸部族,特許了各部族舉薦人才入朝為官。
蚩丹部強大,人才濟濟,也因此有不少出身於蚩丹的貴族進了豐都,就此落了戶,但他們家族榮譽感極強,在多年的朝堂鬥爭中,漸成一派。
也是因著此事,梁帝才對曾經的菡妃,如今的皇后,一直包容忍讓。
梁帝愛重梁弈,卻也並非是愛重到要不顧一切傳位於他,他也在觀察梁弈到底能否接過權柄,堪為大用。
梁弈正直,果敢,胸襟寬廣,心懷天下,文韜武略無一不精,又在軍中幾年樹立了無人能及的威信,他定會是個流芳千古的帝王。
梁弈歸來後,蚩丹部所扶持的二皇子梁衍,除了大皇子梁珏這個即位的絆腳石外,又多了個更強勁的競爭對手,自然是再也坐不住的了。
父子倆一直都在謀劃如何能抓住他們的把柄,如何能讓蚩丹部的野心,皇后、梁衍對皇位的覬覦之心,他們暗裡搞的那些動作,都翻到明面上,名正言順地拔除蚩丹部這個毀壞莊稼的爛根。
便是沒有梁弈的存在,梁帝也不打算傳位於梁衍。
他被皇后和母族保護得太好,沒有獨立治世之能,即便登了皇位,也只會淪為蚩丹部的傀儡。
此前秋獵時,梁弈賣的破綻,其實也是與梁帝商議好的,想要藉此順著線頭揪出些端倪。
如今事情算是有了些進展,可梁弈與梁帝都沒想到,他們竟然敢做如此大的動作,連奉安百姓的性命都不顧了。
這一計確實毒。
梁弈盤桓奉安近一月,還特地帶了些炮仗來分發給百姓。
今夜雖是因著煙花爆炸而引發的雪崩,但是否是這車炮仗中疏忽誤攜了幾筒煙花,誰也說不清楚。
梁弈武功高強,身邊又有鬼衛護身,世人皆知。
可若是奉安發生雪崩,梁弈選擇救人,就難免要以身犯險,若是選擇不救明哲保身,任百姓因他的失誤而葬身雪海,那麼梁弈的名聲也必將受損。
這其中的利害關係,早在煙花炸響那一瞬,他便了然於胸。
可到底還是義無反顧的著了人家的道。
眼見梁弈步履越發的虛乏,邱老溝壑縱橫的臉上涕泗滂沱。
“殿下……”
雪潮越卷越近,梁弈轉頭看了一眼,怕是隻有百餘丈遠了……
“殿下,放下我們吧,求您了……”
梁弈下頜角不停鼓動,月光被高挺的鼻樑阻斷,在他臉上落下一片陰影,卻顯得陰影中的桃花目更加堅定發亮。
正在邱老苦口婆心勸說梁弈時,由遠及近而來數道形如鬼魅的黑影,甚至讓邱老以為自己臨死前出現了幻覺。
閻王派小鬼來索命了?是不是早了點……
梁弈嘴角勾出一抹自嘲的輕笑,不論他怎麼選,都會影響到旁人。
他選擇舊邱老,卻又帶累了段旻與鬼衛們豁出命來救他。
雖然心裡這麼想著,段旻從他身上扛走邱老時,梁弈還是說了句言不由衷的話。
“來得這麼遲,還來做什麼,不想娶媳婦了?”
段旻愣了愣,鬼衛們架著幾個老者先走了一步,他便一把扯過樑弈幾近脫力的胳膊往自己後頸上一搭,與另一人協力架著梁弈踏足飛起。
“屬下來遲了,殿下怎麼罰都成,此番免不了要惹姜姑娘傷心難過,只盼那丫頭給屬下臉色看時,殿下能為屬下美言幾句。”
梁弈嗤笑,“你跟了我這些年,功夫沒見有多大長進,這嘴上的功夫倒是越發的厲害了。”
“都是殿下調教得好。”
踏月載著姜湄幾人馬不停蹄的一直跑出了城門外,姜湄涕淚交加,她想下馬去找梁弈,卻怕自己會再分他的心。
直到姜湄覺著身後的轟隆聲漸漸平息,一切似乎都回歸了平靜,甚至似乎依稀能聽見遠處黛川的流水聲嘩嘩的響。
姜湄手上用力勒著韁繩,嘴裡喊著踏月停下,跑得周身發汗的馬兒也漸漸減了速度,緩步停在了城外十餘尺的地方。
城牆擋住了城內的景象,姜湄腦中心中像是空了,只有一個念頭一隻在身體中游竄。
阿弈怎麼沒出來……
周圍靜得嚇人,瑞蓉和景晟也嚇得丟了魂,姜湄笨拙的想下馬,卻手腳發軟,結結實實地踩空了馬鐙摔在了地上。
地上雖然盡是積雪,可她嬌嫩的身子也承不住這一摔,著地的右肩、手肘和右腿傳來劇痛。
顧不得痛,姜湄咬了咬牙爬了起身,踉蹌著往城門處走去。
走進城門,眼前景象讓姜湄心頭更加驚悸,奉安城近乎有大半都已被積雪覆蓋,唯餘城門口附近的幾排屋子,還燃著除夕喜慶的紅燈籠。
姜湄與梁弈共作的那副春聯,恰巧貼在城門口這戶人家大門前。
花花葉葉,歲歲年年,常樂常團圓。
鶼鶼鰈鰈,生生世世,長眷長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