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晉升封聖之際,全憑機巧,萬中挑一未必能有一名封聖者降臨!

這前半句算是實話,後半句純屬謬論。

因為在封聖之路,契機不過是輔助,真正的基石是智謀!”

楚霜急不可耐地追問:“智謀?何意?”

項翎接著解說:“若放眼武道全域性,錘鍊體質、凝聚靈力、幻化神祗皆屬初步修煉。三者皆強化人的精髓—精、氣、神。唯有精誠所至,方可入聖境。

前期所有的苦修,只為封聖一役的鋪陳。

因此,在這三個層次選擇每一步時,務必慎之又慎,唯有步步為營,才有資格踏入封聖的大門。

無數天才武士,在初期疾行千里,但終因其悟性欠缺,最終功敗垂成,困守封聖之外!

反觀明智的修煉者,即便進展稍緩,但在封聖的關鍵時刻,卻是順理成章,後發制人!”

楚霜輕喘一口氣,語氣中充滿好奇:“這…究竟如何運籌帷幄呢?”

項翎道:“想知道策略,首要明白一點,聖位有定數!”

“聖位定量?”楚霜擰起眉心,困惑不已。

項翎繼續解釋:“聖人已經初掌天地規則,從而受到天地恩澤。然則一方天地的資源有限,無法無限養育聖者。故每一片天地的聖職皆有定額。

這是天地之間的規定,加之人類的敬仰。

世間普遍認為聖人永恆不滅,與天地共生。

這話沒錯,但在某些情勢下,聖者亦有隕落可能。

比方說,信仰流失之時!

信仰之力,這是聖人的基石,天地供奉聖人,乃因其協助治理天地。

故此,需令聖人在眾生間有足夠的威望,影響力多寡,由信徒的數量決定。

是以,聖人們廣立大宗派,爭取人心中的信仰,信仰深厚,其力量則強大,反之則弱。

若有日,信仰之流連一位聖人之軀都無法托起,那就是聖者衰落之時。

欲求封聖,首要查明這片天地間聖人的名額是否仍有空缺。

再看,你所選的道路,信徒人數幾何。

最後,審視你選定的途徑上,是否已有了聖者?現存聖位是否滿員,餘下的信仰力量能否支撐新的聖者降臨!”

項翎的一席話令楚霜瞠目結舌,晉升封聖,其中竟藏這麼多玄機。

她原以為僅是蓄積力量就能輕鬆封聖,如今方覺稚嫩可笑!

而此刻,她也理解為何項翎和韓信的名聲蕩然無存。

顯然現世聖者不願他們瓜分信仰之力!

“實話實說,當今世人崇尚強者者稀少。我影響殆盡後更近乎絕跡。

所以,你要以這條法則踏入化神,除非自立宗派,廣泛弘揚霸道信仰,積累忠實信徒,否則封聖的希望渺茫。”項翎淡然道。

楚霜搖頭苦笑,這等於是拿命在開玩笑。信仰對聖人是生存之本,如若已封聖,或許尚有機會與人周旋。

化神階段就敢冒這個險,純粹是找死!

“那那一條道路可供封聖?”楚霜問。

項翎答道:“目前主流路徑,無非道、儒、佛、武四大領域。

但這四條路均難行,因所能容納的聖人已趨飽和。

道教擁有三名聖者,儒家四位,佛教雙雄,兵家尚無聖,唯有韓信是通靈者,一人力佔全體信仰。

如你想借助此中某路成聖,唯一的手段是——令其中的一位聖者消失!”

“讓一名聖者消失?”

楚霜面露愕然。這話看似有理,其實內裡天差地別。

聖者若未歷經信仰流失,便是不死不滅,共享天地之壽。

那要怎樣令聖者覆亡?

若是藉助削弱信仰的方式除去聖者,那麼這條路能承載的聖人就更少一個,她仍然成不了聖!

這是一個悖論無疑!

項翎笑容收斂:“所以,你這條道不通。歸根結底,要想成聖,唯一的道路是一條鮮人行走,卻承載信仰深厚的路!”

“哪有這路?若存在,幾千年來早有人捷足先登,哪輪得到我?”楚霜苦笑。

項翎面色轉莊:“不,你說錯了,確實還有一條,那就是天子之道!”

“天子之道?此路何解?”楚霜怔愣,隨即發問。

項翎說道:“天子之道,始於王者霸氣,統治四極之地,容納三千情境融會一體。

僅在九洲之地,此路現今恐怕無人可出其右!

九洲秦始皇嬴政首開帝王先例,已歷經千年滄桑。

這千年的時光,塑造了一代代天子,自稱為天子。

所有百姓均為子民,王侯顯貴皆為屬臣,這種觀念深入人心,得到大眾的接納。

認同便生成信仰,贊同的人越多,信仰之力越是壯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