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個時候,軒轅電器那邊也是釋出了產品好幾天了。
從一開始的別人不知道這是什麼牌子。
直到他們看見價格之後,紛紛直呼真香。
而且,陳明軒特意叮囑他們用料一定要足。
比如說電飯煲這種東西,它裡面有個內膽,雖然這個內膽的重量和煮飯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但是用料一定要足,讓消費者感受到這個內膽的重量。
因為陳明軒曾經有見過一個老太太吐槽電飯煲內膽太薄了。
老太太就認為這不是什麼好貨,這個老太太的孩子也是解釋了很久很久,但老太太就是不相信。
他就覺得電飯煲內膽一定要厚實才好,這也就體現了一個商業法則。
永遠不要和顧客的認知進行對抗。
他們覺得什麼好,在不影響產品質量的情況下,那就按照他們的認知去做。
果不其然,在按照消費者的認知做了產品之後。
軒轅電器的銷量特別好,僅僅只是三天時間,營業額就高達十幾萬。
雖然其中的利潤並不多,但是萬事開頭難嘛,起步的時候賣的肯定沒有後面好。
陳明軒也堅信,只要自己按照這個思路做下去,薄力多銷,並且不會被消費者的認知。
那麼軒轅電器一定能夠做大做強,畢竟消費者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和消費者的認知做對,那不就是跟自己找不自在麼。
陳明軒吩咐他們多做宣傳,前期哪怕一分錢不掙也不要緊,要用最快的時間佔據市場份。
讓軒轅電器物美價廉的印象深入人心,最好做一個拉顧客送東西的活動。
這些老闆們對陳明軒那是言聽計從,因為是陳明軒把他們從破產企業的小老闆變成了現在這個模樣。
對於他們來說,以往一個星期的銷量可能都沒有這三天要好。
所以他們也認為陳明軒說的都是對的。
而且在這些商人眼裡,誰有錢誰說話就是對的,做的事情不對,他怎麼可能有錢呢?這就是這些商人的認知。
江天琪見到這副模樣也非常的欣慰,他原本還打算找幾個不聽話的刺兒頭,殺雞儆猴來著,但是他沒想到自己軒轅電器各個部門的頭頭都如此的聽話。
也倒是免去了自己殺雞儆猴的功夫,接下來的幾天裡,軒轅電器不斷的做宣傳,特別是那些電器普及率並不高的鄉下,那更是各種活動補貼。
僅僅一個星期,軒轅電器的口碑便在深圳市口口相傳了起來。
“老鄰居!你家現在還缺什麼電器嗎?那邊買冰箱送電視!”
“真的嗎?你不要騙我,那冰箱應該很貴吧?”
“一點都不貴!那冰箱的價格甚至比正常的冰箱還要低!而且體積也夠大,還省電!”
“可惜我家並不需要添置這些東西呀.”
“那也沒事,我們去買一個電熱水壺,這玩意兒遲早是要用到的!買電熱水壺還送很多雞蛋呢!”
這一個星期之內,軒轅電器的銷量那是節節暴漲,量大了自然利潤也就來了。
一個星期,軒轅電器裡各個部門,賺的最少的頭頭都賺了1萬多!這是他們以前自己當老闆的時候,根本就不敢想象的事情。
而且這些錢還是分給了陳明軒大部分之後!要知道,陳明軒收購這些公司的時候,購買的股份絕大多數都在60%以上。
所以陳明軒自然是最大的受益者,僅僅一個星期就收入了二三十萬。
這不比炒股什麼的香?賺錢穩定,而且長期,不需要買出賣出就能獲得收益。
那些部門的頭頭也都是覺得自己走上了對的路,對陳明軒的感激已經變成了崇拜。
他們之前從來不知道還有把電飯鍋內膽加重,就能讓銷量變好這種操作。
而一個多星期過去之後,陳明軒這邊的造紙廠也正式開始了運轉,手帕紙和普通捲紙同步生產。
手帕紙就投放到市區去售賣,因為女性白領可是非常精緻的。
手帕只有香味,也是投其所好,至於捲紙呢,就大包裝的售賣到鄉鎮。
思路依舊是薄利多銷。
這也是為什麼要採用大包裝的原因,因為大包裝一次效能賣出去很多,如果搞小包裝的話,包裝那也是錢呀。
在儘可能讓利消費者的情況下,把一切不必要的開支都給削減掉,這就是陳明軒給造紙廠的指示。
當然,這一條僅僅針對捲紙這種日常消費物,至於手帕紙,之前也說過了,包裝怎麼精緻怎麼來。
一定要讓消費者覺得這個東西實在是太厲害了,包裝這麼精緻,一看就有購買的慾望。
買了之後也會覺得這個紙的味道非常好聞,自然的清香。
想到這裡陳明軒突然記起來,之前有一個職場老闆,也是想著依靠這種增香型紙開啟市場。
但是這個老闆用的是劣質香料,可能是老闆的鼻子有些問題吧,這種產品他居然覺得非常好玩。
上市之後的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消費者紛紛吐槽,這東西味道跟屎一樣,怎麼敢放在紙巾上啊?有一股榴蓮的氣息好不好?這是什麼魔鬼啊?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個廠子當場倒閉,因為消費者只要看見這個品牌。
就會聯想到那股惡臭,這樣的話,誰會買呢?不過,陳明軒採用的香料是他讓很多女性試著聞了聞之後挑選出的最好版本。
並且,這個紙巾還加入了盲盒的元素,你把這個東西買到手之後,開啟你才能夠明白這裡面是什麼味道。
每一次買紙巾就像買盲盒一樣,驚喜刺激,十幾種不同的味道,變著法兒的滿足著消費者的鼻子。
三天時間,陳明軒投放到市區裡的50萬包紙巾銷售一空。
在零幾年的時候紙巾5毛錢一包,已經算得上是很貴了。
但是這不是普通的紙巾啊,這麼精緻的包裝,這麼特殊的味道,還有像買盲盒一樣的未知感。
每一包都有三毛錢的利潤,這50萬包紙巾直接給陳明軒帶來了15萬元的收益,再加上之前動工什麼的時間。
接手這個造紙廠不到半個月陳明軒就回本了!從這裡也能夠看得出陳明軒的銷售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