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目標需求特別強烈,比如學生擁有培訓找工作,談戀愛各方面的剛需,只要在這上面下功夫,總能找到變現的機會。
第二就是客戶群體集中,一個網站裡面都是學生的話,他們無論是去找廣告合作,還是自己開培訓班,都能達到比較高的轉化率。
對於網際網路時代過來的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可是在網際網路剛起步的時候,大家都沒辦法看到未來。
陳明軒說的話對李露而言,就像聽天書,他還是無法理解,為什麼大學生會主動掏錢?不久,他們倆終於來到了這家名為橡塑公司的大樓當中。
下屬公司的老闆潘瑞會見了陳明軒。
他們潘瑞原本就是做基金的,所以在資金方面缺口不是很大,並且有效地控制了公司的成本。
但他現在需要把校園網推廣出去需要一大筆費用,所以他希望能夠從其他資本獲取金錢在網際網路上釋出了尋求資金的意向之後,也有幾家公司找到了他。
不過他們對於網際網路投資地產景點不願意為獲益不明的校園網提供經濟支援。
畫素公司之前又從銀行貸款了一大筆經營貸款,現在還沒有完全還款,所以想再借錢也不容易。
現在正值推廣和研發的關鍵時期橡塑公司的老闆決定孤注一擲。
陳明軒直接進入了談判正題,李露就在旁邊安靜地聽著。
“校園網其實有國外現成的例子,在米國有一個網站,名叫臉書.”
現在人們有建立個人主頁的需求,臉書就是把每個人都變成單獨的ip。
“ip是指上網的地址嗎?”
李露低聲問道。
“不,ip是品牌的英文縮寫.”
陳明軒笑著解釋道,網際網路公司很多適合國外直接學過來的,專業名詞也不加翻譯直接使用。
李露雖然作為投資人非常專業,但在網際網路行業是一個純粹的新兵蛋子,所以她表現得求知若渴,把關鍵名詞都記在了筆記本上。
“呵呵,看樣子,陳總也對網際網路有所研究.”
“沒點研究能看中你的專案嗎?”
陳明軒開玩笑地說道。
潘瑞是個恃才傲物的人,她從美國留學回來之後就創辦了下屬公司。
最開始畫素公司是做留學諮詢服務的網站,但是現在會諮詢留學的家庭都會直接線上下尋找合作單位,他們在網上開拓市場一派土地。
所以他們決定轉行。
就在這時,臉書公司進入了他們的視線當中。
雖然說臉書也沒有賺到什麼錢,但是臉書卻在短時間內聚集了大量的使用者。
而且使用者會自行地給自己打上標記,例如運動愛好者作家。
做廣告的時候最害怕的就是廣撒網而不得,臉書的使用者都是自己打的標記非常精準,所以在投放廣告的時候收益比也相對較高。
短短一年時間臉書就收回了研發成本。
在潘瑞,看來,這是一種可信的商業模式。
和他之前從事的是留學諮詢服務接觸過大量的大學生群體,他了解到大學生比較容易接受新的事物,而且樂於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自己的看法。
所以他產生了做這個專案的想法。
想法是很好的,但是網際網路泡沫破裂不久,金融機構對於網際網路投資慎之又慎。
大部分資本寧願投資遊戲公司也不願意再投網站了。
潘瑞也在最近遇到了資金問題。
“具體情況就是這樣了.”
潘瑞把建立校園網的前因後果告訴了陳明軒。
和陳明軒前世聽過的關於潘瑞的故事截然不同,本來以為潘瑞是個不折不扣的商人,沒想到還是一個有浪漫情懷主義的創業者。
“要我投資你們的校園網可以,但是我想了解你們,現在做到什麼程度了。
?”
陳明軒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