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是真正的大明戰神。

即便手下大將如雲,但是明朝也沒有任何一個武將可以與他匹敵。

對於朱棣來說,戰是他的嚮往,也是他最不願看到的。

若邊關告急,他會御駕親征,為北方和平,他會主動出擊。

但是如若沒有那兇殘如狼的鄰國,他又何必去戰。

趙錦程明白,朱棣又何嘗不想安安穩穩地治理國家,安安穩穩地當他的永樂皇帝。

但是邊境不寧,如若不爭,那便是人如刀俎我為魚肉。

只是一味的被動防禦,倒不如主動出擊,這樣便可以把敵軍打服,讓他們十年翻不了身。

“陛下可知,在戰爭之後,大明朝的元氣受損,會需要很久的修復時間?”

這便是朱棣的身後事了,在趙錦程看來,朱棣似乎並不會考慮這些事情。

“朕當然知道,朕也知道現在的國庫空虛,民間疾苦,但是如若不戰,機會便稍縱即逝。

明軍的槍已經磨好了,只能一鼓作氣.”

朱棣站起身,走到了趙錦程面前。

“我大明,知道為什麼會以明為國號?”

朱棣拍著趙錦程的肩膀,對他當面質問。

“請陛下告知!”

趙錦程不能正視皇帝,所以剛好作揖低頭。

“因為明字,既日與月,日月山河永在,我大明江山亦永在!如若現在不征伐北方,將來就會受盡欺負,談何山河永在?”

如今不僅是大明國力有待增強,北方的瓦剌也同樣處在這樣的時期。

如若不趁此機會主動出擊,只怕將來會更加艱難。

“陛下,您的心思我清楚了。

但是朝中多有人反對,只怕遠征並不會那麼簡單.”

想起這些事,朱棣也十分心煩。

文臣勸和也就算了,畢竟這會關係到國力財力物力,但是武將之中也有多人勸和,天下又哪有不願戰的武將?“朝堂之事我會交給太子處理,明軍出征迫在眉睫,絕對不能此時放棄.”

作為皇帝,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如若現在告訴將士們不戰,將來想再戰之時,只怕軍心不穩。

想到將士們,朱棣也覺得是時候去軍中看看了。

相比於坐在這朝堂之上,他更願意坐在軍中大帳中。

寧願別人稱他一聲將軍,而不是皇上。

於是趙錦程也跟隨朱棣前去,去看看大明朝最精銳的部隊。

雖然全國各地都有明軍駐紮,但是在京中肯定是精銳,也是朱棣最為信任的部隊。

來到軍帳之中,朱棣換上了鎧甲,全軍將領也一併來到中軍大帳。

趙錦程也換上了一身鎧甲,站在朱棣身旁。

“參見大將軍!”

“終將平身!”

隨後便是緊張的軍事會議。

各個將領在彙報最近軍隊的訓練情況,同時清點武器,整軍待發。

朱棣聽得熱血沸騰。

就算不懂軍事的趙錦程聽到將軍們的彙報,也知道軍隊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這場戰爭在他們心中只怕已經演練了無數遍了。

“各位將軍,今天不講兵法,只論實力,各營詳細上報完畢後,隨我一起去各個軍營視察.”

“是!”

軍中的氣氛果然要比朝堂之上好太多。

令行禁止的感覺可比朝堂辯論來的痛快。

也難怪朱棣喜歡呆在軍中。

其實將軍們也早有準備。

朱棣每次來到軍營必然會去軍中視察。

他要讓士兵們知道,他們的領導到底是誰,同時也會讓他們知道大明朝對他們的關心。

三大營將士早已經列陣完畢,就等陛下前來。

朱棣騎著高頭大馬,其餘將軍緊隨其後。

全軍十分威武,除了能聽到風聲和馬的嘶鳴以外,再也聽不到任何聲音。

趙錦程為明軍的軍威感到震撼。

即便是在這樣的年代,在如此眾多的大軍當中,一個開小差的也沒有。

朱棣確實治軍有方,他也確實稱得上這個大將軍的頭銜。

“怎麼樣?我明軍的威武,你見識到了吧?”

朱棣這時候居然問話趙錦程,這是他沒有想到的。

自己居然被皇帝如此看重。

“那是當然了,陛下,明軍威武!”

“哈哈哈,駕!”

隨後,朱棣便騎馬向前,手拿明軍旗幟,快馬感到明軍陣前。

“眾位將士,今日,朕要帶著你們演習陣法,將來打到長城以北,一馬平川,如若不會排兵佈陣,那便是死路一條.”

“朕還要看你們個人的表演,如若哪位將士武力超群,或者有對我明軍尚好的建議,朕一旦採納,你們便可以升遷.”

朱棣此行,就是為了給軍中將士們機會,讓他們不會一輩子都只是一個大頭兵。

也正是這種機會,讓明軍將士們可以對大明死心塌地。

所以今天趙錦程是可以看到全軍大演武了。

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如此眾多的軍隊一起行動,光是腳步聲都可以威震天了,更別提搖旗吶喊聲了。

趙錦程這次遠遠地站到了一邊,還和直播間的觀眾朋友們打趣,這次他們可有眼福了。

這種場面,可不是一部電影中幾百個群演可以營造出來的,這可是實實在在的明軍演練。

隨後,朱棣把每支隊伍的旗幟一個一個的發放給各隊的將軍,然後便開始了演練。

只見各個軍隊都跟著自己的旗幟走,即便有時候縱橫交錯,他們也絕對不會出錯。

哪怕受到干擾,他們也可以及時變化隊形,遊刃有餘。

“陛下,為了這一戰,您準備了很久了吧?”

此刻趙錦程隨朱棣現在高處,看著這不可思議的陣法變化。

“那是自然,朕從不會打無準備之仗。

所以朕一向不喜歡被動防禦。

我大明騎兵絕對不會輸給瓦剌騎兵,步兵炮兵更是天下一流,對於他們來說,只有進攻才是最好的歸宿.”

最好的防禦便是進攻,中原王朝軍隊主動出擊的歷史太少了,屈指可數。

如果一味被動防禦,最終主動權便掌握在對方手中,他們想和便和,想戰便戰,最終邊關將士和百姓才是最受苦的。

唯有主動出擊,才可以徹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