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的。

趙錦程知曉了康熙的心意,便坐了下來。

但是圍棋這麼高深的東西,他確實不太懂,就算是坐下來了,棋下得也是亂七八糟。

“年輕人,你和朕年輕的時候一樣,朕也那時候也覺得下棋沒什麼意思,兩個老頭兒一直坐在那裡,不吃不喝能行坐一天,真不知道這棋有什麼樣的魔力.”

“不過現在呀,朕很喜歡下棋,朕能夠把繁瑣的下棋看成是一種放鬆,是一場修行。

棋下得多了,人的心也就靜了。

我說的話,你可清楚了?”

康熙好像有意培養趙錦程一樣,又或者是作為一位老者,就是想給年輕人一個忠告。

“陛下,您說的話我記下了。

不過這棋,只怕我下不下去了。

我坐在這裡一直心煩意亂,因為我實在是不會.”

年輕人就是年輕人,不過若是康熙在這個年紀,他是絕對不會認輸的,就算是一直在輸中學習,他也不會放棄。

沒有這樣的堅持,便成為不了優秀的棋手。

想想那些阿哥們,但是一大部分人都學到了康熙身上的這種不服輸的勁。

但是他們的勁用錯了地方,他們完全忘記了修身養性,而是一心放在如何奪得皇位之上。

“有時候該認輸的時候,就不能再硬撐,朕老了,朕也只能向著老天認輸了。

不過大清不會認輸,大清未來幾百年,一定都會呈鼎盛之態.”

這一點康熙還是很自信的。

如此說來,他心裡其實已經有了儲君的人選。

大清的未來他並不擔憂,因為如今的基礎已經足夠大清存活許久。

不過這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自康熙之後的歷代帝王,不一定非要成為千古明君,但是一定要勵精圖治,不能有任何不正之心。

“陛下,或許這話不該我問,但是我還在您心中,是否已經有了合適的人選?”

康熙的想法是,不到最後一刻,他是絕對不會說人選是誰的。

這便是他對儲君的保護,但是也正是這種方法,人們對後世之君的上位始終存有疑慮。

不過這都不重要,相比於大清的基業,一位君王承受一些流言又有什麼呢?只要大權在握,大清的基業就不會因為個人身上所揹負的不公而受到影響。

這便也是康熙皇帝為了大清而對自己的孩子下的決心吧。

“儲君的人選,朕自然要定立,因為這是朕此生最後的使命。

但是這件事並不那麼容易,朕要保證大清的基業,也要保證自己的孩子們不會因為皇位之爭而自相殘殺。

朕不能讓大清因為朕的孩子們而受到任何的影響.”

聽到康熙皇帝這樣說,趙錦程也不再追問。

九子奪嫡的混亂,康熙已經見識過了,只怕現在定立太子,太子的生命安全也會受到威脅,或許等到最後一刻,便也是對下一代君王的保護吧。

“年輕人,這方寸棋盤,有時候也可看盡戰場殺伐,也可領略世間百態。

不過那需要你有足夠的經歷。

就像朕一樣,朕年輕時也曾跨上駿馬,戰場殺敵;也曾走出這宮牆,遊覽天下。

如今下棋,朕總是會想起從前,可能朕真的老了吧.”

當初所經歷的一切,就是康熙皇帝的名片,他所克服的每一個艱難時刻,或許都是別人一輩子都不可能經歷的大事。

人上了年歲都會回憶過去。

不過很多人的過去很平庸,更多的是後悔,但是康熙皇帝不會,他的過去,極盡輝煌,他的功德也終將被後世之人銘記。

當我們回憶過去的時候,即便經歷了再多的艱難苦痛,只要堅持克服,最後都一定會露出笑容。

如若從一開始就放棄,那等到自己老了,也沒什麼好回憶的了。

康熙皇帝一直坐著,趙錦程也一直坐著,兩個人一言不發,好像都在享受著這難得的安寧。

趙錦程知道康熙帝此時此刻的心思,他已經勞累了一輩子了,這種什麼也不去想的時光對他來說實在是少之又少。

趙錦程不想打擾這份安寧,而且自己也需要這份安寧。

再看康熙帝的時候,他已經睡著了。

傍晚的陽光照進了房間之中,紫禁城中的夕陽好美,如若身上沒有這麼多擔子,可以在這裡生活,那一定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

不過紫禁城中的歷代皇帝,又有誰身上沒有擔子呢?看著康熙皇帝睡去,趙錦程知道,自己應該離去了。

不久後再來,這裡又會是另外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