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聖祖所創之盛世
典藏華夏穿越之對話上下五千年 夢遊諾克薩斯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離開了權臣當道、天下動盪的康熙初期,趙錦程直接來到了康熙後期的盛世天下。
從傳送到達後的那一刻,趙錦程便體會到了這裡的不一樣。
和很久很久以前相比,這裡早就沒有了權臣,也沒有了莫名其妙的心慌和危險,在這裡有的,更多的是和諧的聲音。
同樣來到當年的內殿,來到初次和康熙帝遇到的地方。
這裡已經不在昏暗,而是燈火通明。
這才是一個皇帝應該存在的內殿。
和上次一樣,康熙帝依然坐在龍椅上,這次他威嚴赫赫,留著長長的鬍鬚,頭上也已經生出了白髮。
“草民趙錦程見過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吧.”
如此淡然的一句話,說明了康熙帝絲毫沒有察覺趙錦程並不是他認識的人,也不是他剛剛召見過的人。
康熙完全沒有意識到眼前這個人是突然出現的。
又或者是他意識到了,但是完全不想去理這件事。
“陛下,您不過問我的身份嗎?”
康熙睜開惺忪的睡眼,看了一眼趙錦程。
“不管你是什麼身份,只要不是刺客,那就無所謂。
我大清如今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應該也沒有人會來刺殺朕吧,哈哈哈哈.”
雖然已經年老,但是康熙帝依然保持著樂觀的心態。
“朕今天作了一個夢,說是會有一小將來到朕的大殿之上,和朕單獨談話。
所以朕讓左右退下,一直在這裡等候。
老天爺還真的讓我等到了你。
可以讓皇帝等你這麼久,你可知你自己的重要?”
這或許是一種機緣巧合,又或許是系統進行了什麼操作。
不過這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趙錦程雖然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康熙皇帝,但是他依舊保持著一顆善良的心,那種年輕時的善良變成了現在的仁慈。
說他變了,他的心沒變,說他沒變,但現在的康熙帝已經老了很多。
耳朵也沒那麼靈敏了,趙錦程的話一半他聽得到,另外一半,也就無所謂了。
“陛下,我或許是那個小將,或許您還可以等到其他人。
老天爺說不定給你安排了一個能力很強的年輕的幫手.”
“哈哈哈,幫手?朕不需要了,朕很快便要走了,大清,也要留給朕的孩子們了。
既然你來了,那說明你我二人有緣,來來來,隨我來.”
康熙帝帶著趙錦程來到了一處桌子旁。
隨後宮女們開始上菜。
和當年吃飯都被人限制來限制去相比,康熙帝現在可以自己支配了,可以讓遠方的客人和自己坐在一個桌子上。
這也說明了即便大權在握,天下在手,康熙帝依然沒有居功自傲,還是可以和平民百姓坐在一起吃飯。
從這小小的事情上,趙錦程已經非常感動了。
沒想到這小小的變化,居然對映著大清幾十年的改變。
“陛下,我覺得您還可以主政大清很多年,我知道您放心不下大清.”
趙錦程邊吃邊說,原本康熙帝是食不言寢不語的,如今趙錦程說到自己心裡去了,勾起了康熙皇帝的思緒。
“朕主政大清,從一開始的毫無權利,到了如今天下主權盡歸君手。
朕平定北方,充盈國庫,百姓安居樂業,滿人和漢人可以和睦相處。
朕並不覺得這是什麼豐功偉業,但至少對我大清來說,這是為大清長足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但這也只是基礎,若朕可以活更久,朕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奈何天不留人呀,任何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這也沒什麼好可惜的。
朕相信朕的後代,會創造大清的盛世天下.”
康熙帝已經放下了碗筷,即便是滿漢全席,現在他也沒什麼胃口了。
趙錦程知道,康熙帝之所以可以被稱為聖祖皇帝,被當世之人及後世之人膜拜,和他的豐功偉績是分不開的,他所創造的,就是豐功偉績,即便他自己覺得還遠遠不夠。
“陛下,將來您的王朝會給到一位非常靠譜的阿哥,他會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他也會像您一樣兢兢業業,絲毫不敢懈怠.”
說到這一點,也就說到了康熙晚年最擔心的事情。
等到自己離開,兒子們又會有什麼樣的舉動呢?他不敢想象,即便自己在的時候,阿哥們之間的各種黨派紛爭不斷,等到自己死後,只怕會兵戎相見。
“朕這一生,做的最錯的事情可以就是生了這麼多孩子吧。
如若將來選定的帝王心狠,只怕朕這些孩子,都不得善終呀.”
雖說“最是無情帝王家”,但是就算是帝王,又怎麼會對自己的孩子們真的無情呢。
要是他們可以和睦相處,他們的孩子們也可以和睦相處,那歷代帝王也沒什麼好擔心的了。
當年為了讓秦公子嬴渠梁順利即位,秦獻公甚至不惜殺害自己的長子嬴虔。
若不是嬴虔斷指立誓,只怕他的父親會當場將他斬殺。
而封建王朝已經發展到了最後的時期,即便是帝王,心也不會那麼狠了。
康熙又怎麼捨得讓自己的兒子們一個一個追隨自己呢?無論怎麼處理,和他的孩子們說多少大道理,最終等到康熙走後,一定也不會有人按照他說的去做。
“陛下,您不必太過傷感,這便是歷史的必然了,為了君主集權,有些事情沒有辦法。
身為帝王,本就孤單.”
“孤單”二字,康熙帝體驗了一輩子,從八歲開始一直到現在,他都是自己一個人。
小時候還有太皇太后可以照顧著自己,那也是他唯一體驗到家的溫暖的一段時間了吧。
“朕知道,這個朕字,只有朕自己可以說,這天下,也只有朕的名諱需要避諱,也只有朕可以稱為天子。
從朕坐在這個位置上,不,從朕生在這個宮廷裡開始,就註定了朕一生的孤獨.”
這種孤獨不是任何一個人的陪伴就可以解決的,要是陪伴,皇帝可以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也可以有自己信任的大臣,這種孤獨是發自內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