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君言重了。

我就是一介草民而已,只不過恰好知道商君對秦國的規劃罷了。

如果要是考我的文字功底,今天商君見過的所有讀書人都要比我強.”

“不過我真的無心傷害秦君,還請秦君恕罪!”

趙錦程現在都恨不得給秦君磕三個響頭了,畢竟自己這多多少少也算是犯了欺君之罪。

這罪名,在古代那就是必死無疑。

“罷了罷了,先生請坐吧。

先生說的話雖然我不是很理解,但是您肯定沒有惡意,這樣便足夠了.”

秦孝公居然如此大度,一旁坐著的商鞅也十分驕傲。

商鞅一輩子都從未懷疑過自己來到秦國是不是錯誤的。

因為他遇到了一個足夠好的君王。

即便秦國再窮,商鞅也相信,如今的秦國可以在秦孝公的手裡發揚光大,他商鞅也一定會在秦國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如今趙錦程這個未來人的光臨也說明了這件事,商鞅已經名垂千古了,否則趙錦程也不會如此瞭解商鞅的思想規劃。

趙錦程坐定後,也主動和秦孝公開始了談話。

“大秦篳路藍縷,如今已經逐步步入正軌,秦君招賢納士,也是想修養身息。

不知秦君對大秦的未來是怎麼規劃的?”

雖然商鞅心裡有答案,但是秦孝公肯定不是這麼想的。

因為商鞅的做法得罪的人太多,如若完完全全按照商鞅的想法去做,只怕大秦世族奮起反抗,到時候會嚴重傷害秦國內政。

“先生,如今,我唯有任用商君,此為我大秦唯一的路,商君的方式是創新性的,我相信,走商君所選擇的路,對我大秦是有益的.”

如此說來,秦孝公真的完完全全信任商鞅,不過不知是不是因為商鞅在場,所以他才會如此言語。

“多謝秦君信任,鞅一定不負重託,如若有哪裡做的不夠好,秦君可以隨時處置衛鞅,衛鞅絕無二話.”

看著這一主一臣如此深情,趙錦程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要是一個打工人可以遇到這樣的領導,那工作過程一定十分有鼓氣有自信,還愁不能成就一番事業?隨後趙錦程接著發問。

“秦君以一己之力如何可以對抗世族,只怕這其中困難重重,除了嬴姓之人,秦國還有很多其他的世族大家,恐怕將來秦君面臨的威脅是巨大的.”

趙錦程所說不錯,在商鞅變法之中,商鞅可以放開拳腳,但是他本身就面臨著很多風險,時不時也會遇刺。

秦君更不必說,在別人眼中,他就是胳膊肘往外拐,那嘲諷之聲更是不絕於耳。

“哈哈哈,先生,世族再強大,也不過寥寥數人,我大秦人人皆兵,我站在這些兵士當中,何怕之有?況且為了大秦,就算我嬴渠梁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大秦正是自秦獻公後便再無昏君,如此才可以發憤圖強呀。

趙錦程對眼前這位沒有任何架子的君王感覺特別滿意。

倘若他生在嬴政那個時期,他也一定可以成為天下共主。

因為那時候,秦國的成功已經是註定的了,秦國這幾任國君都有資格成為一代帝王。

趙錦程問這些,無非是想看看將來變法之時二人的心是否堅定。

如今他看到了,恐怕在這一歷史時期,就沒有比這兩個人更加堅定的了。

“秦君,您認為如今身為君王,和帝王有何區別?”

這一問題,讓秦君陷入了深思。

雖然他只是一代公侯,但是如今這天下,公侯眾多,雖然名氣小,但是幾乎每一個諸侯國的存在都可以壓制周天子。

周朝的帝王也不過是名存實亡罷了,無論是誰都可以把這個王朝玩弄股掌之中。

嬴渠梁起身,這個問題他從未思考過,因為他知道,以大秦如今的實力,他不可能成為一代帝王。

片刻之後,嬴渠梁還是回答了這個和自己沒什麼關係的問題。

“先生,我覺得帝王首先要是君王,他要對得起這個君字。

帝王需要是一個謙謙君子,需要給百姓做出表率,絕對不可以是一個小人。

然後帝王需要管理好這個天下,他身上的擔子更重,而不是說帝王奪得了這個天下便可以坐享其成,那樣最終必然會走向滅亡.”

看著這位意氣風發的王,趙錦程又想到了當初的朱瞻基。

古時候又有多少王者是年少成名呢?也正因為這份年少,才不會讓他們畏首畏尾,才可以讓他們大張旗鼓地去推翻不合理的制度。

“秦君所言極是。

我可以告訴秦君,未來大秦便是這天下共主。

不過秦君剛才說明的問題也會發生。

一統天下之後,如若不居安思危,那必然會迎來反撲.”

此刻坐在一旁的商鞅其實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如若秦國將來真的統一了天下,那面臨的問題是眾多的,和他如今面臨的其實差不多,都是來自世族大家的威脅。

“我相信先生所言,大秦一定可以一統天下,不過那就是很久很久之後的事情了,我就算再提醒後人,只怕到時候我說的話也不會被傳下去。

所以那麼久之後的事情,我也操心不來。

我只想讓如今的秦國強大,讓這些秦人可以過上好日子.”

趙錦程心想,確實是呀,秦人皆兵,秦獻公時期,很多農夫都是提著農具去打仗的,連一個像樣的兵器都沒有。

不過也正是因為秦人的這份團結,才讓秦國從一個西方小國一步一步成為了一個戰國時期的大國。

“秦君之心,秦人一定可以知曉。

秦國自秦孝公始,可以走向一個強盛之路.”

趙錦程的話讓秦孝公更加有信心了。

此刻他寧願相信趙錦程真的來自未來,這樣他說的便都是真實的,而且是絕對不會改變的。

“借先生吉言,我也相信我大秦一定可以強盛,雖然我這一代不一定可以東出,但是一定要收復失地,為未來做好打算。

我也相信有了商君的帶領,秦國的路一定不會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