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面見秦孝公
典藏華夏穿越之對話上下五千年 夢遊諾克薩斯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第二輪的談話,如果二輪透過,秦君會親自接見大家,然後給予聘書,各位聽清楚了嗎?”
“清楚!”
趙錦程心想,這不就和現代面試一樣嗎?還是二輪面試。
面試透過了還可以直接見到老闆。
不過這第一位面試官可不容易糊弄,趙錦程覺得在他手下,很多人都不會走過兩個回合,自己那就更別說了。
不過他有著來自未來的身份,如果問一些和大秦未來相關的問題的話,趙錦程還是可以說一說的。
而且還有系統加持,其實趙錦程是完全不必擔心的。
“那各位按照在門口登記的順序陸續進來吧.”
看著自己手上的號碼,趙錦程心寒了,這一院子的人,什麼時候才能到自己呀,等到了自己,恐怕系統也會下最後通牒了,肯定沒什麼時間了。
不過第一個人很快便已經出來。
大家紛紛圍上去問。
“怎麼樣怎麼樣?商君問了什麼問題?”
“也沒什麼,就很直接,如果我是秦國宰相,會怎麼做?”
這個問題居然這麼宏大,看來這次秦庭找的就是治國能臣,可不是什麼縣令,看來最開始和趙錦程說話的那位先生找工作的計劃要泡湯了,這裡可不是隨便混混就能混到一官半職的地方。
第一位面試的人已經失敗了,第二位進去了。
從頭到尾,商鞅的問題幾乎沒有變過,從這一個問題,他便可以分析出所有來面試的人都是一些什麼人,是否真的有才能。
最終過關的人屈指可數,掃興離開的人倒是很多,看來真心入秦,準備真心為秦國做一番事業的人實在很少。
終於輪到趙錦程了,他在院子裡也已經準備了很久。
這個問題其實他是有一些發言權的,畢竟他來自未來,對秦國未來的大計再清楚不過了。
來到屋內,面對商鞅,趙錦程抑制不住地興奮。
“見過先生!”
趙錦程專程學習了秦國禮數,畢恭畢敬地作揖。
不過這些所有的讀書人都會,他也沒什麼特別的。
“這位先生請坐.”
商鞅端坐,面對著趙錦程,這氣氛讓他也有一些緊張,不過其實還是興奮多一些的。
要不是這是古代,而且是一個面試,趙錦程肯定會像一個迷弟一樣上去要商鞅的簽名了。
“請問先生,如若先生在秦相這個位置上,會如何去做?”
果然,還是那個一如既往的問題,商鞅也不怕別人提前準備答案,因為在他心中一直都有一個答案。
“先生,如若我在秦相的位置上,首先我會改變制度,讓百姓立功也可以得到獎賞,這天下不是世族大家的天下,而是百姓的天下.”
商鞅聽到此話也有了興致,這麼久了,說出這天下是百姓的天下的人,趙錦程還是第一個。
“然後,我會改變賦稅制度,特別是連年征戰,百姓身上的賦稅太重了。
只有改變這一現狀,秦國好好地修養幾年,才會有機會成為強國.”
“很好,然後呢?”
聽到了商鞅的認可,趙錦程也更加有勇氣說下去了。
“然後便是訓練兵士,告訴他們,只要他們殺敵夠多,他們也可以晉升成為將軍,只要他們心裡有想法,秦國就可以給他們晉升的機會,讓他們的後代也可以成為士族之後,他們本人也有機會成為士族.”
“再之後那便是長達多年的修養身息,多年之後,秦國勢必強大,到時候再收復失地,準備東出.”
趙錦程一番話,讓商鞅心裡大為喜悅。
“先生所說不錯,但是衛鞅覺得還有一些地方需要更正.”
“商君請講.”
趙錦程此刻已經把自己代入了情景,此時此刻的他便真的是一個古代讀書人。
“我覺得戰不一定非要等到多年之後,無論什麼時候,如若有人威脅秦國,那秦國舉國之力必定與之戰。
其次便是收復失地與東出應該劃分開來,收復失地有機會便可以進行,而東出是大計,一定要等到秦國強盛之後.”
趙錦程此刻也明白了自己話裡的漏洞,不過商鞅已經對自己認可,那這些他本不應該考慮的事情也就沒什麼所謂了。
“多謝商君教誨.”
“不不,先生說的也不錯。
來人,給先生牌子.”
看來趙錦程已然透過了考驗,接下來就可以面見秦君了。
“謝過商君.”
不得不說這是趙錦程為了見到一國之君所經歷的最難的一件事,就好像一次考試一樣,要是筆試的話,那趙錦程鐵定完蛋。
這一關總算是過去了,趙錦程可是為數不多的拿到牌子的人,看來自己這是已經透過了考驗。
原定的二輪面試也已經取消,直接就可以面見商君,畢竟現在留下的人已經不多了,再刷一輪的話,那就沒什麼人了。
事不宜遲,很快商鞅便帶著他們一起來到了秦宮,準備面見秦孝公。
不得不說如今的秦宮和多年之後秦始皇所住的宮殿真的是天壤之別,這數年之間秦國的發展確實不錯。
這些趙錦程可是都看在眼裡,他經歷了這麼多,現在也可以進行一些對比。
“秦君入殿!”
只見眾人下跪,趙錦程也跟著下跪。
“拜見秦君!”
“眾位請起.”
秦君也沒什麼架子,親自上前扶起了眾位讀書人。
透過這一扶,眾多人心中也已經有了答案,即便這次得不到什麼高官厚祿,那也可以得個一官半職的,養家餬口肯定沒什麼問題。
畢竟秦君都親自下場攙扶,那自然沒什麼問題了。
“眾位都是如今天下間的能人志士,各位能不遠萬里來我秦國,本君感謝。
將來諸位能為我秦國效力,本君在此謝過了.”
只見秦孝公深深的一躬,同時作揖。
秦朝國君居然向這些讀書人行如此大禮,足見他對人才的重視。